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人本主义将满足人性作为人生完美的标准,了解我们自身的人性就成了我们首要的任务。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会对一些最主要的人性进行分析。什么是人性呢?人性就是由进化而来的,我们生来就潜在具有的生物的本性。它由我们的基因所控制,所以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改变的。它是我们进化的结果,我们现在具有的所有的人性都曾经在进化的过程中帮助过我们生存下来。当然整个人性系统十分复杂。我们每个人拥有不同的基因,也可以有不同的人性与性格。在这里我们只能讨论一下几个人类共同具有的人性,它们会在以后的章节中被用到。
要了解人性,我们可以从观察人的行为开始。但人的行为由两个因素所决定。一个是人的生物本性,也就是人性。另一个是社会文化,以及我们生长的环境。如上所说,所谓人性,是由我们人的生物体系,物理的构成所决定的人的特性。它们往往是由基因所决定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从人的内部结构来说,它们与我们人的神经系统,以及荷尔蒙的机制有关。我们可以用计算机来做一个比方。计算机最终的运行由两部份决定,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我们的人性就如计算机的硬件,它己经浇筑在我们人体当中。另一方面社会文化会影响我们的思维,而思维就是我们行为中的软件。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的集体思维。相对于人性来讲,社会文化有更短的历史。如果说人性有几百万年的进化历史,那么文化只有几千年,几百年,甚至几十年的历史。与已经在线路板中焊接好的硬件不同,计算机的软件,是有了硬件之后再把它输进去的。它有很强的可塑性。我们人与人之间个体的差别大多来自于我们思维的软件,而不是我们人性的硬件。作为硬件来讲,我们的思维速度(CPU速度),我们的记忆(存储器),我们大脑中神经的配搭(线路母板)并没有多大区别。但我们不同人之间的思维(软件程序)却可以相去甚远。对于计算机来讲,它运行得到的结果同时取决于软件和硬件。同样地我们人的行为也取决于人的本性(硬件)和我们的文化思维(软件)。我们在说文化、社会背景的时候,是相对于整个社会平均下来的人来说的。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讲,他的行为更决定于他生长的环境,比如小时候的经历等等。因为我们的行为决定于我们的本性加上文化的背景,那么要从我们的行为中推导出我们的人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必须分清哪一些是属于人性的范畴,哪一些是因为文化的影响。很多在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行为,比如爱情的追求和观念,很有可能是出自于文化的影响。有一个分清人性与文化影响的方法,就是对不同的文化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一些共同的不受文化影响的东西,而从这些共性中得到人的本性。这种比较不仅来自于不同人类社会当中,甚至也可以来自于人与其它动物的比较中。因为我们的大多数人性(硬件部份)都有很长的进化历史,远比我们成为人的历史要久。所以我们这些人性与其它动物的本性是相通的。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这里讲的人性并非指只有人才具有的,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那些人的本性,而是指人所有的硬件构造,所有的人的本性,包括与其它动物相通的那一部份。我们说要满足人性也是指满足所有的这些人性,而不只是我们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那一部份。另外一个越来越流行的研究人性的方法,就是直接研究人体内的生物过程。现代科学正一步一步地将人的基本行为与人的生理构成联系起来。对应着人的不同的行为,我们想知道体内有怎样的生物反应,有什么荷尔蒙的释放。从这些生物过程与基因的控制关系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行为是由人的生物本性决定的,那些是由文化所控制的。比如为什么有的人会是同性恋者,最近的研究发现它与大脑中控制性激素的一个脑腺体的大小有关,所以这一行为有生理的基础。随着生物科学的进展,特别是近年来遗传学、基因科学的飞跃发展,这一方法越来越切实可行。将生物科学与人的行为科学统一起来是最终解开人类之迷的必经之路。在第十一章中我们会对这一方法做更进一步的阐述。
