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专栏作者
解滨水井
一娴谢盛友
施化核潜艇
小心谨慎张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专栏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蝉赵碧霞
开心雨半窗
木然梦梦
上官天乙特务
圆月弯刀小放
         专栏作者
杨柳岸程灵素
法老王铁狮子
谷雨金录
莉莉小猫务秋
蓝精灵枚枚
有点红妆仙子
         专栏作者
索额图辛北
细烟王琰
水栀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说女说林蓝
任不寐文字狱牢头
         专栏作者
老秃笔尹国斌
樱宁吹雪
少君老郸
白鸽子摩罗
朱健国王伯庆
小尼酒心
         专栏作者
伊可京东山人
润涛阎老么
风雨声望秋
峻峰直愚
王鹏令梦子
老黑猫俞行
 
[ads_url_inside]
 
State Farm Drama
网墨文集
 万维网读者->网墨文集->茉莉->正文
 专栏新作
 - 茉莉:在国难当头的
 - 茉莉:瑞典资本家和
 - 从缄默协议到历史记
 - (图文)影星嘉宝的瑞
 - (图文) 茉莉:伯格
 - 从“蓝色血液”到人
 - 茉莉:独特的“瑞典

 
 
从“蓝色血液”到人道关怀---北欧王室婚姻一瞥

茉莉



    

从“蓝色血液”到人道关怀
   

 ---北欧王室婚姻一瞥

 

         茉莉


  尽管各国都有叫嚷要废除君主制的共和党人,但北欧几个王室至今安然无恙,看不到有将要消失的迹象。这既是由于现代北欧人留恋传统的怀旧情结,也是由于各国王室自身的努力。在失去君主权力之后,甚至在“蓝色血液”改变颜色之后,各王室成员积极投入人道慈善事业,为渐趋平民化的王室赢得了新的尊严,也证明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 “蓝色血液”和政治联姻


  “Blue Blood”(蓝色血液)这个概念是古代西班牙人提出来的。古代西班牙人认为,贵族体内流淌的是蓝色的血液,代表了高贵和智慧。在欧洲历史上,为了保持蓝色血液的纯正,也为了国家利益的考量,欧洲各王室互相通婚联姻。

   历史学家认为:“瑞典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帝王史。”可见国王在瑞典历史上所起过的关键作用。例如,鼎鼎大名的古斯塔夫·瓦萨是现代瑞典缔造者,他的孙子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使瑞典成为欧洲强国;当今瑞典的和平中立政策,则是由卡尔十四世奠基。

  但是,无论怎样显赫的王朝,它的开端,往往是一个名不见经传而又智慧勇气过人的男子汉。他在群雄争夺中取胜,于是成为世袭的君主,并以“君权神授”的理论使其江山合法化。例如中古时期的瑞典人曾经相信,国王是神明奥丁的后代,因此王权是神圣的。

  与其他王室的通婚,则是一个新的王朝取得他国承认的方式。尤其是在欧洲大国争霸弱肉强食的时代,北欧小国要存活下来,与他国联姻便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手段。因此,历史上各国王子和公主的婚嫁,都不是个人感情问题,而是有关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具有政治、军事和外交等各方面的意义,由不得王子公主们自己作主。

  没有爱情只有政治利益算计。马车或海船,迎来了一位位他国公主,她们在北欧陌生而寒冷的北欧王宫里,开始了新的人生。同时,一位位北欧公主也不情不愿或心甘情愿地,被外嫁给他国王子,例如,15世纪的瑞典公主嫁到法国王室,当今丹麦女王玛格丽特的母亲就是一位瑞典公主。


       ◎ 与平民通婚形成风潮


  前几年,一位专门采访王室新闻的瑞典记者曾经惊呼:“就像爆炸一样,现在到处就流行平民和王室通婚。”这里指的是欧洲一些王室近年来娶的媳妇儿,都不是出身于王室或贵族,而是来自平民阶层,例如内衣模特儿、酒吧女郎、单身母亲或有争议的政治家的女儿等等。

  早在1968年,挪威的平民姑娘索尼亚就嫁给当时的王储、现今国王哈拉尔,他们的结合一度遭到王室的激烈反对,以至拖到九年之后才圆满成婚。1973年,刚刚登基的瑞典年轻国王———27岁的卡尔十六世就让新闻界轰动起来,他在慕尼黑奥运会上邂逅了一位女翻译丝维亚,和这位美丽的德国女郎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

  由于丝维亚的家庭只是普通商人,这就违背了王室不与平民通婚的瑞典传统法律,这桩爱情一度被视为丑闻。几年后,宁可退位也不放弃爱情的年轻国王终于获得了胜利,在鲜花簇拥之中,斯德哥尔摩王宫迎来了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王后。

  这些年,北欧王室与平民联姻更是形成风潮。1995年,出身香港的中英混血儿文雅丽,嫁入丹麦皇室,与比她年轻的约阿希姆王子成婚。继文雅丽之后,丹麦王储腓烈特迎娶一位澳大利亚平民新娘玛丽·唐纳森。这对在小酒吧玩“粗俗”游戏时相识的情侣,由于共同的爱好——爱马,爱运动,爱探险,而终结连理。

  当今挪威的公主王子似乎更具叛逆性。2002年,挪威公主露薏丝下嫁一位具有争议性的作家,为此她被取消王室成员头衔。这位叫贝恩的驸马是个言行粗鄙的著名浪子,他曾在制作有关妓女节目时,公然吸食可卡因。而挪威的王储哈康与之结婚的新娘,不仅是一介平民,而且是有私生子的单亲妈妈、夜总会的女招待,也曾是一个吸毒的“瘾君子”。

 

     ◎ 为什么北欧人还要保留王室?


