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专栏作者
解滨水井
一娴谢盛友
施化核潜艇
小心谨慎张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专栏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蝉赵碧霞
开心雨半窗
木然梦梦
上官天乙特务
圆月弯刀小放
         专栏作者
杨柳岸程灵素
法老王铁狮子
谷雨金录
莉莉小猫务秋
蓝精灵枚枚
有点红妆仙子
         专栏作者
索额图辛北
细烟王琰
水栀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说女说林蓝
任不寐文字狱牢头
         专栏作者
老秃笔尹国斌
樱宁吹雪
少君老郸
白鸽子摩罗
朱健国王伯庆
小尼酒心
         专栏作者
伊可京东山人
润涛阎老么
风雨声望秋
峻峰直愚
王鹏令梦子
老黑猫俞行
 
[ads_url_inside]
 
State Farm Drama
网墨文集
 万维网读者->网墨文集->望秋->正文
 专栏新作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三章 宗教与哲学
 - 第四章 现实主义思
 - 第五章 现世人本主
 - 第六章 人性的分析
 - 第七章 人性的解放
 - 第八章 幸福的追求

 
 
第七章 人性的解放

望秋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用它照亮未来的道路。知道今天在历史中的位置,可以帮肋我们了解前进的方向。如果说满足人性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那么它理应在社会上处于至高的地位。马尔库塞在他的《爱意与文明》一书中指出:文明的发展,也就是爱意进一步开放的过程。复尔姆也说过:自由的爱,自由的人,自由的人性,是我们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不幸的是,回顾历史,我们从来就有抑制人性的倾向,并且经常将压抑人性作为是文明进步的标志,认为那是离开野蛮社会的一种方法。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与宗教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每当宗教在社会中占有最高地位的时候,人性就会被受到最大程度的压抑。这是因为在宗教的思想体系中,现世的生活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把目标、希望寄托在天堂上面,或者在来世当中。这样压抑现实生活中人性的欲望往往成了我们追求宗教德行的标志。另一方面,当宗教在社会中失去它地位的时候,我们会意识到现世的生活是最值得我们追求的生活,那时人性又得到它的复苏。在有记载的人类历史中,人性的地位有着大的起伏。在两三千年前,当现今的这几大宗教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欧洲,人性都是比较开放的。而当这几大宗教发展起来之后,在欧洲的中世纪,在中国的宋朝之后,人性进入了它的黑暗时期。而自文艺复兴以来,人性又一步一步地得到了解放。总的来看,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人性不断得到解放的社会。今天与一二百年之前相比,我们有更多的自由。我们有自由的恋爱,有女性的解放,有性的自由(比如婚前的同居)。很多今天平常的事情在一二百年之前可以说是不道德的。回头看看一二百年前的人们,我们会认为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单调、压抑和不可忍受。那么是不是说我们今天就到了人性解放的顶峰了呢?当然不是。天下不如人意的事情太多了。可以想象一二百年之后的人们,他们同样会认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可思议,我们的拘束和顾虑是多么的可笑,我们是在浪费青春和生命。从历史的潮流来看,我们仍然处在一个人性的进一步解放过程当中。对于今后人性如何被解放,有待于我们对人性的进一步了解,对于整个社会的进一步探索。而对于人性解放过程的历史回顾也正是这个探索过程的第一步。

我们往往容易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所以现在社会中的一切规范和观念都没有改变的必要。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社会就不会前进了。存在的东西必有它的原因,有的是来自于宗教观念,有的是来自于历史。但有这些原因并不能说明现在存在的事情就真的是最合理、最理想、最能满足人性的。要让我们的思想跳出现有的社会圈子和规范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比如在五四之前的中国社会,一个女人会认为自己成为三妻四妾中的一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虽然这也许不能满足她的很多要求和欲望,生活并非十分快乐,但她会将之归结为生活中固有的遗憾,而不会对社会作出反抗,寻找新的出路。她也许会认为自已的生活己经十分幸福,更多的想法都是非份之想。对社会的对抗是要受到谴责和攻击的。但是在我们今天看来,当初妇女的地位十分的低下,不可能得到我们今天认同的幸福和快乐。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跳出我们现实生活的圈子,跳到将来,从而发现我们现实社会当中不合理的地方。有两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一个方法就是用理性来分析和解剖现在的社会,从中找到答案。如果压抑人性的理论是建立在抛弃现世生活的宗教思想上,那么当我们不再相信这些宗教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对整个的社会观念和规范进行重新的评估。当我们把满足人性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时,我们所得出的答案也许就会是完全另外一番光景。第二个方法就是回顾历史的方法。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知道现在社会观念的来龙去脉,从而让我们可以站在历史的高度,对事情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这正是本章的目的。我们将把重点放在几个我们所熟悉的地区,一个是欧洲,一个是中国,再一个就是美国。我们将以人的性爱作为人性的代表。一方面这是因为性欲是人的最大人性之一,往往被看成是人欲之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性爱在人类历史上最具争议性,既被看成是洪水猛兽,罪恶根源,又被看成是爱的归属,快乐的源泉。

