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专栏作者
解滨水井
一娴谢盛友
施化核潜艇
小心谨慎张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专栏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蝉赵碧霞
开心雨半窗
木然梦梦
上官天乙特务
圆月弯刀小放
         专栏作者
杨柳岸程灵素
法老王铁狮子
谷雨金录
莉莉小猫务秋
蓝精灵枚枚
有点红妆仙子
         专栏作者
索额图辛北
细烟王琰
水栀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说女说林蓝
任不寐文字狱牢头
         专栏作者
老秃笔尹国斌
樱宁吹雪
少君老郸
白鸽子摩罗
朱健国王伯庆
小尼酒心
         专栏作者
伊可京东山人
润涛阎老么
风雨声望秋
峻峰直愚
王鹏令梦子
老黑猫俞行
 
[ads_url_inside]
 
State Farm Drama
网墨文集
 万维网读者->网墨文集->施化->正文
 专栏新作
 - 施化:大难启发良知
 - 施化:民主是个好东
 - 施化:善恶之道,此
 - 施化:我的价值观
 - 施化:紫微,泼妇还
 - 施化:《色戒》终于
 - 施化:平等是基督教

 
 
施化:活得更“自我”一些

施化





只听说过“活得更潇洒一些”,没听说过“活得更自我一些”。且慢,请先读完我的议论再发表你的议论。

“自我”在汉语词典里有两个含义,一是“自己”;二是“与现实有关的个性的意识部分”。显然本文的“自我”适合第二个解释。如果通俗化一点,“自我”应该是相对于他人的个人的独立存在意识。千万不要把“自我”和“自私”混淆在一起,尽管看上去两者都带一个“自”。“自我”是很哲学的一个概念,不带任何道德意义上的褒贬。通常,一个很“自我”的人,往往不从众,不媚俗,有自己的人格,在旁人眼里看来,说不定就是“孤芳自赏”,“清高自傲”。这样的人有的也许自私,但更多的并不自私。章怡和所写的《往事并不如烟》(已经在大陆被禁,香港出版的同一书名叫《最后的贵族》),书中栩栩如生地描写的主要人物,个个都很“自我”,但大多不自私。非但不自私,人格还很高尚。

“自我”是从人的天性中来的。人为万物之灵,所谓“灵”,或者“灵性”,是上天给予人的极其独特的礼物。喜欢艺术的人士,肯定免不了常常为艺术大师的天才创造所震憾。李白就是李白,杜甫就是杜甫;莫扎特就是莫扎特,贝多芬就是贝多芬。他们极具个性的创造,一句诗或一段乐章,绝对有个性,不会被崇拜者相互搞混。不说天才,哪怕就是刚出生的婴儿,每个人的笑靥和啼哭,也绝不一样,不会被他们的父母相互搞混。哲学家李国平,为自己死去的第一个女儿写了一本书《妞妞》,淋漓地描绘了他那位心中的最爱、小名叫“妞妞”的女儿。女儿和他生活了八年后死于癌症,身为人父的他悲痛欲绝。当有好心人说,“再生一个就是”,他听了大为不解:“怎么可能再生一个?我要的不是随便的一个女儿,我要的是妞妞,妞妞就一个。”

在开放社会里,“自我”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看看那些发达国家,以完全个人行为的方式创造出来的物质产品,占一个国家总财富的大半。精神方面的创造就不用说了。往往越是给个人自由放任的国家,越是强大富有。问题是,那么多人的那么多“自我”搞到一起,不会互相打架吗?不会“一盘散沙”吗?不会。正由于大量“自我”的产生,使得民主成为需要而自然出现。而民主理念和民主架构的广泛建立,使得每一个“自我”尊重另一个“自我”,不但相安无事,而且每一个个体的发展和整体的发展相得益彰,并行不悖。

打一个很浅显的比方。假设一辆汽车就是一个“自我”,好的汽车的“自我”表现为强大的马力,漂亮的外表、灵活的操控和流畅的机件配合。当然,再好的车,长期停放下去就会陈旧和烂掉。为了实现汽车的“自我”,就必须发给牌照,让它开到公路上去。公路少,汽车多,不会因此乱套打架吗?不会。交通规则由此应运而生。交通规则就象民主制度,每辆车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为了整个系统畅行无阻,在红灯前面必须停下,出让自己的部分利益。这个制度必须非常公正合理,少数人的作弊违规,有朝一日会使整个系统瘫痪。从另一面讲,如果所有的汽车都是破烂,连公路都开不上去,那么交通规则的产生,就没有必要和紧迫性。

在专制社会里,“自我”是社会秩序的敌人。专制社会的治理方式象放牧,被统治者就是“羊群”或“猪群”。为了“放牧”的稳定秩序,阉割就是完全必要的。当然,这里是指阉割思想,阉割每一个独立人的人格。到了专制社会晚期,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多数是人为的)和人性的觉醒,“放牧”已经由粗放的“田园牧歌”式演进成坦克机枪的高压式。这时,“自我”的危险性对于统治者,就好象随时会爆炸的引信,不得不动用所有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从书报检查、信息封锁到秘密监视、警察监狱,全力地、彻底地加以扼杀。

一个人从高压的环境下,突然转移到开放自由的环境下,正好象多数大陆移民所经历的,他会有某种失落感,其实也就是突然发现“自我”丧失的感觉。那种感觉在“万众一心”或“万马齐喑”的条件下,是感觉不到的。突然自由了,也突然迷惘了:谁来告诉我该做什么?谁来给我分配位置?那么多相互冲突的信息,该信哪个?“自我”缺失的个人,很少有足够的想象力、创造力、适应力和自我激励的原动力,就好象一辆无法自行启动的破车。

有人发现部分小留学生们相当“自我”。他们都是独生子女“小皇帝”,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到了国外事事依赖别人,只算计着怎样得到无偿服务,得到了无偿服务也不说“谢”字,甚至心里连谢意都没有。你说这是“自我”吗?我看不是。就算是,也只是“蠕虫”的“自我”,另一种表现的“自我”残缺。

发现真正的“自我”,打破一切精神上的桎梏,开拓和创造一种完全属于你自己的新的生活。活得更“自我”一些,你将会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