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专栏作者
解滨水井
一娴谢盛友
施化核潜艇
小心谨慎张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专栏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蝉赵碧霞
开心雨半窗
木然梦梦
上官天乙特务
圆月弯刀小放
         专栏作者
杨柳岸程灵素
法老王铁狮子
谷雨金录
莉莉小猫务秋
蓝精灵枚枚
有点红妆仙子
         专栏作者
索额图辛北
细烟王琰
水栀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说女说林蓝
任不寐文字狱牢头
         专栏作者
老秃笔尹国斌
樱宁吹雪
少君老郸
白鸽子摩罗
朱健国王伯庆
小尼酒心
         专栏作者
伊可京东山人
润涛阎老么
风雨声望秋
峻峰直愚
王鹏令梦子
老黑猫俞行
 
[ads_url_inside]
 
State Farm Drama
网墨文集
 万维网读者->网墨文集->谢盛友->正文
 专栏新作
 - 谢盛友:钝感钝感力
 - 海南女人
 - 谢盛友:海南男人
 - 谢盛友:留学德国海
 - 你也许会遇到的事:
 - 谢盛友:魔鬼无法毁
 - 谢盛友:中国人为什

 
 
谢盛友:当皇权无法伸到地方

谢盛友


 

谢盛友:当皇权无法伸到地方

------ 读歌德的《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

作者:谢盛友


我在班贝格(Bamberg)大教堂广场一边漫步一边思考,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为什么在其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作《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Götz von Berlichingen mit der eisernen Hand )(1773)中,把班贝格主教(Bischof von Bamberg)作为主要人物来描写。

葛兹时代的德意志民族,表面上统一在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1】之下,但是,当时的教廷、皇帝和各路英雄好汉都能施展自己的武力,控制自己的地盘。葛兹是那时候最出名的英雄豪杰,班贝格是最保守的天主教总教区,该教区成立于1007年,爱希施泰特教区和维尔茨堡教区分割一部分成立。1817年,班贝格教区升格为总教区。

歌德在《葛兹》中设定班贝格主教为主要人物,当然可以理解。

班贝格教区还曾经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邦。

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虽然幅员辽阔,在奥图一世和后代的不断使其有地区纳入、加盟下,从日耳曼平原北至波罗的海,东达今天的波兰部份,并南抵今天的瑞士、波希米亚、奥地利和意大利的北部。但是,用法国文学家伏尔泰的话,那就是“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因为教廷与帝国的各种政治结构仍然令人绝望地纠缠在一起,皇帝没有成为民族凝聚力的代表,在同教皇时而冲突时而勾结的过程中把自己降为一名诸侯,“德国”不仅成为罗马教皇的“乳牛”,而且也成为天主教会充当欧洲精神权威的最后支撑。打从一开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即面临一个相同的难题,也就是如何保持对德意志和意大利这两个不同地区的控制,因为两地中间隔着阿尔卑斯山脉,统合上非常不容易。

帝国皇帝的军队由教会土地的佃户所担任,他们有义务为皇帝服军役,是皇帝在与教会决裂而失去权威前这些士兵是皇帝军队的多数。第二种重要的部队是由庄园农奴组成的兵团,虽然他们一部分会在接受最好的训练与装备后成为骑士,却不是自由人。第三由帝国分予土地的自由民、军户、农民、骑士也有义务服从号召。之外帝国内所有的部队皇帝理论上皆有权指挥,各公国在皇帝的请求下也会提供军役的号召。这些军队会被用来镇压由帝国内贵族和农民所参与的暴动或政争,也必须抵挡来自北方的维京人和东方的马札儿人所发动的入侵。

然而,皇帝和教皇之间的对抗,间接的形成了日耳曼的未来命运。这项对抗是关于皇帝对主教职位的授予,和日耳曼境内其他教堂神职人员的任命。教皇葛列格里七世反对这项措施,因为如此一来导致教堂神职人员的职位买卖,成为主要的贪污腐化来源。神职人员的职位常常落到出价最高的竞标者手里。在长期数位教皇和皇帝之间的竞争,教皇赢得选择主教的权利。在这场争执中,帝国就在日耳曼爆发了内战。

当皇帝被暂时逐出教会并且投注于对抗罗马的战争时,帝国的政权就已失去效力。在未受到皇帝的干预或帮助之下,地方上的日耳曼亲王团结自己的力量并与维京人作战。在意大利,兴起中的城邦国家联合起来组成伦巴底联盟,并拒绝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地位。

马丁路德用《九十五条论纲》(Martin Luthers 95 Thesen)对赎罪券强烈抨击,1520年8月发表了《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书》(An den christlichen Adel deutscher Nation von des christlichen Standes Besserung ),更是将问题凸显为民族利益的捍卫与否上,将罗马教皇推到了德意志民族公敌的位置上。