让我们从以色列地区开始讲起。以色列是亚洲、欧洲和非洲三大版块接壤的地方,它是各个文化汇合之地,也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旧约》可以说是一部以色列人的历史,它描述了三四千年以前犹太人的生活。《旧约》的产生差不多在2500年前。如果你看《旧约》中在摩西传教之前的历史,你会发现当初的人在性、婚姻方面的生活可以说是比较混乱的。形形色色的交配方式,包括通奸和乱伦都可以找到。摩西的十戒之中,有一戒是叫人不要勾引邻居的妻子。这恰恰说明,当初勾引人家妻子是一件盛行的事情。当然那个时候妇女的地位十分低下,妻子只是家中的一份财产。所以说勾引人家的妻子就像偷了人家的财产一样。这一戒之后的一戒就是不要去羡慕和偷窃人家的羊。所以妻子和羊的地位实在没有太大的差别。对于男性来说,性的需要并没有受到特别大的限制。比如说一个男人可以和其他的女人有性的来往,只要对方不是人家的妻子,也不是人家的女儿。因为如果她是人家的妻子或女儿,那么她就是人家的财产,你就侵犯了人家的财产。但是就性行为本身,它并没有受到谴责,没有被认为是一件罪恶的事。当时的妓女是一个很流行的职业。犹太人的第一个国王大卫就勾引了他一个将军的妻子,将她变成自己的王后,这是很有名的故事。犹太人的第二个国王所罗门号称有七百个妻子,三百个妃子。所有这些都说明性在当初并不是被抑制的对象。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罗马帝国。在基督教成为罗马的官方教派之前,罗马的主流宗教是paganism。Paganism信很多的神,这是一种普遍的早期宗教形式,在希腊神话传说中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它也与中国的民间宗庙崇拜有类似的地方。比如打仗就敬战神,发财要敬财神,生小孩要敬生小孩的神。它是一种没有完全系统化的松散的宗教。这样的宗教系统是一个比较世俗化(现世)的系统。它敬奉不同的神,真正的目的并非想到要天堂,而只是想利用这些神来保佑他们在现世当中的生活。所以在这样的宗教信仰下,现世的精神和气氛仍然十分浓厚,罗马人的生活也是十分注重人性的生活。看当初罗马人的历史,他们的生活十分的丰富,并且也非常的开放。罗马高层人士当中,拥有情人是一件普遍的事。又比如在罗马的南边,有一个接近Naples叫做Pompeii的海边度假城市。如果说罗马是一个政治的中心,那么Pompeii就是一个娱乐的中心。Pompeii有两大行业,一个是餐饮,另一个就是妓院。公元79年,由于附近Mt. Vesuvius的火山爆发,Pompeii整个城市被湮没在火山灰下。但正因如此,整个城市的遗址得到了很好的保存。现今的考古发现,当初的市容十分繁华,夜市非常丰富。整个城市中,前街是一个接一个的餐馆,有各式各样不同的做饮食的方法和炉灶。而在它们的后街,是一个接一个的妓院。所以整个城市是一个食与色的中心,人性所需无一不包。亚理士多德曾经到过罗马去寻访,他回来后说,罗马人生活太奢侈、靡腐和放纵。虽然这不是什么好的评价,但起马说明当初的罗马不是一个压抑人性的社会。当然罗马不仅在食与性上面很开放,它甚至在暴力上也是开放的。这体现在罗马的竞技场上。从竞技场中的血腥搏斗中,罗马公民的暴力心情得到了充分的发泄。

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当初中国的情景。在2500年前,中国正值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的早期,中国的性观念十分的开放,当初的男女交欢,不受太多的限制,大多数女孩在结婚之前都有性的经验。当初的野合之风盛行,很多名人,包括孔子,都是野合所生,也就是婚姻之外的小孩。当初甚至流行一件残忍的事情,就是俩人结婚之后,第一个小孩会被抛弃。为什么呢?因为做父亲的不知道这个小孩是不是他自己所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可以用来说明当初性开放的程度。在燕国的一次国宴上面,面对满堂的诸侯使节,燕国的国母即兴发言。她教导诸位如何治理国家。她用自己怎样服侍先王作为例子,说第一次做爱怎样不熟悉,但又怎样通过不断的摸索,使她最后可以将先王服侍得满意。最后告诉大家治国也尤如做爱一样,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在国宴上大谈做爱的经验,这在今天恐怕也可以让我们目瞪口呆。这说明在当初,性爱不是一个禁锢的话题。性在当初并没有被认为是一件不登大雅之堂的事,也不是一件邪恶的事。当初的诸国还流行盛大的狂欢节日,节日之间男女交欢不受任何约束。这些性开放的民风,仍然可以在当今的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中见到它们的影子。