我们说人生的目标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性。在上一章中我们己经指出,在现代文明环境之下,在我们所有的人性当中,有些人性是互相矛盾的。这里所说的文明环境并非指现代社会的文化,而是指一个广义的现代文明的基础,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原则。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最基本的前提。如果我们仍然希望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之下,如果我们希望通过社会的分工使我们的生产效率大大的提高,那么我们必须互相合作,用理性协调作为解决争端的方法。我们可以将这种现代社会中的大规模的互相分工协作的生活方式和原则称之为文明合作原则(或称为文明原则)。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现代社会的很多为人原则、道德规范、以及善恶标准等等都应该建立在这一文明原则以及对人性的满足需要之上。所以满足人性和文明原则是建立道德的两大基础。但我们人性中的有些部份正好和这一文明原则相矛盾。也可以说,当我们将人放在互相合作的环境之下,我们的人性互相之间就会产生矛盾,不再协调。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如前面所说,人性是几百万年进化的结果。而在那几百万年当中,人所处在的环境并非是大规模合作的社会。那个时候人生活在很小的群体当中,他们的合作只限于少数人之间,并且解决争端的主要方法,不是以我们现在认同的,理性的协调的方式,而是一种暴力的,互相抗争的方试。谁在暴力中取胜,谁的利益就得到满足。在当初的生存环境之下,这是一种很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这种暴力的方式不再是一种可以被接受的方式,它与文明社会互相合作的原则不相容和。人从野蛮时代到现在的文明时代,从进化的角度来讲是一个很快的过程。在这几千年的过渡过程当中,人的本性没有来得及随着环境而改进。现在的人和几千年前的人,从本质(硬件)上讲没有太大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人性之间就有了互相矛盾的地方。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难题。因为如果人性互相矛盾,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完全地满足和发挥所有的人性。那么我们必须有所选择。我们只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和发挥最主要的人性,使我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快乐和幸福,而同时不得不抑制一些与之矛盾的人性。我们希望这些被抑制的人性是小部分的,是第二位的。我们不会因为它们的抑制而感到痛苦。我们不是有意地去抑制它们,而是不得己而牺牲它们。
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会看到,确实有一些人性,从进化的历史来看它们更深远,在生物的机制上讲它们更原始,它们在大脑和生理的功能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人性是第一位的。而另一些人性处于次要的地位。它们的存在是为了第一位的人性服务的,它们也更容易得到抑制,而不至于给我们带来太大的痛苦。如果我们必须对互相矛盾的人性做出选择,那么我们只能选择第一位的人性,而牺牲第二位的人性。必须指出,我们不应该用当今的文化作为我们选择的标准。我们不能说哪一种人性是符合我们现代社会的主流思想的,是符合现代的宗教教义的,那么它们就应该得到发扬。相反那些不符合现代主流思想、宗教教义的,就是人性野蛮的一面,是兽性,应该得到抑制。这完全颠倒了人性与社会文化的地位。如前面所说,人性是我们人的硬件,文化是我们人的软件。我们不能以现有的软件而去要求改变硬件,因为硬件是无法改变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相反,我们应该从已有的硬件出发,考虑怎么来改变我们的软件(文化),使它与硬件相符合。至于硬件中也有互相矛盾的地方,我们只能通过软件来绕开这些硬件中的矛盾,使问题得以解决。但当我们的硬件与软件有矛盾的时候,问题只会出在软件一方,需要修改的也必须是在软件一方。常听人感叹人性的不完美。究其原因是因为人性不能完全符合于现代社会的要求。如真是这样,那么问题不在于人性的不完美,而在于现代社会的不完美。