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专栏作者
解滨水井
一娴谢盛友
施化核潜艇
小心谨慎张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专栏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蝉赵碧霞
开心雨半窗
木然梦梦
上官天乙特务
圆月弯刀小放
         专栏作者
杨柳岸程灵素
法老王铁狮子
谷雨金录
莉莉小猫务秋
蓝精灵枚枚
有点红妆仙子
         专栏作者
索额图辛北
细烟王琰
水栀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说女说林蓝
任不寐文字狱牢头
         专栏作者
老秃笔尹国斌
樱宁吹雪
少君老郸
白鸽子摩罗
朱健国王伯庆
小尼酒心
         专栏作者
伊可京东山人
润涛阎老么
风雨声望秋
峻峰直愚
王鹏令梦子
老黑猫俞行
 
[ads_url_inside]
 
State Farm Drama
网墨文集
 万维网读者->网墨文集->风雨声->正文
 专栏新作
 - 阿尔汗布拉宫的回忆
 - 重返莫斯科
 - 老街.小巷.青楼红灯
 - 罗马假日
 - 桨声灯影中的塞纳河
 - 意大利侧记
 - 琴声中的维也纳

 
 
桨声灯影中的塞纳河

风雨声


说法国是个有个性的国家,应该不算言过其实。其人未见,其声先闻。

有一次和两个同学一起吃饭,一个美国人和一个法国人,每个人都有些有趣的旅行经历,席间奇闻怪事就慢慢说到了法国。我的美国同学聪明绝顶,一肚子幽默,眨眨眼睛说:“巴黎其实是个伟大的城市”他冲我们笑了笑,“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法国人住在那儿的话!”在我前仰后合的笑声中,我听到法国同学咧开大嘴蹦出一串法语骂人。美国人在伊拉克战争后对法国人的态度却渐渐失去了幽默感。

还记得一回联合国的一个临时特别委员会开会,其实只有三个人,法国代表会说很好的英语,但是他坚持每句话都要用翻译,其他两个代表非常郁闷,一个简单问题弄到深夜才解决。法国人对自己的语言自豪到让外国人处处感受到它的存在。我在街头迷失方向时,总有人会热心帮助。偶尔能碰到自己用英语问路,对方用法语回答,然后站在一旁欣赏我的迷茫的时候。一个法国人曾经问我,如果所有外国人在北京街头用日语问路,中国人会高兴吗?他的问题让我惊异之余,意识到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恩怨恐怕不比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恩怨少多少。

这些对法国人的揶揄都掩不住巴黎的魅力。巴黎如一个香艳华丽的美妇人,人们乐于忽略她的毛病。

在三月晴朗的一天,我在香榭丽舍大街的一个小咖啡馆要了一杯浓郁的ESPRESSO,拉一把椅子坐在街上,阳光温暖,看着人们熙熙攘攘。因为有点时间,我从凯旋门沿着香榭丽舍大街往前走,这条大街的恢宏和气度,欧洲可能没有第二条大街可以与之相比了,能想到的是北京的长安街,纽约的第五大道,华盛顿的宾希法尼亚大道。香榭丽舍大街是热闹,美丽和壮观的组合,红磨坊的广告牌把诱惑伸到了大街上,巴洛克古典街道上人们步履匆匆织成一曲流动的旋律。走过爱丽舍宫,协和广场,埃及方尖碑简洁庄严,高耸在协和广场的中心,和总统府遥相呼应。夜幕降临,巴黎华灯初上香榭丽舍大街灯火通明,把巴黎照得如绚丽的宫殿,如梦如幻,此景只应天上有。

夜色中,劳累一天的巴黎人点起万家灯火,塞纳河水轻轻拍打着两岸,波光摇曳。游客流连,耳边水声窃窃私语。欧洲的河其实都不算大,无论是罗马的台伯河,还是维也纳的多瑙河,静谧而安详,没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壮观。塞纳河宽宏而平静地在巴黎的怀中流淌,流过艾菲尔铁塔,流过巴黎圣母院...水声咕咕,游船掠过,桨声伊呀。河的两岸是窄窄的街道,白天,河边一个又一个的艺人在街边卖画。架一个架子,端一把椅子,用一只笔可以谋生,也可以创作。有的人怡然自得,眼睛里是简单的快乐,有的人面有愁色,眉宇间是怀才不遇的情绪。不知道凡高当年是否也在同一个地方落魄。这个苦命人在天才疯狂和贫困之间挣扎了一生,而荣华和富贵都留给了后人。凡高数百件画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尤其是他自杀前几天的最后一副“麦田里的乌鸦”给我的震撼难以忘记,人死前看到的世界竟如此色彩艳丽清晰,刻骨铭心。还是雷诺阿和莫纳幸运,他们的画和生活都是风花雪月,阳光明媚。