所以总的来说,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中国,在现今几大宗教还没有产生之前,人们对性的意识是很开放的。这是一件自然的事,因为大家生活的目的是在现世当中,那么作为我们快乐源泉的性爱当然不应该受到非议和压制。但当这几大宗教发展起来之后,特别是当它们成为官方的宗教,与权力结合在一起之后,生活的重心就从现世转移到天堂,转移到来世。这个时候,人性,特别是性爱就一步一步地受到了压抑,并且被指责为低级与邪恶。让我们仍然从欧洲说起。

公元300年,罗马康思旦丁(Constantine)大帝将基督教变成罗马官方宗教,并且移都Constantinople(现土耳其伊斯旦保Istanbul)。在这之后,基督教的势力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在Constantinople,恨不得五步就是一个教堂。但在公元第五世纪之后,罗马帝国以Constantinople 与Rome 为中心分成东西罗马,互相征战,并且由于受到所谓德国野蛮民族以及其它地方势力的侵扰,慢慢地罗马帝国开始走下坡路,势力越来越弱。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地主的势力成为政治的中心,整个欧洲陷入了一个无政府的中世纪黑暗时代。虽然罗马帝国的势力消退了,但基督教的势力并没有。在公元600年左右,Saint Augustine将柏拉图的理论和基督教的神学教义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宗教学说,并且将基督教的影响扩大到整个欧洲大陆。在中世纪中,大多数农民的生活十分艰苦。处在封建制度之下,他们往往靠租用地主的土地来耕作。但地主与地主之间经常发生争吵和战争。所以当初的地主(landlord)也是军阀 (warlord),他们都建有自己的城堡。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欧洲遗留下来这么多城堡的原因。但由于实力有限,地主们只能让自已家族的人以及少量的骑士住在城堡里面,而他们的农民只能生活在城堡周围的土地上。当另一个地主侵犯的时候,被侵犯的地主并没有实力保护他的子民。他唯一可以用来还击的方法是用同样的手段去侵犯对方。在这种来回的征战中最受伤害的是无助的农民,他们在每一次的战争中都遭到残杀和掠夺。所以在中世纪的这几百年的历史中,欧洲的农民处于极端的痛苦之中。让他们生活维持下去的有两个支柱。一个是为地主效命的骑士,骑士可以保护农民的身体。另一个就是教会和牧师,牧师可以保护农民的心灵。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唯一使自已生活下去的方法就是将希望寄托在天堂之上。这是当时农民用来麻痹自己,安慰自己的方法。而教会正好为这种方法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所以当初牧师、教会的地位特别的高,整个社会处在宗教的统治之下,政治权力与宗教势力是合二为一的。也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面,人们生活的目标开始从现世转移到了将来,转移到了天堂之上,因为现世的生活实在是苦不堪言,毫无指望。这种把希望转移到天堂的过程也就是将人性抛弃掉的过程。既然生存都难以保证,满足其它的人性本来就是不可能的,所以抛弃它们也就不是一件太可惜的事情。在罗马时代,婚外恋与情人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是被社会所接受的。但到了中世纪的时候,教会认为应该严格的执行一夫一妻的制度。性,特别是婚外的性,是不允许的。教会认为性是一个邪恶的东西。这也许因为性带给人欢乐,而一切使人欢乐的东西,都是不好的,因为它们影响了我们待奉上帝的心情。作为上帝的仆人,我们没有寻找自己欢乐的权力。所以当初最高尚的生活,就是到修道院里面去当修道士。修道士以全部身心来侍奉上帝,在社会上的地位非常之高。他们被认为是上帝的首选子民,是最有希望上天堂的,所以也是人们羡慕的对象。当然修道士的生活是以完全放弃现世幸福作为代价的。在这种思潮影响下,教会认为不仅婚外的性生活是罪恶的,即使婚内的性生活也是罪恶的。当然,为了传宗接代,人必须有性生活。这是一个悖理。所以他们就说,婚内的性生活是个必要的罪恶(necessary sin)。但毕竟它是一种罪恶,是一种应该受到压抑的事情。在中世纪后期,欧洲大陆掀起了一个抓巫婆(witch)的狂潮。这也是我们今天万盛节(Halloween)的来历。所谓witch就是被教会指责为魔鬼缠身的女人,她们被撒旦派来勾引男人,腐蚀这个社会,让这个社会走向堕落。所以这些被指责为巫婆的女人往往是一些年轻漂亮的女人,她们受到教会无辜的摧残,往往被活活烧死。总的来说,在中世纪时期教会的力量达到了顶峰,而同时对人性的压抑也达到了顶峰。