我们不能要求人性去符合现代社会,而只能要求现代社会去符合人性。所以我们应该首先从人性的分析出发,来思考怎样可以改变我们的文化和社会。对人性最基本的限制只有一个,那就是现代社会的文明合作原则。我们要看哪一些人性可以用来增强完善社会的合作,而哪一些人性与社会的合作格格不入。不管是哪一种文化,哪一种社会,只要我们想要享受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那么我们必须生活在一个互相分工合作的社会当中,而不能回到互相残杀,互相暴力争斗的环境中去。所以总的来说,我们有两个选择人性的标准。第一是看它是否有助于社会的合作,第二是看它在人性中的地位,是第一位的,还是第二位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些是人性,哪些是兽性。其实往往与动物相同的人的本性恰恰是最基本、最原始的人性,因为它们有更长的进化历史,已经是我们生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它们带给我们的快乐与幸福也是最强烈的。它们是最应该得到发扬和满足的人性。
我们接下来谈一谈几个具体的人性,它们包括:食欲、性欲、忌妒、占有欲、暴力、社会性、爱。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因思维而产生的人性倾向。这包括对公平的追求,对神秘事物的崇拜,对永恒的追求,对目标的追求,以及好奇心理等。食欲与性欲已经是我们生理需要的一部份,所以它们是第一位的人性。正如孔子所说:食色性也。忌妒与占有欲是为了食欲与性欲服务的。忌妒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对他人作出的反应。占有欲是为了寻求一种对食欲与性欲的保证。暴力是我们用来解决争端的一种手段。社会性说明我们有与人交往的需要,不是孤立独行的动物。爱包括关爱我们的子女,以及被人关爱的需要。爱情便是性欲与爱的现代结晶。所有这几项都可以说是第二位的。除占有欲与爱之外,它们都不是直接出于人生理或心理的一种需要,而是对外界环境的一种反应。而因思维而产生的人性,可以被划分为第三位的。不过只有它们才真正是我们人类独有的。第一位的人性几乎所有动物都有,所以在进化中它们也拥有最长久的时间。而第二位的人性,大多数高级哺乳动物,特别是灵长类的动物都具有。第三位的人性只有人才拥有。对所有这些人的本性,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为什么我们有这种人性存在,在进化当中它帮助过我们哪一些方面;第二,它是怎样运行的,它在大脑里对应着怎样的机制;第三,它在现代社会中,是否可以用来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合作的关系。
民以食为天。吃饭,这当然是我们最基本的人性,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理需要。当我们饥饿的时候,体内的血糖会减少,这时大脑中的Thalamus会在血液当中释放一种荷尔蒙,这使我们有饥饿的感觉。在这种饥饿状态之下(也就是在这种荷尔蒙的影响下),大脑会把其它的追求都暂时放在一边,而去寻找食物。大脑通过它以往的经验知道,如果一旦吃了什么样的东西,这种饥饿状态就会马上消失,这使我们有目的地去寻找食物。Thalamus是旧脑的一部份。我们的这一部份是与大多数其它高级动物相同的。Thalamus不仅与饥饿状态有关,也与其它很多上瘾的行为有关。这使我们的饥饿状态与许多上瘾的过程有相同的机制。所以如果你想要知道上瘾是怎么回事,只要想一想饥饿就可以了。对于饮食,几乎所有的文化都持赞同的态度。当然也有极端的。比如在两千年前的印度,有一种苦行僧的传教,认为要饿及体肤才能达到与神达共鸣,了解神的旨意。在现在的宗教中,有的认为猪肉不洁净而不吃,也有的认为一切动物都有可能是你外祖母的来生而不敢吃,所以宁愿吃素。但对于大多数的文化来说,对吃都没有争议,都持支持赞成的态度。有一名言句话:饮食是人类文明的最高表现。历数几个人类最悠久的文明,它们都有自已悠久的饮食文化。世界上的几大菜系也对应着人类历史上几个最辉煌的文明,比如说意大利菜,法国菜,中国菜等等。因为饮食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几乎不存在太多的争议,也不敢存在太多的争议。还没有听说有什么理论是倡导大家不吃饭的,这对于中国人来说尤其行不通。当然我们都应该记住,即使在科学发达的今天,由于经济的原因,整个地球的人类恐怕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经常处于饥饿的边缘。所以及使对于这个最基本的人性,很多人还没有得到满足。