宗教改革不仅对德国,对整个欧洲乃至西方,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振聋发聩”之声。谁也不曾料到,路德这么个普通修士,竟然能以其一纸文字,而掀起划时代的革命浪潮。谁说书生无用?不也同样能当“雄兵十万”。

路德之所以敢如此公然与教皇为敌,不是因为他的一己诉求,而是因为骑士阶层的共同利益诉求使然。1522年,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开始分裂,一分而三:右翼保守力量包括皇帝、高级教士、部分诸侯、城市贵族等,他们希图维持旧有封建状态、取消已有的改革;左翼激进力量主要是骑士、农民和平民阶层,他们要求改变现存的制度;中间的调和力量则集中了有产阶层(低级贵族、市民阶层、部分高级贵族或诸侯),他们主要希望取消教会权力以获得自身独立地位。在原有的政治格局中,左翼激进力量显然无法达致他们的目标诉求,于是,暴力手段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作为低级贵族的骑士阶层,一方面享有一定程度的特权,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强烈不满诸侯专权、教会富有、帝国涣散的现状,希望建立起一种以皇帝为首、限制诸侯权力、以骑士为支柱的中央集权君主国。

铁手骑士葛兹在与班贝格主教的战斗中,逮捕了他原先的朋友魏斯林根(Weislingen),经过和解后,并承诺将他的妹妹嫁给魏斯林根。魏斯林根要回班贝格,向主教汇报这一“交易”,但是,情况非常复杂,其妹妹后来还是嫁给了骑士阶层领袖的济金根(Sickingen, Franz von, 1481-1523)。
葛兹所表现的,其实就是“骑士宗教改革”的失败。对于骑士阶层来说,根本就是“两头不着落”。往上所拥护的皇帝,根本就不领情,往下则又不能改变自己基本的价值观念,而与农民、平民合流。再加上自身的势力薄弱,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个阶层的消亡命运。

歌德妙手细牵,将葛兹与济金根在本剧中联系起来,使后者成为玛丽亚的丈夫、葛兹的妹夫。魏斯林根与玛丽亚(葛兹之妹)、阿德海黛(Adelheid),发生三角情感关系,魏斯林根与葛兹有交情,但他却表现出与葛兹势不两立。为什么呢?关键是“立场正义”问题,正如葛兹理解自家的“造反有理”,他的所谓反叛行为是不得已而为之,大致该算是“官逼民反”;可魏斯林根也有道理啊,葛兹这样的行为已经属于“啸聚山林”,成为现有秩序的破坏者。魏斯林根认为,“秩序”必须得到遵守。可是不合理的秩序如何遵守?天子圣明,都是凶官恶吏作乱,可官吏毕竟是皇权面对民众的具体体现。

葛兹的诉求,其实很简单,他只想保住作为骑士的某些特权和基本荣誉。葛兹并无意与政治权力对抗。他走上与现有权力的对抗之路,纯属一种形势使然的无奈。在他的信念里,骑士乃是一种高贵的阶层,故此只能听命于“上帝、皇帝与自己”。所以,他的潜意识中,并非是想“造反”,与农民混在一起,那是迫不得已。可问题在于,皇帝并不领情,反而派兵讨伐他。这种悖论,始终困惑着葛兹,而且注定了葛兹的悲剧命运。

歌德一向崇拜英雄,敬仰强权,他试图在葛兹这个人物身上展现出一种“最高贵的德国人”的形象,在歌德的心目中,葛兹具有极为崇高的道德形象与理想光环。歌德自己说:“葛兹深深感动了我。在野蛮和混乱的时代的一个强悍而善良的自助英雄的形象,唤起我最深的同情。”

年轻的歌德是这样,中年的歌德也一样。拿破仑在1805年和l806年先后战胜奥地利和普鲁士,在德国组织受拿破仑保护的莱茵联盟,消灭了许多封建小邦,所谓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最后宣告消亡。拿破仑给德国带来一些法国革命后开明的思想和制度,对落后的德国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德国一部分政治家、思想家、诗人等从爱国主义或民族主义立场出发,反抗拿破仑,进行斗争,最后于l813年10月继俄国的胜利之后在莱比锡击溃法军。歌德对于当时的反拿破仑战争不但没有支持,反而,拿破仑一世在埃尔富特(Erfurt)召开诸侯大会之际,接见了歌德,并给歌德授予荣誉军团勋章,这引起德国爱国人士的强烈不满。

那时的神圣罗马帝国与今日的中国,多少有些相似的地方。

注释:

【1】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到973年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与皇帝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1157 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