在中国,当孔孟的儒教刚刚开始的时候,对于人性并没有特别的禁锢。儒教所倡导的,是治国应该以治身为本,以修心养性为主,先要把每个人自己治理好了,然后才去治理国家。而治理自己应该以恢复礼教为起点。到了汉朝初期,董仲书进一步把儒教升华到了更高的境界。他把中国历来的思想,从周易的阴阳五行到天地上苍的说法,通通加到儒教的教义当中。这给儒教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使之正式成为一种宗教。他发展出一套从上天到低层百姓的一个等级深严的制度。他首先认为天赋君权,君王皇帝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这给了皇帝统治臣民的一个理论基础,也当然使儒教受到统治者的亲睐,成为历代中国士大夫的官方教派学说。当然,即使如此,儒教此时还没有完全发展到抑制人性的地步。在唐代和宋初,中国社会的世俗生活得到极大的发展,人性也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在唐朝的时候,中国除了儒教和道教之外,佛教也被引入到了中国。在宋朝初期的士大夫之间,曾经有过一场轰轰烈烈关于是否接纳佛教的争论,因为佛教毕竟是外来的教派,我们是否应该以中国的儒教去抵抗它。这个争论非常类似五四时期关于是否需要全盘西化的争论。但佛教的引入却给唐朝的文化带来生机,再加上当初经济的繁荣,这使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盛世。这不仅表现在当初的文化作品中,也表现在当时的民风、社会风气之中。就以性爱来说,当时的歌妓特别的吃香,而妓院、青楼,也是满街都是。从杜甫到李白,很多诗人的诗句中都有歌妓的描写。当初的许多名画家,都留下大批春宫的图片。当初画春宫画是一件流行时髦的事,而书商也为此大加运作。当初的春宫图片,可登高雅之堂,胜过了今天美国的色情期刊。不过这样的光景到了宋朝的后期,就有了很大的转变。到了宋朝后期的时候,佛教、儒教、道教之争,已经平息,当时的中国的社会达到了一个三教合一的状态。这个时候以朱熹、陈景、陈夷为主的一帮士大夫们逐渐发展出一套理学的观点。理学的要义,就是要除去人欲,倡导天理。而人欲者人性也。他们认为唐朝的社会,太讲究现世的生活,人欲横流世风腐败。他们认为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在对上天的敬拜之上,所以需要把天理推行在人间。这也是一个重心的转移,从现世的生活转移到上天。而理学所倡导的天理,就是礼教。这在最后发展到一个极端的地步,所谓修行就是在家里打座,就是互相之间有一套非常繁琐的礼节。而自后宋起,在世俗人们的生活当中开始了一个漫长的对人性压抑的过程。这特别表现在对妇女的压迫当中。男性仍然可以有三妻四妾,寻欢作乐,而妇女的地位和欢乐却被摆到了很低的位置。正是从宋朝开始,中国的妇女有裹小脚的习俗。那个时候,烈女被高捧为大家遵循的楷模。妇女的贞节变得比生命更重要,也就是说天上的天理比现世更重要。而女人要一心侍奉丈夫,要三从四德,要遵循妇道,所有这些都是从理学开始的,也是对人性的公开压制。所以,对中国社会来说,从宋朝以后的元明到清朝,在理念和道德观念上面都受到理学的极大影响,认为一切应以上天为重,以统治稳定为重,而对人性的需求从来是不屑一顾的。这个时候的人性观念也受到极大的扭曲。

在欧洲经历了中世纪黑暗时期之后,接下来是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后期,经济逐渐恢复,权力也慢慢集中,形成了一些地域性的统治政府。一些城市,比如意大利的比莎(Pissa)以及弗罗仑斯(Florence),成为当地经济的中心,并且拥有自已的主权。一些国家,比如法国和英国,终于从罗马的统治中完全摆脱出来,渐渐恢复了自已的势力。而教会也在这些经济的恢复中得到相当大的利益。当时流行以金钱来赎罪,教会从中收集到不少的财富,传教士们过着奢侈的生活,并且修建富丽堂皇的教堂。从圣保罗教堂到Michel Angelo画的金壁辉煌的壁画,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最辉煌的欧洲建筑和遗址都是这个时期教会的作品。但教会以金钱来赎罪的行为,激怒了一位虔诚的修道士,这就是马丁路德。马丁路德认为当时的教会,已经完全腐败,他要建立一个新的教会。他给教会、教皇提出了十三条批评意见,贴在大教堂的门上。由此以马丁路德为主,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会改革运动,从而产生了基督教的新教(protestant),使它从天主教那里分离出来。马丁路德的原意在于把基督教拉回到更清正严格、一心侍奉上帝的清教道路上去,而不让它陷入现世的腐败当中。但是他得到的结果却恰恰相反。他对天主教的攻击,动摇了天主教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使教会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不可与之争论。在以前的人们看来,教会是上帝的代言人,教皇与上帝有神秘的联系,所以教会的话,就是神的旨意,有绝对的权威。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对教会的这种绝对的权威提出了质疑,这使人们将生活的重心从宗教中重新转移到而现世生活中来,这也使人性又一步一步得到解放。