除去吃饭之外,对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没过于性了。如果说吃饭是为了维持我们个体的生命,那么性就是为了维持我们人类的生命。不仅如此,对于我们人来说,性欲尤其重要。与大多数动物不同,我们的性欲不只在发情期存在,而是每时每刻都存在,并且是我们得到快乐的最主要源泉。也许只有人、大猩猩和海豚才把性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所以说饭饱思淫欲,这正是我们人性的写照。从生物的角度来讲,自地球上有生命以来,两性的繁殖恐怕已有二十亿年的历史。从单性繁殖到两性繁殖,是生物进化中的一大飞跃。两性繁殖使两性之间互相交换DNA,交换基因,它使基因成为进化的最基本的单元,而不是以每一个生物的个体作为单元。这大大加快了进化的过程,也促进了基因的形成。通过两性的繁殖,父母的基因可以互相交换,重新组合。那么好的基因就可以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具有更强生命力的个体。这样好的基因(也就是适合现在生存环境的基因)可以不断地被繁殖,这使整个生物种类可以更快地适应环境。两性的繁殖可能是唯一可以维持多细胞、复杂生物体的繁殖方法。由于这种两性繁殖机制的重要性,性在所有生物种类中,包括我们人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重要性仅在食物之下。它也是我们人最重要的生理需要之一。所以对异性的追求,实在是人的最基本的行为,是无可厚非的。它应该得到发扬和光大。个人的性欲应该得到充分的满足。只有最充分的满足了人的这个本性,人才会感到充实,健康和幸福。如果这个最基本的人性得不到满足,而经常处在被压抑的状态,那么我们人是没有幸福可言的。可惜的是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被压抑的状态比比阶是。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主流文化中存在着压抑这一人性的倾向。我们会在下一章中对此作进一步的讨论。
人不但追求异性,并且是在不断地追求异性,而且不断地追求不同的异性。男性是这样,女性同样的也是这样,虽然他们所用的方法,选择对方的标准有所不同。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这种不断地追求不同的性伙伴的行为,有助于将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并且有助于自己的基因在下一代的竞争中取胜。既然这种行为有助于相应基因的遗传,那么这种基因就会得到加倍地繁衍。用不了多少代人,这种基因就会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基因库当中,也就成为我们人性的一部分。在近几年的一些研究当中,我们对这一人性有了新的了解。我们历来认为鸟是很忠贞的动物。在中国鸳鸯被作为爱情忠贞的象征。但最近的DNA的研究发现,其实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忠贞,它们有不断寻求外遇的爱好。同样地,从本性来说,我们人并非忠贞的动物,我们也有花心的习惯。我们并不适合于一对一的忠贞的性的关系。怎样满足我们这一方面的需要,这是我们以后的章节中将会谈到的事情。人的这种花心的本性与现代社会加给我们的一夫一妻忠贞的要求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成为现代婚姻中很多问题的原因。我们必须面对这个现实,知道很多社会问题的原因所在。我们应该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更好方法。我们说食与性是人最基本的人性。它们的满足对于人的幸福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如果说其它的人性可以被抑制和牺牲的话,那么食与性这两个人性是不应该被抑制的。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来满足它们。无论是单一的性欲还是花心的行为,我们都应该尽量满足。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人的不忠贞是一种兽性,所以应该得到压抑。所有这些压抑都是对性欲的压抑,都会给人带来痛苦。如果我们想最大程度的得到幸福,我们就必须充分满足人在“食与色”上面的要求。不管它是忠贞的要求,还是不忠贞的要求,它们都是人最根本的,最自然的,出自生理需要的要求。