巴黎圣母院位於塞纳河中心的一个岛上,这里曾经是巴黎精神世界的中心。走进这个庄严的教堂,昏暗肃穆。无法不想起雨果的小说和法国百年前的社会,这座神的殿堂,因为雨果而承载了沉重的法国文化。

卢浮宫是世界博物馆中的一颗明珠,是欧洲最早的博物馆之一,于1793被刚刚新生不久的法兰西共和国建立,算是法国大革命的一个不经意的成就吧。卢浮宫中稀世珍宝无数,记得蒙娜丽莎,断臂的维纳斯都在这里。大概要花三十多个法郎买门票。宫殿建筑三面环抱,精雕细刻,显赫的宫廷和贵族气质扑鼻而来,中央是一个玻璃金字塔,掩住通往地下的入口。这个玻璃入口,为很多人称道,是著名的华人建筑设计师贝聿铭的杰作,为中国人骄傲。我看过他的其他几件作品,包括华盛顿的国立美术馆之间的小玻璃金字塔和过道,香港中环的中银大厦,北京西单的中国银行总部大楼。贝聿铭喜欢使用三角和尖顶,使用强烈的对比,他的作品可能是现代感太剧烈,超越了我的承受范围。相比之下,我更能够理解林徽英的侄女的设计,林肯纪念馆前的越战纪念墙,简洁的线条,黑色大理石上成千上万阵亡士兵的名字,让人对战争的惨烈反思。

坐火车去凡尔赛宫是比较方便的,但是容易走错站。出火车站,向右走一段路,然后向转,我远远看见这座华丽的宫殿,驻足停留。我看着这黑色铁围栏上金色的皇家图案,铁围栏后面巨大的细砂石广场,广场后面的宫殿,眼泪有点模糊我的眼睛。1919年,在这里签署的一份文件,影响了万里之外的中国人以后近百年的命运!

就是在这栋房子里,西方政治人物和外交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出的幕后交易,为二十年后的第二次世界打战埋下祸根。因为战胜者自以为是的聪明,政治人物的短视,贪婪和傲慢,战胜国对德国进行了极度的压制和盘剥,导致德国民族二十年忍辱负重,随后同纳粹一起全面爆发,全世界为之付出了几千万人的性命,几十年的动荡。反观这段历史,才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适可而止”的智慧。

在这同一栋房子里,西方强权不顾中国政府提供劳工帮助盟国所作出的贡献,在凡尔赛把山东由德国送给了日本,整个中国蒙受被西方背叛的羞辱,被伤害的中国知识阶层以情绪化的反应连同西方和它的政治理念和制度全面放弃。适逢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不久,废除同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在世态炎凉中感受到些微温暖,转向全面拥抱苏俄和共产主义思想。

凡尔赛宫的历史太沉重了,我没有在它的房屋之间停留,走过宫殿,来到后院。这是一个森林。我租了一辆自行车,一路看着绿草如茵,大树参天,心情好了许多。

法国人的特点在同英国人的比较中看得明显。英国人冷淡,法国人热情;英国人重常识理性,法国人重逻辑推理。英国人常说法国人有很多玩笑但是没有幽默感。《经济学人》讲过一个英国式的幽默,英格兰银行行长给会议致词,开篇便说:“这个世界上有三种经济学家,即那些会数数的和那些不会数数。”英国人哄堂大笑,而法国人丈二和尚模不着头脑,这第三种呢?不合逻辑啊!

法国人对吃的讲究可以和中国人当之无愧的一领风骚。盛情的主人在艾菲尔铁塔的第二层一个精致的餐厅招待我们。法国人的正式宴会,桌子上的陈设眼花缭乱。一排水晶杯从高到低排列,一排镀金的刀叉闪闪发光,雪白的餐巾,衣冠楚楚的侍者过来:先生请问您要什么酒和什么奶酪?一连串闻所未闻的名字听得我一头雾水,只好硬着头皮重任何一个自己还有点映象的名字。法国人把面包烤得真是绝世五双,酥脆的皮,温软的瓤,有含嘴即化,清香袭人的感觉。  在法国人的身上我看到了熟悉的中国人的影子:

一样沉重的历史,

一样灿烂的文化,

一样腐朽的宫廷政治传统,

一样饱经挫折和压抑的民众,

一样的热情,

一样的理想主义色彩,

一样情绪化的国民,

一样对饮食有着执着的考究,

一样有很多玩笑却没有多少幽默感,

一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豪的方式一样稍嫌生硬,

巴尔扎克笔下的《人间喜剧》把街道和人名换成中国的,就如同是上演在上海的世态炎凉故事,罗伯斯庇尔的法国大革命,同一个剧本在中国二十世纪四十年内连续上演两回......所幸的是法国人已经走出了历史的阴影,中国人也正迈着艰辛的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