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专栏作者
解滨水井
一娴谢盛友
施化核潜艇
小心谨慎张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专栏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蝉赵碧霞
开心雨半窗
木然梦梦
上官天乙特务
圆月弯刀小放
         专栏作者
杨柳岸程灵素
法老王铁狮子
谷雨金录
莉莉小猫务秋
蓝精灵枚枚
有点红妆仙子
         专栏作者
索额图辛北
细烟王琰
水栀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说女说林蓝
任不寐文字狱牢头
         专栏作者
老秃笔尹国斌
樱宁吹雪
少君老郸
白鸽子摩罗
朱健国王伯庆
小尼酒心
         专栏作者
伊可京东山人
润涛阎老么
风雨声望秋
峻峰直愚
王鹏令梦子
老黑猫俞行
 
[ads_url_inside]
 
State Farm Drama
网墨文集
 万维网读者->网墨文集->谢盛友->正文
 专栏新作
 - 刘少奇前妻谢飞生命
 - 谢盛友:30年前的大
 - 谢盛友:康乐园歌(
 - 谢盛友:回忆长沙(
 - 谢盛友:文革是什么
 - 谢盛友:回忆在上海
 - 谢盛友:父亲给我留

 
 
谢盛友:回忆长沙(1):有色院

谢盛友


 

谢盛友:回忆长沙(1):有色院


(兼写:他乡遇故知,三生有幸)

谨以此文感谢山哥,感谢这位先进老乡对后进的提携,同时感谢所有爱我的先进、文友、弟兄姐妹。感谢你们看重盛友,感谢你们阅读和评论。

后进:盛友   敬上



作者:谢盛友

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冶金部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工作。我读大学的时候,家里非常非常贫困,女朋友张申华(现在的妻子)来自上海,家庭经济情况比我好很多,经常得到她家的资助。那时,我们在中山大学读书,真的是两个人吃一碗饭,两个人喝一碗汤,两个人吃一根榨菜,二十几岁的时候,爱情在我眼里真的很简单,不就是那碗白米饭吗?被《红与黑》那些大文豪描写得天花乱坠。

大家还记得粮票吗,我家本来在农村,当然没有粮票,申华的父母亲每月从上海寄钱和粮票给她,我们把节省下来的粮票到校门口的集市换鸡蛋吃。银婚日回想那辛酸实情,不是滋味,却很有滋味。其实,整个人生都不是滋味,却很有滋味。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的朋友来德国出差,我哼着驰光南的“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驱车往斯图加特看望张伟和黄飞。一路上我脑海里一直浮现二十多年前长沙有色院的人和事。这么年了,长沙肯定天也新、地也新,处处惹人醉。

下午六点半到达酒店,张伟他们还在路上,等到七点半他们才进酒店。酒店大门砰的一开,我的心也砰然一跳,脚步不由自主地向张伟移去。我们拥抱得很紧,在场的每个人泪水都流露出来了。

“你的头发怎么会这么多?!”张伟第一句话这样问我。

张伟年龄比我小,而头发却比我少,而且具有越来越少的趋势,看得出他们在有色院的工作也蛮艰辛,压力也很大。黄飞安慰张伟说:“德国水好,你在德国呆上几年,头发也会长出来的。”

阔别二十多年的朋友,居然在这万里域外重逢,心里的愉快可想而知。要了红酒,大家坐下,话题就从我的头发开始。我在有色院的单身汉中掉头发是出名的,在那段日子里,我几乎每周用生姜煮水洗头,以求再生头发。但是,长沙的水不好,我哪怕使用 101药水也不行。

我在有色院的时候,是设计院最鼎盛的时期,集聚一千多工程师。我与我的校友王定远创立了翻译组,有英法德日俄五个语种的译员,而我是建院以来最年轻的组长。八十年代初,我还协助创建中国科技翻译家协会湖南分会,我曾任副会长,协助湖南省情报所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代译网。那网跟我们现在的网有天然之别。工厂的厂长使用一个大大的麻袋,装着科技资料来找我们,我们再把麻袋打开,分类资料,再用更小的麻袋送到各个研究所情报室。那时没有电脑,有鼠年但没有鼠标。