同样对教会权威进行冲击的,是科学的发展。这在第三章中已经讲到过。当时科学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天体物理上面。对于天文的研究,历来受到教会的支持。教会认为人是上帝的宠物,那么我们生存的地球自然应该是宇宙的中心,而天上是神生活的地方,是上帝的所在,那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从古希腊以来,占星术在人们的生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星星是神的表象,特别是那几颗变化莫测的行星,肯定包涵着神的信息。如果我们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这些星星的运行,那么也许我们可以了解神的旨意。这样一来,占星术就有了它的道理,它是我们通过对星星的观察来解破神的信息的学问。这样我们就需要对天体作进一步的研究。古希腊时代有一位有名的天体学家叫柏累米(Ptolemy),他把行星的运行用几个围绕着地球旋转的圆圈来表示。但是为了精确地描述行星的运行,这些圆圈必须一层套着一层,变得十分复杂。从我们地球上看,行星实在有一种特别复杂的运行方式。行星(planet)在希腊文中是行走的意思,它们与恒定不变的恒星不一样,在天上走来走去。到文艺复兴的时候,行星模型越来越复杂,圆圈上面的圆圈累加起来有二十个之多。这个时候哥白尼提出了一个模型,认为宇宙的真正中心,不是地球,而是太阳,而地球只是其中的一个行星而已。通过简单运算,哥白尼从这一简单的模型得到的预测远比复杂的圆圈模型来得精确。但哥白尼是个十分虔诚的天主教徒。他知道他的这一套理论和教会的说法不相符合,所以直到他临死的时候他的学说才发表出来,并且他一再强调他的模型只是一个方便的数学推算方法,并不代表现实。但哥白尼的学说得到了开普列的进一步印证和改进。开普列认为行星的轨道不只是圆形的,有的时候可以是椭圆形的,并且提出了有名的开普列三大定律,为万有引力的发现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他用新发明的望远镜,观察到其它的行星,比如说火星和木星,并不是人们想象的水晶般的球体,而是与我们地球一样,由一般的泥土物质(earthly matter)组成的。这大大冲击了教会的说法。如果天上真是神的所在,上帝的所在,它理当是晶莹透亮、一尘不染,哪能与我们肮脏的地下混为一谈。这样一来,上帝可就没有它特殊的生存空间了吗?所以对于教会来说,伽利略的发现危害极大,对伽利略的终生软禁也是可想而知的事了。但毕尽这一系列的科学发现让人们感到教会所说的理论不再是绝对正确的,这大大动摇了教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与科学的发展相匹敌的是文艺复时期的人文思想。从中世纪的压抑中解脱出来,这时人们重新发现了文化艺术。古希腊时候的一些文学作品,科学的著作,特别是亚理士多德的著作,在中东地区得到很好的保存。在文艺复的初期,这些作品通过丝绸之路流传到了欧洲。比如希腊的《荷马史诗》引起了人们对诗歌,对古希腊文化的狂热崇拜。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又重新体会到艺术文化带给人精神上的欢乐与享受,并可以由它们来取代宗教在人们精神上的作用。接下来的两三百年的文艺复兴时期,是人类在文学造就上面最繁荣辉煌的时期。我们今天拥有的古典的绘画与雕塑,古典的音乐,古典的小说,大多是当时的产物。比如Michel Angelo的壁画与雕塑就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顶峰,至今无人可以匹敌。与当初思想文化同时得到发展的,还有技术与经济。而技术与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人们思想的发展。首先是印刷术的普及。新的基督教不像天主教那样,认为神权只应由教会来解释,而倡导每一个人都应与上帝有更密切的联系,并且可以直接解释神意。他们倡导每一个人都直接地去学习和研究圣经,而自已从中领会上帝给他们的启发。这要求每人都有一本圣经。在这之前,圣经是通过手抄写而来,只有教会拥有,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在这种新的要求下面,印刷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反过来,印刷术的发展,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革命,那就是促进了新闻的发展。比如说报纸的产生,使它成为一种传播新闻的媒介。这样平民百姓都可以看到书,读到新闻。而读书不再是达官贵人的特权。这也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能识字成为一种生活的需要。这样社会的结构得到本质的改变,整个社会处于一个剧烈的变形时期。除了印刷术之外,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是工业的革命。工业革命的初期是蒸气机的发明。蒸气机的运用使得纺织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也使火车轮船变为可能。交通工具的发展使人们不局限于周围几十里的地方,而可以旅游到很远的外地,加强了互相的交流,使大多数人开了眼界。这也使大多数人移民到了城市,开始了以城市生活为主的社会形态。流动化的城市生活与封闭不变的乡村生活有本质的不同,这也动摇了以前宗教的社会基础(封闭的农业封建社会)。另一方面,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工业,也带给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比如普通人平时也可以穿上新的衣服,而在这之前,也许他们一生中只穿过一两件新的衣服。穿上新的衣服,他们看上去与达官贵人己没什么两样,这使他们也想到了修闲与娱乐。慢慢地人们觉得,这现世的生活可以一天好过一天,生活可以是美好的,值得怀念的。所以对于今生今世,人们不再有回避的需要,而是以一种热情的态度来拥抱它。这与中世纪的想法有完全的不同。在中世纪,人们对于今生今世只是消极地忍受,只是等待着死亡的来临,等待着上天堂的那一天。在这种新的态度之下,人们又把生活的重心从天堂拉回到了地下,拉回到了现实和人间。在这种背景下,人性又重新得到了发展。从那个时候到现在,人性一步一步走向了开放。

