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萬維網讀者->網墨文集->捷夫->正文 |
|
|
|
|
萬維專稿:渥太華中國外交官妻子叛逃事件 |
|
捷夫
|
萬維專稿:渥太華中國外交官妻子叛逃事件
正當加拿大政府著手處理大陸銀行盜竊嫌犯高山的關鍵時刻,首都渥太華又傳來壹個令人吃驚的消息:壹名中國前駐加拿大外交官的妻子張繼延(Jiyan Zhang)2007年3月5日倉促逃離中國大使館,並於3月30日宣布在加拿大尋求政治避難,理由是“信仰法輪功,怕回中國受到迫害”。這壹事件對正值敏感時期的中加關系無異於雪上加霜,立即引起中加兩國政府、加拿大媒體和加拿大華人社區的密切關註。
“又是壹個中國人” 加拿大媒體議論紛紛
3月30日以來,加拿大全國與地方性媒體都對此事件進行了報道與評論,總體涉及範圍不外以下幾個方面:認為此事將對中加關系產生新的挑戰;中國當局必將對加拿大政府施以重壓,從而嚴峻考驗哈珀政府;張繼延如願留在加拿大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等等。
加拿大壹些報章刊登了戴著墨鏡的張繼延在國會山鄭重其事地宣讀聲明的照片。據48歲的張繼延本人敘述,她於1995年在法國大使館長駐時開始練習法輪功。她和她的丈夫於2004年被派駐渥太華中國使館工作。“在張透露了她的法輪功信仰之後,立即受到使館的監視和跟蹤,並於今年年初接到回國調令。她丈夫已經先期返回北京,而她則沒有聽從使館要求上交外交護照,直到找到機會從使館潛逃”。
張還對加拿大記者表示,自3月5日從使館出走,壹直沒有能與已經回國的丈夫取得聯系,“我很擔心在國內的丈夫會出事”。
中國政府這回將會說什麼?
根據國際實踐,壹個國家的外交官或外交官家屬宣布在駐在國或第三國尋求政治避難,通常都會引發外交糾紛,政治避難申請的結果也因國家制度的差異與雙邊關系的狀況而難以預測。
考慮到中國政府的壹貫做法和中加關系正處於特別時期,北京當局的反應極有可能趨於強硬。
正在為高山遣返問題與加拿大周旋的北京當局通過中國駐加使館高級官員黃惠康(Huikang Huang)向渥太華提出嚴正交涉。據加拿大環球郵報2007年3月31日報道,黃的口吻非同尋常並略帶威脅,足以顯示出中國政府的極度憤怒。他說,“加拿大名聲不佳,我想加拿大政府會做它應該做的事情”。
法輪功成了大陸外交官叛逃的借口
壹兩年前,壹名中國駐澳洲外交官也因“同情法輪功”而舉家叛逃西方,壹度引起國際社會的關註。該變節外交官名叫陳用林,時任中國駐澳大利亞悉尼總領事館政治參贊。據說此事曾在中國外交部管理層內部引起恐慌,主管部門立即做出了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的多項措施。
相比較而言,張繼延叛逃比陳用林叛逃對中國官方的負面影響要小。陳是外交部的高級外交官,擔負政治參贊要職,具有較高的情報價值。而張僅是外交官夫人,並且張的丈夫也只是使館的普通外交官(據說是使館文化處官員,這類人員通常是由中國文化部派出而不屬於外交部幹部編制;據另壹消息來源說是壹名會計)。但是,北京肯定極為惱怒於外交官利用法輪功信仰而出逃,並相信如不極力阻止加拿大政府批準張繼延的避難申請,日後類似變節事件會層出不窮。
法輪功遭到中國政府禁止,這是事實;而對法輪功的看法即使是在海外也有極大的差異,這同樣是事實。在海外,既有不少人篤信法輪功,更有許多人對法輪功深惡痛絕。故海外華人對外交官叛逃的看法不同也因此而順理成章----陳用林事件就是壹個例證。法輪功究竟是不是像中國官方所暗示的那樣是外交官叛逃的“策反者”,尚不得而知;但每當叛逃事件發生,法輪功人士的那種欣喜若狂的確使人感到疑惑重重。
另外,從技術細節上,沒有人能夠絕對弄清壹個叛逃外交官的動機究竟是真的“因為信仰”還是因為其他個人因素或兼而有之;然而鑒於叛逃外交官的情報價值並出於人道主義考慮,西方國家壹般傾向於批準其避難申請。結果,外交官叛逃事件對中國大陸派駐國外的成千上萬名外交人員就會產生相當大的沖擊----他們的工作環境將趨於惡劣,更多的人可能不受信任甚至遭到監視。
中國大陸外交官的叛逃在1989年六四事件之後曾經達到高峰,據說有數十名駐外和當時在國外公幹的外交人士在西方國家要求政治避難並如願獲得批準。
法輪功能否使張繼延圓夢?
張繼延政治避難申請的主要理由是“宗教信仰”和“回國會受到中國政府迫害”,基於西方國家對法輪功的同情,這些理由的確有可能會為其加分。
據加拿大媒體報道,近年來在加拿大申請政治避難的案件壹直處於不斷上升的狀態。在過去的十年中,申請政治避難的個案從每年1000件增加到每年2800件;而法輪功人士的政治避難獲得批準的個案從1999年以來增加了整整壹倍。與此同時,加拿大政府對政治避難個案的批準比例也有極為明顯的上升,從1998年的21%曾加到2006年的49%。
這種狀況使許多想在加拿大留下來的人投靠法輪功。在加拿大,有些華人常說,“不管真信假信,想留下來妳就說妳信”。
此外,加拿大媒體特別註意到,壹些加國國會議員對此政治避難申請的批準持樂觀態度,但是加拿大外長在有關的談話中卻顯得十分小心謹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osted on www.creaders.net: 2007-04-02 13:06:56 http://ca.creaders.net/newsViewer.php?id=7181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