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专栏作者
解滨水井
一娴谢盛友
施化核潜艇
小心谨慎张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专栏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蝉赵碧霞
开心雨半窗
木然梦梦
上官天乙特务
圆月弯刀小放
         专栏作者
杨柳岸程灵素
法老王铁狮子
谷雨金录
莉莉小猫务秋
蓝精灵枚枚
有点红妆仙子
         专栏作者
索额图辛北
细烟王琰
水栀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说女说林蓝
任不寐文字狱牢头
         专栏作者
老秃笔尹国斌
樱宁吹雪
少君老郸
白鸽子摩罗
朱健国王伯庆
小尼酒心
         专栏作者
伊可京东山人
润涛阎老么
风雨声望秋
峻峰直愚
王鹏令梦子
老黑猫俞行
 
[ads_url_inside]
 
网墨文集
 万维网读者->网墨文集->容若->正文
 专栏新作
 - 容若:谈棋·赏画·
 - 阿廖莎与她的“恶丈
 - 古道西风茶马行
  
  
  
  

 
 
古道西风茶马行

容若


古道西风茶马行

 

此次回乡探亲,走了茶马古道滇藏线的几个重要驿站(丽江、中甸、大理)。初衷原不过是因为从温哥华到昆明的机票价格与温哥华到北京的价格相等,可以不必增加太多花费就能顺便到家乡邻省盘桓几日。后来才听说今年是茶马古道热门年,相关电视剧、专题片、风光片接二连三,我于无意中竟暗合了一回时宜。合时的好处是边走边长了不少见识,坏处却是人潮过多,未能领略种种非幽静不能尽享其妙的乐趣。

关于这几处旅游热点城市的介绍与游记,近些年来可谓车载斗量,与茶马古道相关的资料背景历史文化,也能从网上随便古狗出来一大堆专业非专业的考据论说。不过,一百个人眼中的它们,就许有一百个不同的印象版本,我自然也不例外,很多体验与感受,是不可能从别人的游记或研究文章中获得的。把其中的过程和感觉写出来,主旨当然是记录本人经历,客观上却也增多了一份对种种“印象”的个体反馈。说到“印象”,算得上是此行随处可见的一个热点宣传词汇,诸如印象丽江、印象香格里拉、印象玉龙雪山等等,它们多为配合旅游宣传而策划的大型歌舞表演,其中之一更冠以总导演张艺谋的大名,但据说只是冠名而已,他并非有暇亲力亲为地导而演之。

我们一家的茶马行多少有些符合实际,一路上饮茶骑马,十分逍遥自在,未受旅行团于景点时间和购物消费的控制,在一些不是景点的地方觅到了不少乐趣,途中与形形色色人物的攀谈,在美景、美食之外,有了对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更深了解,这一切确是任何导游手册或优美游记所不能提供的弥足珍贵的人生际遇,其中所获取的见识也是在书斋苦读终年亦无从知晓的。

下面是我们此次旅游途中印象深刻的一些人和事、景和物的简单描述。

之一,丽江印象

商业化与适于人类居住的矛盾

优雅而又较完好地保存了古风的丽江古城,至今仍然是许多游人心目中的理想境地。不过,自丽江的旅游价值被日益开发及彰显以来,“商业化”便成了不少游人常常忧之于心而形之于色的心病,人们摇头叹息,说小镇的古朴民风因旅游热潮而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小资文化与商业文化的混合体。确实,走在大研古城的石板路上,放眼望去,任何一条街巷的两侧,布满了各类店铺、酒吧、客栈、餐馆,真可谓户户无一不商。而熙熙攘攘的游客,则不分中外,亦不论真小资还是伪小资,虽然都要涌到上述商肆中流连、欣赏,甚至住宿餐饮,但临到头来,也还是要叹息一声:“太商业化了”。

