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系我們 關於萬維
專欄作者
解濱水井
壹嫻謝盛友
施化核潛艇
小心謹慎張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專欄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蟬趙碧霞
開心雨半窗
木然夢夢
上官天乙特務
圓月彎刀小放
         專欄作者
楊柳岸程靈素
法老王鐵獅子
谷雨金錄
莉莉小貓務秋
藍精靈枚枚
有點紅妝仙子
         專欄作者
索額圖辛北
細煙王琰
水梔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說女說林藍
任不寐文字獄牢頭
         專欄作者
老禿筆尹國斌
櫻寧吹雪
少君老鄲
白鴿子摩羅
朱健國王伯慶
小尼酒心
         專欄作者
伊可京東山人
潤濤閻老麼
風雨聲望秋
峻峰直愚
王鵬令夢子
老黑貓俞行
 
[ads_url_inside]
 
State Farm Drama
網墨文集
 萬維網讀者->網墨文集->謝盛友->正文
 專欄新作
 - 劉少奇前妻謝飛生命
 - 謝盛友:30年前的大
 - 謝盛友:康樂園歌(
 - 謝盛友:回憶長沙(
 - 謝盛友:文革是什麼
 - 謝盛友:回憶在上海
 - 謝盛友:父親給我留

 
 
童年回憶(14):拾穗

謝盛友


 

童年回憶(14):拾穗


作者:謝盛友


當我很小的時候,還沒有上小學,家裏如果沒有正常的家務活,夏收季節,媽媽肯定讓我和姐姐到田地裏拾穗。這樣的日子已經過了四十多年,我如今還記住。情況好的時候,我半天可以拾到半捆稻穗。我經常跟姐姐比賽,可是,我每次都輸於姐姐。
頂著海南的大太陽,拾穗工作有壹定的娛樂。

後來,我長大了,在廣州上大學,我才知道,國際上有壹個聞名的大畫家,小的時候跟我壹樣,也有過拾穗的童年生活。不過,大畫家是拾麥穗。

1849年,35歲的米勒舉家遷往巴黎郊區的巴比松,在那裏度過他的余生。他將風景畫的新突破帶入到人物畫裏,致力於觀察田野、大地,以及在上面辛勤勞作、繁衍生息的人,盡量捕捉他在鄉間的所見所聞,哪怕是別人眼中極微小瑣碎的事物,米勒也富於感情地把它表現出來,銘記在心並強烈地傳達給別人。據說站在米勒作品面前,多情的人會聞到野草和土地的氣息,夾雜著牛糞的味道,會對著畫面上壹個土疙瘩掉眼淚,而勾起對鄉村生活無限美好的暢想。

《拾穗者》便是最能夠代表米勒風格的壹件作品,它沒有表現任何戲劇性的場面,只是秋季收獲後,人們從地裏揀拾剩余麥穗的情景。畫面的主體不過是三個彎腰拾麥穗的農婦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麥垛。這三人與遠處的人群形成對比,她們穿著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體態健碩,談不上美麗,更不好說優雅,只是謙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裏尋找零散、剩余的糧食。然而,這幅內容樸實的畫作卻給觀眾帶來壹種不同尋常的莊嚴感。米勒壹般采用橫的構圖,讓紀念碑壹般的人物出現在前景的原野上。三個主體人物分別戴著紅、藍、黃色的帽子,衣服也以此為主色調,牢牢吸引住觀眾的視線。她們的動作富於連貫性,沈著有序,布置在畫面左側的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使她們顯得愈發結實而有忍耐力。或許長時間的彎腰勞作已經使她們感到很累了,可她們仍在堅持。盡管臉部被隱去了,而她們的動作和軀體更加富於表情 —— 忍耐、謙卑、忠誠。

我們是否缺乏拾穗者精神?拾穗者精神是什麼?我認為:勤儉樸素、認真負責、憐憫關懷。

Aldi是德國最大的超市,其老板是世界前十富,德國首富。1997年年底,我跟他們壹位部門經理成為朋友,有壹次,他對我說:“這些土豆,按照我們的質量要求,我們必須扔掉;按照我們的行規,必須在沒有人看見的情況下扔掉。我今天把它送給妳,妳太太在家裏可以挑選,大部分是好的,扔了好可惜,但是,妳不能讓任何人知道!……”
這件事我壹直記住,那土豆至今仍然回味無窮。

拾穗,若妳不認真,不負責,妳將毫無收獲。農婦在收割之後的麥田,勤快地收集掉在田裏的麥穗,就是認真、打拚、勤儉的素樸的寫照。米勒的繪畫得以跨過時空引起不同地理、文化、種族人士的共鳴,正是呈現了人性最高貴的情操。

《拾穗者》讓我想到了希伯來聖經裏的《路得記》(路得是外邦女子,和猶太婆婆回到以色列,因無以為生而在別人的麥田裏拾穗,地主還特別矚咐要善待拾穗者,甚至要求在麥田裏故意留下壹些麥穗,讓別的窮人也能過活。

我們現代人是否缺乏拾穗精神?


寫於2008年6月13日, 德國班貝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