接下来让我们谈论一下第二位的人性。这些第二层次的人性往往是为第一层次的人性服务的。但在进化的过程中它们由独立的基因所控制,所以久而久之它们自已也变成了人性的一部份。如果说处于第一位的食与性是来自于人的生理需要,是自发的欲望,那么第二位的人性大多都是对外部情形的一个反应,而不是自发的需要和欲望。让我们从忌妒(jealous)心理说起。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忌妒心理,其实是一种很复杂的行为。这包括人最原始的忌妒本能,也包括我们对自认为不公平事情的一种愤慨。比如说有人发了财,周围的人对他很忌妒,有红眼病。这也许是因为其他人认为他不应该发财,这是不公平的事情。所以这种忌妒的行为往往与我们的思维有关,与社会道德观念有关。在这里我们要说的忌妒,不是这些受文化影响,有思维介入的忌妒。我们要说的是人最本能的忌妒反应。它是一种情绪上的条件反射,用不着有思维的介入。这种忌妒的现象往往与人的性爱有关。这是每个人对自己性伴侣的一种防备,也就是说自己的性伴侣不能与他人有性的关系。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性伴侣对你有所不忠,那么你会自发地感到忿怒。这个忿怒也就是人的忌妒本性。我们说爱情是自私的,其实是性爱是自私的。从进化的角度看这是很自然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对男性来讲,如果你的性件侣对你一直忠诚,那么你就知道你所养育的后代确实是你自己的,而不是人家的,你的精力就没有白花。对女性来讲,对方的忠诚意味着他把精力都放在家里,而没有浪费在其他人身上。当我们感到忌妒的时候,我们并非有意识的想到这一些,而是出自一种本能的反应。之所以我们拥有这种本能反应,是因为在进化的过程中,有这种反应的基因帮助了它的载体(拥有这种基因的人)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从而使这种基因被遗传下来,最终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体内。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忌妒的本性,与我们人性当中不忠贞的本性正好是矛盾的正反面。这两种基因同时存在于我们的体内。可以说忌妒基因之所以存在,是由于我们首先有不忠的基因的存在,是对我们不忠行为的反应。如果我们没有不忠的嗜好,那么忌妒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正是所谓矛盾的双方是相辅相成的。而我们人类正是在这两种矛盾的人性互相斗争、平衡下向前发展。在生物界,这种忌妒的行为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它不仅存在于我们人当中,也存在于其他的动物当中。所以忌妒的人性也有很长久的进化历史。不忠与忌妒这一对矛盾的人性是如何工作的呢?在人进化的几百万年历史当中,人类的生存并不强调人与人之间基于理性化的协调合作,相反我们经常处在一种互相争斗的动态平衡当中。而这些争斗往往以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在这样一个运行的模式下面,忌妒、不忠、暴力都扮演作自己的角色,并且缺一不可。
在现代的社会里,我们强调人与人之间理性的合作和社会的分工,而暴力不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之下,以前的这种以抗衡和争斗为主的运行方式就不再合适了。当然在当今社会里,因为不忠与忌妒引起的争吵仍然随处可见。但毕竟我们想要减少这种争吵,让自己生活在和谐平静的生活当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人性不再工作得很好。可以说进化还没有来得及改变我们的人性,使它适应于互相协调的工作模式。在这里我们必须有所取舍,要么是压抑人不忠的行为,要么是抑制人忌妒的心理。性爱是人第一位的人性,而不忠的行为是我们性爱行为的一部份。所以要压抑人的不忠势必会抑制人的整个性爱行为。另一方面,性爱,包括我们的不忠都是一种爱的行为,是一种正面的力量,它与现代社会的合作原则是融洽的。相反,忌妒是一种仇恨,它总是与暴力牵涉在一起,是一种负面的力量,它与现代社会的合作原则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发扬我们性爱的人性,容忍我们不忠的行为,而尽量抑制忌妒的心理。怎样可以抑制这种忌妒的本能反应呢?我们前面说到,人最终的行为决定于两个因素,一个是硬件(人性),一个是软件(思维)。虽然我们说软伴应该尽量地符合于硬件,但如果因为硬件本身设计的矛盾而使我们必须对它有所选择或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软件来实现这一任务。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抹去忌妒的心理,但是社会的观念,我们自身的想法都可以对它有所阻止,使其不再是一种强烈负面的感情。不幸的是,当今的宗教以及社会观念对于婚姻的态度与我们这里的选择恰恰相反。当今的婚姻制度,可以说是以牺牲我们性爱的本性作为基础的,它宣扬了人在性爱上的忌妒心理,并将它作为让婚姻得到稳定的一个工具。我们在以后谈到婚姻的章节中会对此做更进一步的分析。