平心而论,简单指责丽江“商业化”是不太合情理的,因为它原本就是一个因商而起的城镇。丽江纳西人把丽江古城称为“巩本知”,“巩本”在纳西语里是仓廪之地的意思,“知”就是“街子”,也就是集市。这里早在宋元时期,因地理位置自然形成了来往商旅人蓄休息的驿站和关口,多年下来,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商号和店铺,形形色色的货物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又流淌到四面八方。这样一个由道路码头逐渐形成的物资集散地,最终人烟辐辏,成为滇西北经济贸易的中心。纳西“藏客”们不仅到西藏销售茶叶、丝绸、铜器,而且还远至尼泊尔、缅甸、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在住宿的宾馆里,我看到一份介绍,说丽江古城到清末民初,较大的商号就有牛家的“裕春和”,赖家的“仁和昌”,李家的“永兴号”,杨家的“永聚兴”等等,后来更发展到30多家商号,与藏区的传统贸易一直不断。各地的马帮也将丽江作为进入西藏、印度的中转站,像大理喜洲帮的“永昌祥”,保山、腾冲腾越帮的“洪盛祥”、“茂恒”,鹤庆帮的“恒盛公”,中甸帮的“铸记”,都在丽江开设分号,每年来往于丽江、西藏、印度等地之间的马帮约有25000驮之多! 如此繁盛的商贸,自然带动了服务于商业的其他各业,如餐饮、住宿、养马、银行汇兑等。据说当初的旅马店大多以空房和走廊作为火塘,由旅客围火塘做饭住宿,天井就作为拴马场。

昔日的丽江,因商业而繁荣,今日的丽江,却因过度的商业化而为人们所诟病。作为上帝赐给人类的一块人间仙境,丽江及其周边城镇(比如束河与白沙、玉龙),以其四季温和的气候、优美洁净的环境、相对较低的消费、多民族杂处的风情,真的算得上很适于人类居住的地方。但居住所求的幽静清雅与旅游商业带来的喧闹俗丽却是那样的水火不容,以至一些新规划的别墅区不断向外延伸,直达被视为神山的玉龙雪山脚下。

在我看来,商业化的丽江,其势已不可逆转为封闭的纯自然古城。保护丽江古城的着重点也不在于非阻止商业发展不可,而是应该将餐饮及客栈尽量挪至新城和远郊,减少排污及油烟的侵扰,老城区只保留各类工艺店铺匠铺。同时,旺季限制老城区人流数量。这样,或许不至于使那些漂亮的老房子过度“疲劳”,过分使用,也使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保持老城区内环绕街巷的泉水清澈洁净、富有特色的庭院四季花香,让这样一份难得的文化遗产能够较为长久地保存下来,使更多人得以欣赏它的美丽与风情。看到许多游客一面抱怨着“商业化”破坏自然景观,一面又很乐意入住古城的众多民家客栈,以体验真正的老城风韵,上述设想在现实面前,几乎不具有可操作性。能做到的,只是一遍遍地劝说熟悉的朋友,到丽江旅游,请住在新城区的宾馆酒店里面,减少一些老城的压力。

之二、香格里拉印象             

滇西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作为茶马古道重要一站的香格里拉(即迪庆中甸)就是藏族居住区。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这里而不是别的更著名的景点,主要是缘于心中那份对藏区,对高山草甸的莫明喜爱。我曾到过甘南的夏河草原,那是六年前的八月。香格里拉的纳帕海依拉草原则是这块景区最大最美的一块高山草原,许是今年降雨较少,本应是一片水域的夏季草甸,现在却呈现一派秋色,蓝天白云之下,肥美青草之处,牛马猪羊,比比皆是。我们骑马在草甸随意徜徉,听牧马的藏民介绍这里四季变幻的场景。香格里拉虽是较早开发的旅游景区,但从藏民们居住的房屋和身上的衣着看,藏民的生活显然还不富裕,藏族小孩们在假期的一大任务就是帮家里牧马放牛,减轻家里的负担。不过,我们看到了一个例外。

那是牵着一头纯白牦牛的歌手纳娃。据说藏区的牦牛罕有纯白颜色,多为黑色或黑白花色,藏民们视白牦牛为神牛,与神牛合影无疑会给游人带来福气与吉祥。所以纳娃的“小白”就成了他的摇钱树。在观赏松赞林寺全景的地方,旺季时游人川流不息,每次合影,都能给纳娃带来二十元的收入,一天下来,据说多达上千元!我们包的出租车司机与纳娃很熟,他介绍说纳娃曾在一些电影电视剧中带着他的“小白”给剧组当群众演员,每天工资达三千元!纳娃不只是简单地把小白租给人们骑坐照相,而是每回都充当配角演员,站在小白身旁高声吟唱藏族民歌,摆开种种拍照的姿态,与照相的主角配合默契。他每次都唱得很投入,歌喉也不错,在高高的草原上显得那样的清亮雄阔,二十元钱的报酬实在不算要价过高。看着有些上了岁数的小白驯顺地听从主人纳娃的指挥,每天为主人日进千金,我相信对纳娃而言,这头白色的牦牛才是他心目中真正意义的神牛。