看近代中国的社会,其实也与西方一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近代的历史,是一个被欧洲打开国门的历史。自“五四”运动以来,整个西方的文化,大量涌入了中国。这包括所谓的民主与科学,它们都是西方的思想。这些西方的思潮冲击了中国的社会,也带来了妇女的解放,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婚姻制度,开始了一夫一妻制。所有这些,可以说明中国近代的社会思潮与西方的社会思潮已经变得十分的接近了。

文艺复新之后最有影响与代表性的时期是十九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志之一就是抽水马桶,这使我们受益至今。在维多利亚时代,小说变得十分流行,尤如今天的电影电视。当初很多社会上有才能的人都投入到写小说的行列中去,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留下这么多十九世纪的经典著作。十九世纪文化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将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爱情罗曼史重新发掘出来,并将它们宣染、推崇到了极至。当时流行爱情至上论,这使人们在本来枯燥无味的生活中找到追求的方向。对爱情的推崇与神话,也促进了社会上自由恋爱的推广。因为大家都是移民到城市,远离父母,那么父母之约就既不现实也不必要。这样婚配交偶,自由恋爱就成了一种自然的形式。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维多利亚时代的电影或者小说,讲的都是怎样的谈情说爱,爱怎样冲破层层阻力使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在对爱情非常推崇的同时,当初性爱仍然是一个禁忌的话题。如果说当初男人的性需要可以得到社会的承认,那么女性是被认为没有性的要求的,也不应该从性生活中得到任何的欢乐。有一个有名的故事,维多利亚女王在新婚之夜问她的母亲:对于性,她应该知道些什么?她的母亲告诉她,在做那个事情的时候,你就闭上眼睛,想一想伟大的英格兰。当然事情并非这样简单。在十九世纪末,随着自由思潮的发展,慢慢已经有人对于性这个禁区进行挑战,比如说劳伦思写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其中不仅有爱情的描写,也更有性爱的描写。这股思潮在世界上掀起了一个自由性爱的运动。在法国有一个Bohemianism运动,这个运动由小说家、诗人以及艺人组成,他们倡导一种完全以欢娱为主的新的生活方式,想要尽情地发挥人的本性,得到人性的满足。1871年,Victoria Woodhull女士,在美国国会听证上说:”我有一个不可剥夺的、宪法给予的、与生俱来的权力,那就是去爱我喜欢爱的人,不伦时间有多长还是多短,无论是我每天变换或者不变换,这都是我自己的权利,你们制定的法律以及宗教,都不应该来干涉我这种权利”。在这种自由性爱的思潮下,随着世界进入20世纪,整个社会又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于20世纪,我们最好把讨论的重心,从欧洲和中国移到美国。在20世纪中,美国在世界舞台上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是一个移民的国家,最初的美国移民都是宗教难民,是受教会迫害的一些所谓的异教分子。所以宗教气氛在美国这块土地上异常地浓厚。时至今日,与欧洲比较,美国的宗教色彩更加鲜明。但同时,美国也是一个强调自由和民主的国家,所以新生的势力也容易在这块土地上成长。在美国的社会中,历来就存在着两种势力。一种是宗教社会的保守势力,在他们看来性爱是一种邪恶的东西,是应该被抑制的。而另一种是以现世生活为主的新生势力和思潮,他们代表着自由和解放。在他们看来,性爱是每人自身的事情,不应该受到教会和政府的任何干涉。这两种势力的斗争和抗衡就成了人性解放运动的主线。