      为什么王室婚娶会形成平民化风潮?有瑞典评论家分析说,这是一个新的时代,王子公主们厌倦了高贵血统的婚姻,因此要改变一下恋爱的方式。其实,这不只是王子公主们厌倦不厌倦的问题,真正深层的原因是王室自身地位的改变。

  历史上各国之间的合纵连横,有赖于婚姻作为纽带,这个纽带在二十世纪之后,完全失去了作用。随着民主化时代的到来,各国君主权力逐渐被削弱,以至完全丧失政治权力,瑞典国王甚至被法律规定不能发表政治言论。过去大权在握、威风凛凛的国王,现在成了旧制度的遗老遗少,合纵连横已经是过时皇历。

  既然政治联姻失去意义,维系“蓝色血液”的价值就不那么大了,王子们也就乐得享受自由的爱情婚姻,如娱乐界明星一样,他们不断制造风流艳闻。来自民间的灰姑娘似乎对他们更有吸引力,从此,来自寻常百姓的娇雁,纷纷地飞入王谢之家。

  眼见昔日王室的高贵血液不再纯洁,有北欧人感叹说:“君主制正在自掘坟墓。”王室制度是历史上等级和专制制度的遗产,它是与众不同的偶像与权威,如果王室完全平民化了,那么它们存在的意义何在?纳税人为什么还要继续养活他们?

  对赞成保留君主制的北欧人来说,国王及其王室是他们历史的一部分,是传统文化的绵绵延续。虽然今天的国王已经不再掌握国家权力,但由于王室传统代表一个民族的精神,它的存在有稳定社会的作用。当今民主社会的政治家时常丑闻频出,政府官员如同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只有美丽的王宫永远坚固地耸立在京城,让人们瞻仰和怀旧。

  半个世纪以来,王室在北欧被当成国家的吉祥物供养起来,王室成员大都从事一些礼仪性的工作。例如,瑞典的国王和王后就经常代表瑞典去他国访问,在城乡巡视自己的臣民,并在各种运动会上给本国的运动员加油鼓劲。

  最让世界瞩目的,是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那一天,衣冠楚楚的国王,带着他那打扮得如同天仙下凡的王后和公主,出席在庄严的盛大典礼上,那种美轮美奂的场景令人饱享眼福,让瑞典这个小国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仅只此一项,就令瑞典纳税人感到,供养一个王室是值得的,因为他们作为国家的形象代表,会带来广告效应和旅游资源。

  
   ◎ 从丑小鸭到天鹅的变化过程


  总的来说,平民王妃的出现,对王室制度来说,既是有利的也是不利的。有利的是,它表示原本僵化的王室与时俱进,承认婚姻自主,具有了平等观念。不利的是,王室不再具有高贵的神秘的色彩,意味着欧洲王室传统逐步消亡,这对王室的存在多少是个危机。

  那么,平民王妃怎样在没有蓝色血液的不利条件下,创造自己的高贵和尊严,使王室制度不至于被人民抛弃?据笔者多年来的观察,北欧三国的王妃都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她们在公众舞台上,热情地投入人道救助事业,展现出自己的真诚和无私,赢得了人民的爱戴。

  当今瑞典王后丝维亚——来自德国的平民王后,在嫁给国王三十年的时间里,以她的雍容大方、善解人意,在宫廷里扮演了贤良温存的妻子和母亲的角色。风姿绰约的丝维亚还是保护儿童、资助残疾人等好些组织的积极成员,在联合国讲坛上,她以出色的语言才华,为被凌虐的儿童争取权益。几十年来的努力,丝维亚获得了瑞典颁发的各种奖项,被一些瑞典人视为“我们从德国获得的至宝。” 目前,这位深受尊敬的王后已经年过花甲,她正在教导自己的女儿——小公主玛德琳继承她保护儿童的事业。

  和原本就具有典雅风范和良好教养的丝维亚不同,挪威王妃梅特·马里特·霍尔比在嫁给王子哈康之前,有着“不光彩的过去”,做夜总会的女招待的她没有大学学历,生活在社会下层,曾是沾染毒品、出入野性聚会的问题少女,其私生子的父亲因贩毒而被判入狱。

  这样一位“丑小鸭”式的平民女性,怎样能在未来成为母仪天下的挪威王后?六年来,我们看到这位王妃一步一步的不懈努力。2001年大婚时,带着一头迷人金发和温暖微笑的梅特,就和王子一起,把他们在婚礼上收到的礼金,捐给了一些帮助艾滋病患者的慈善基金会,还把婚礼时所收到的礼物,送给养老院与孤儿院。

  婚后一年之后,梅特便与王子双双去英国读书。在伦敦大学,梅特研读的是发展和对外援助课程,这给她做救助艾滋病人的工作打下知识基础。目前,梅特正在与联合国有关艾滋病的机构合作,开展世界性的救助工作。她已经成为国际慈善事业的一位优秀的形象大使。

  至于那位有中国血统的丹麦王妃文雅丽,她曾是欧洲王室有史以来第一位亚裔王妃,但遗憾的是,曾经甜蜜的夫妻后来分道扬镳。在与丹麦王子离婚之后,文雅丽与一位摄影师再婚。虽然失去亚历山德拉王妃的头衔,但她仍然积极为各个公益组织奔忙,因此,丹麦人民对她的爱戴依然不减。

  这几位王妃的经历说明,利他主义和人道关怀,是比蓝色血液更为高贵的。由此看来,既象征传统又展示现代人道精神的北欧王室,仍然具有存在的价值,并将传承下去,因为它们在新的时代里有能力扮演新的重要角色。

原载香港《争鸣》杂志2007年六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