之三,大理印象 

大理的旅游业开发得比丽江要早得多,大理还有着丽江所缺乏的天然名贵石材。但是,大理的富裕程度及旅游服务措施却远远不及丽江。我们住在苍山脚下三塔寺边的三塔苑酒店,酒店门前长年停泊的不是出租车,而是出租马车,后来我们了解到这就是大理游客的主要交通工具!虽然别有风趣,毕竟反映了当地消费力仍较贫弱的状况。这里的洋人街不能和丽江古城的酒吧街相比,大理古城保存得不如丽江那么完整,也没有小桥流水的韵致。不过,作为历史上南诏国、大理国的首府,大理确是一块具有王者风范的风水宝地,它背倚秀美的苍山十九峰,面向渺渺的洱海碧波,从苍山流下的道道溪水滋润着苍海之间的肥沃平地,更兼气候四季如春,也算得上非常适于人居的小城了。苍山各峰植被茂密,景致变化万端,峡谷溪流无不各有情趣,如果能在此小住几个月的话,值得一一攀爬。

据说不少台胞即在此购置房产,并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台湾村。一些淘醉于民族风情的“洋人”们不仅长期居住于此地,有些人还拜寺里的高僧为师,学习宗教和武功。我们抵达的前几日,现任班禅率一百零八名高僧在崇圣寺举行盛大的开光典礼,吸引了八方虔诚的香客信徒。出租司机称住在寺院边上的我们,一定会因此沾上不少佛佑的福气,带回遥远的加拿大。我们相视而笑,对于从不吃斋念佛的我们,佛佑之说也就是姑妄言之姑听之了。

大理各景区的门票,一如其他地区,贵得惊人。与当地价廉物美的餐饮相比,显然不成比例。比如听上去很诱人的南诏风情岛,游船票每人一百,另加三十的岛屿保护费,到了岛上,再购入岛门票二十二元,即每人需付一百五十二元才可上岛参观。岛上有什么呢,据说是现代人工雕塑的观音像。我们喜欢洱海,但不认为观音像有足够的吸引力,于是我们转而骑乘租用的自行车到洱海边上的小渔村,于问路中无意结识了一位渔民朋友,她带我们找到海边正在打渔的渔民,我们仅花费五十元即租了一条小渔船,由女儿划桨,在洱海上尽情漂游。然后又找到一家渔塘,钓鱼吃饭,快乐了大半日。

提到餐饮,不能不回忆起在一户白族人家的中餐。本来是随意选中的一家当街门面饭馆,但进去后空无一人,主人招呼我们直到内院,坐在满是鲜花和植物环绕的棚架下,由他们现做几个时令鲜菜。这是一所典型的白族民居大宅,前后两进大院,我们在前面一进的院中,青瓦方砖,大理石材的圆柱及地面,显出主人家的殷实富裕。据介绍,主人种兰花致富,现在开饭馆只是副业而已。难得的是他们的厚道热情,菜饭既干净新鲜又美味可口,吃完一算,不过才三十余元,比起前一天参观所谓白族民居严家院的昂贵门票来,真有天壤之别。以我们的体会,在中国自助旅游,最价廉物美的做法无过于自己走访当地民居,与普通人家商量相关旅游项目,比如租船租车,或餐饮住宿等,一定会有比游人蜂至的景点或旅游客栈更快乐的记忆。

以上种种,为本次旅行小记。我们将此归类为观光旅游,既浮光掠影,又疲累不堪。另一种与之相对的是休闲式旅游,即选定一个原来去过并略知一二的好地方,有充裕的自由时间,住上一至数月,慢慢品味其中细微妙处,休养生息,读书写字,滋润身心,那将是六十岁体力渐衰之后的旅游模式吧,且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