在20世纪初,有几个科学技术上的革命,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恐怕远大于任何运动和思潮。首先是爱迪生的电灯。电灯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作息方式,也改变了整个社会的习惯。晚上变得不只是睡觉的时间,而是一个娱乐的时间,而且是一个工作之外的专门的娱乐时间。在这之前,人们工作之后天已经黑了,所以根本没有娱乐的时间,也随之没有多少娱乐的概念。还有一个发明就是电话。电话的发明使我们相处的朋友圈子大大地扩大。我们的朋友不只是被限于附近的邻居当中,而是整个城市的所有可能的人。这尤如今天的英特网,它带来了网恋。到了30年代,福特汽车的发展,也给美国的社会带来了根本的变化。由于福特汽车厂的大规模流水线作业,以及简单耐用的T-形汽车的制造,汽车变得不只是社会高层才能够享受的特权,而是中产阶级可以拥有的交通工具。这使人们活动的范围大大的增加。所有这些,给人们追求欢乐、追求享受带来了物质条件。“温饱思淫欲”,当人们有了基本的物质条件之后,接下来想的就是人性的进一步满足,这当然就是性了。在20世纪初,社会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佛洛伊德的学说,将性作为解释人们行为的基础,大大地提高了人们对性的认识。另外一方面妇女的解放运动使妇女走出家庭,争取与男性同样的地位。这包括在政治、社会上的地位,也包括打破在性问题上的双重道德标准。当初认为男性有享受性快乐的权力,而女性不应该对性有任何的爱好,不可能从性生活中得到快乐。但这个假设已慢慢地被推翻。比如当时有一位Margaret Sanger女士,她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她发表了很多关于性生活的小册子,教女性怎样避孕,怎样做爱,并且怎样在做爱过程中享受自己。20世纪初,人们对性表现出极大的狂热。比如在邮局的信件中,有一大半是关于性方面的刊物或者是小册子。大量的黄色明信片被发来发去。从旧金山、芝加哥,到纽约,到处是灯红酒绿,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妓院。当时的社会犹如回到了两千年前的罗马,性的开放达到了一个高潮,但同时社会也十分混乱。这在保守势力看来,社会是腐烂到了极点,人们的心灵也处于堕落的状态。所以在当初,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反堕落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往往与教会的势力结合在一起,成为反抗自由势力的力量。当初有一位很有名的Anthony Comstock先生,他在纽约自封为反堕落委员会的主席。他后来得到政府的承认,进而与警方一起,对于色情的刊物、信件或者娱乐的场所进行搜查与封锁,他号称亲自就逮捕过四五千人。总的来说,从20世纪初到二十年代,美国经济十分繁荣。在这种繁荣的背影下,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享受,物质的刺激。这自然是一个人性解放的时期,也是一个性开放的时期。但紧接下来的是三十年代的经济消条,以及两个世界大战。在这期间生存是第一位的,生活的享受被暂时的放到了一边。