那时我们的生活真的很贫困,每个月的工资仅够吃饭,但是,我们个个活得很充实。单身宿舍的主人们个个下班后,每人端着自己的饭碗,站在宿舍的过道上用餐,年轻人在一起无事不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傍晚我们这些单身汉会经常结队散步到袁家岭,时间多些,就走到火车站。

我们这些人其实个个都很调皮,个个都不本分,但是个个都长幼有序,对制度的尊严都给予尊重。项目一到,科长一声令下,个个均顺从,卷起铺盖就走,哪怕火车上没有位子,连夜站着我们同样出发,没有半句怨言。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张平,他经常出差,他尽管住在我隔壁,可是看到他的日子加起来不到一百天。廖江南也是如此,他老父亲来看望他,而他人在现场。当年廖江南与小吴谈恋爱,小吴这位未来媳妇天天给未来的公公打饭,送到我们单身汉宿舍五楼来,我们每次捉弄小吴,强迫她在江南父亲面前喊“爸爸”。但是,捉弄之余我们的确为江南感到高兴,内心觉得小吴今后一定是位贤妻良母。

老黄回去福建了,他现在跟有色院的朋友仍有业务往来。郑时路到了韶关,与我“同居”四年的戴学瑜现在还在有色院,任副总工程师,另一个室友谢超美先到深圳,后去加拿大,现在与我仍有联系。付铁流到了南昌设计院,曾安是最早下海的一个,听说现在在长沙当老总,日子也很好过。王杰回老家烟台,小赖去了美国,获得绿卡后现在回四川乐山发展。袁学军像张伟一样坚定不移地留在有色院,将有色进行到底,现在担任副院长。

我八六年一月十八日结婚,第二天便服从领导命令,到北京接机,然后同五个德国工程师一起到湖北铜碌山,在那个现场工地我们整整打滚了一年。张伟的同学张敏同我们在铜碌山一起抛头颅洒热血、抗炎热抵严寒。张敏个小可爱,最受德国人喜欢。施罗德给她一个Sonnenschein (阳光)的外号,后来,大家都不叫她张敏,直呼“阳光”。在铜碌山,张敏有一大丑陋的发明,她怕别人使用她的杯子喝水,所以在自己的杯子上写上“张敏肝炎”四个字,果然奏效,大家群起摹仿。当年铜碌山的项目领导人苏保国现在已经退休了。与我在一起的蒋繁,后来到了湖南大学,周蕾去了深圳,后来也移民到加拿大,廖楚潘尽管人嫁到德国来,可我二十年多来还没有见上她一面。

我问张伟和黄飞:“单一(单身汉宿舍第一楼)还在吗?”
张伟:“建筑物还在,功能还在,仍然是单身汉宿舍。”

单一啊单一,我对你爱恨交加。夏天你低档不了温度的上升,让我们像在锅炉里一样睡觉。冬天雪花不邀而来,飘到我的睡床上,滋润我的被子。

“浏城桥还在吗?那个菜市场我们工间操经常去买菜。”八十年代初浏城桥菜市场几乎每天播放朱明英的《回娘家》: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 ......

张伟说:“露天的浏城桥菜市场已经被改变了,现在都是高楼大厦。”

我跟张伟说,若我回长沙,我第一件事就到浏城桥买一只活鸡,回单一杀鸡拔毛,回味当年单身汉时过节的“时尚”。

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我与张伟黄飞一起几个小时,谈也谈不完。快十一点的时候我只好买单,与他们告辞,因为他们第二天还有下一站,我则还有其他的事。

告别时我拥抱小周,让他代我向他妈妈问安。他妈妈刘阿姨是有色院人事处的干部,当年我报到时就是刘阿姨接待的。
我写了几个字交给小周:“刘阿姨,我这么不本分的人,到了有色院没给你们做任何贡献,就跑掉了,看来是你的用人政策失误了。”

他乡遇故知,三生有幸!

于我而言,尽管“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是故乡”,但纵然我在他乡,但根系故乡。故乡人,无论我漂泊异乡有多久,无论我创业的故事有多曲折,无论我的命运有多大变化,有一点不会变,那就是我与生俱来的乡情、与新老朋友的情感。

湖南人非常喜欢吃辣椒。人言: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都是三个字,亲爱的文友:考考你们。你们说,谁最辣?


待续
谢盛友:回忆长沙(2):红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