在二战之后,由于大量的美国士兵返回国土,重建家园,这使整个五十年代美国掀起了以家庭为主的社会的风潮。这是美国历史上一段和平发展的时期。但在60年代,美国社会又进入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一方面是因为越战的开始和持续,另一方面是因为人权运动(civil right)的发展以及性解放运动的悄悄开始。在反越战的大学生口号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条是:我们要做爱,而不是战争(make love, not war)。性爱被作为和平幸福的象征,与战争的冷酷残忍相对立。他们将性爱作为一种反抗越战,反抗政府的方式,这促成了性解放运动的开始。对于性解放运动,贡献最大的莫过于哈夫尔(Hafner)的《花花公子》色情杂志。《花花公子》推崇一套以性爱为中心的享乐主义人生观,它在性解放运动中往往起到了理论先导的作用。《花花公子》的影响极大,从大学生到越战士兵,恨不得人手一册。当社会进入了七十年代,性解放运动也在美国达到了高潮。在性解放运动中,性爱不仅存在于婚姻之中,也存在于婚姻之外,存在于婚前,也存在于已婚人的婚外的生活之中,并且大有推翻婚姻制度的趋势。当初有一个说法:男女在一起就应该做爱,如果不做,反倒需要一个理由。所以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男女就应该做爱,无论他们是相识了很久,还是只相识了几小时。当初的这个运动,把性爱变成了一切事情的中心,而全国上下,对于性的话题十分的热衷。整个美国似乎又重新发现了性爱一样,不管是在电视上,还是在饭桌上面,大家大谈性爱经。从做爱的技巧,到最新的研究,从G点到A点,一切的一切似乎不再是一个隐蔽私人的话题,而是大家公开讨论的题目。在做爱的形式上面,也是无奇不有。从交换配偶,到群居,到狂热的性爱派对,似乎只要可以想象得到的都可以做。在媒体上面,大量的相关书籍涌现,有名的比如,专门教人做爱的技巧。学校里有关于做爱的讲座,并且有做爱学习班,真人教你做爱的感受和享乐。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面,法律对于性爱也放宽了限制,比如通奸不再是一种罪,而色情在社会上也被认为是可允许的。法律认为:两个成人之间所做的任何事情,只要是双方愿意,不影响他人,就都在法律允许保护之内。在七十年代,人工流产终于在美国合法化了,这是性解放运动的一大胜利,也使女性有控制自己身体的权力。当然,除政治原因之外,这些法律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研究结果之上的。比如说对于色情,从二十世纪初以来,一直存在着一种争论。保守的势力认为色情会腐害青少年,对社会是一种危害的力量。但在五六十年代,美国的一些大学对色情的效果做了一些研究。他们发现,一个成人如果一直生活在色情的场所里面,比如说色情的电视、刊物,这人不会变得更暴力,也不会变得更有强暴的趋向。相反那些有性犯罪倾向的人,往往是在小的时候受到了性的压抑,而不是因为过早地接触了性方面的事情。色情可以用来作为一种娱乐的方式,尤如电影一样,而不会成为一种危害社会的力量。所有这些都给色情在法律上的开放打开了绿灯。而在医学上,人们对人的性行为,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在观念上面得到了很大的转变。首先女性的性快乐得到普遍的承认,女性的性高潮能力也被认同。又比如说,对于人的手淫自慰行为,以前认为它会引起身体的衰弱。但研究发现,只要不过度,它对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坏处,反而可以是一个对人体有益的排解方式。从此这个自慰的行为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必要的。与此同时医学上的突破,也给人的性的行为带来飞跃。以青霉素为首的抗生素的发明,使它不仅可以用来治愈象肺结核一样的顽症,也可以用来控制性病的传播,使性病不再是一种致命的病。同时避孕药的发明,使得妇女从怀孕的恐惧中解放出来,使性爱与生育分开,似乎给了她们一把自由的钥匙。同时避孕套的推广,不仅给人一种避孕的方式,也大大减少了性病的传播。到了今天,伟哥(viagra)的发明,标志着医学在性爱方面的又一大突破。伟哥并不是用来治愈任何疾病,而是专门用来为人们的性爱享受服务的,它是一种娱乐性的药物。所以它的发明,使人们在性爱的道路上又进了一步,性爱娱乐的地位在医学上得到了承认和加强。

如果说七十年代是性解放的顶峰,那么八十年代,性解放运动的锋芒已经渐渐消失。也许人们对无休止的性爱已经感到厌倦,性就是那么一回事情,不管是怎样的技巧,你能够做的,能够得到了欢乐是有限的。当然艾滋病的慢延也与性解放运动的消退有直接的联系。这时人们又重新回到恋爱与温情中去。人们从群居的疯狂中,又回到了两个人的温情世界里面。但是无论如何,人们对性的观念已经完全地改变。性的话题,不再是一个禁忌而神秘的话题。性作为我们人性的一部份,作为我们快乐的来源之一,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性爱不再是一种罪恶,而是一种被鼓励的事情。只要有空多做爱,这己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指南。值得注意的是,到了现在,人们对于性的兴趣又慢慢有所回升。但是性与爱已经是结合在一起的事情,人们不只是为了性而性,而性是爱的一部分。总的来说,我们从性爱这一点看到,美国近代发展的历史,也是人性渐渐被解放的历史。其实中国的现在,正在重复着美国以前走过的道路,

总结起来说,在有文字记载以来,人性的社会地位有过很大的起伏。每当社会的标准,人生的目标是基于在现世生活当中,每当世俗的生活是我们精神寄托的时候,人性就必然得到发扬与解放。相反当我们的人生目标从现世当中转移到宗教神话的来世或天堂的时候,人性就会被放在一边,甚至受到压抑。纵观近几百年的历史,自文艺复兴以来,人性是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开放。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宗教在社会中地位下降的结果,也是人们生活不断改进,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结果。那么世界发展到今天,是否说人性已经得到了完全的解放呢?其实未必。我们现实生活中,仍然有太多不如意的地方,有太多无可奈何的叹息。这些都是人性还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的表现。而要进一步满足人性,一方面我们需要科学技术、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而另一方面也有赖于社会思想观念的进一步改进。在这里我们并非想把性爱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事事以它为中心。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另一个简单的性解放运动,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广义上的人性解放运动,思想观念解放运动。我们应以人性作为标准,作为中心来衡量生活中的其它事情,来衡量我们的人生。我们应以人本主义为旗帜来扫除宗教残留在社会中的影响。我们不能以是否符合宗教的教条来引导我们的行为,我们应该把是否符合人性作为我们行为的准则。我们应该分析与研究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我们的人性,得到幸福。这也正是下一章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