对地域、物质已及异性占有的欲望也是我们天生的本性。小孩刚会说话,就知道说”这是我的”。小孩的这种行为,并不是大人有意教他,而是与生俱来的。这种占有欲是我们对食品和性欲的一种保险措施。所以它也是为食欲与性欲服务的,是第二位的。但久而久之,这种帮助过我们生存下来的行为也变成了我们的本性之一。对生存物资的屯积,是我们在艰难的情况下生存下来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人类发展的初期,当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资极端贫乏的时候,这种屯积的行为就极有必要。另一方面,物资的屯积也可以作为吸引异性的一种方法,是一种炫耀的资本。当我们有思维之后,这种对物资的屯积使我们有一种安全感,使我们感到对未来有保障。当然占有欲的产生是与自我、私有的概念齐头并进的,它是私有制的基础。私有制充分的利用了人的这一大本性,作为它运行的原动力。有人说资本主义是建立在人的两大本性之上的:一个是对物质的无限贪婪和占有欲,另一个是心灵上的恐慌(不安全感)。那么这种占有欲是否应该得到承认和发扬呢?在一定程度上,占有欲是应该得到承认和发扬的。因为它毕竟可以使我们消除不安全感,也带给我们快乐,它是推动我们社会前进的原动力之一。对物质在一定程度上的拥有,也是我们生存的必要。但另一方面,我们对物质的占有欲,也不能无限制地扩大。第一,满足一个人的无限扩大的占有欲,只能建立在对其他人占有欲的剥夺之上,这会使社会产生极端不公平的现象,而不利于社会的合作。第二,如果每一个人对物质都有无限的占有欲,我们地球承受不了。这两点正是原始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是我们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问题。由于地球资源有限,不可能每个人都有拥有无限的物质享受。这是我们人类发展到今天的特殊情况,是与人类进化中几百万年前的情形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必须控制我们对物质占有的欲望。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我们实在没有必要拥有这么多的物质,远远超出了我们生存的必要。所以总的来说,对于物质的占有欲望,我们应该尊重,应该适当的满足,但同时也不应该,也没有能力无限地扩大。至于对于异性的占有欲,可以看成是忌妒心态的另一种表现,也是一种对安全感的追求。安全感无可厚非,但忌妒心态却没有必要。对地域的占有欲只是物质占有欲的另一个表现。在远古的时候,在我们还没有物质财富积累的情况下,地域就是财富的表现。
接下来让我们谈一下暴力。在人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暴力是我们求生的工具。在人类进化的很长时间里,我们以打猎为生,而打猎本身就是一项暴力的活动。所以说没有暴力我们就不能生存。暴力使我们形成了强悍的性格,让我们可以面对很多艰难的挑战。暴力也可以用来解决部落之间、个人之间的争端。通过互相的残杀,暴力胜利的一方就成为争端的取胜者,或者说争端的答案。同样的,暴力也被用来作为争夺配偶的一个方式。所以可以说,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暴力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一种方法。要激发起暴力,我们需要情绪上的仇恨。所以恨也是我们一个重要的情绪状态。不过,在现今的社会,从人们互相的合作这一点上来看,暴力只能起到一个负面的作用。它只会破坏这种相互合作的关系。所以现代的社会往往以各种的方式压制人的暴力行为。当然这种压制并不能十分的完全。所以在现代的社会中,暴力的现象仍然随处可见,并且它被转移到人的其他行为中去了。最重要的一个例子就是把暴力的倾向用在互相的竞争上面。当然希望是用在和平的竞争上,而不是用在血腥的竞争上面。但其中的精神是相通的,它们都留有暴力的痕迹。当然暴力也被用到体力上的竞争,也就是体育运动(sport)上面。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暴力被容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比如在两千年前古罗马的竞技场中,暴力就被发挥到了极点。古罗马的竞技场给了罗马公民一个发泄暴力倾向的场所,也将他们的注意力从日异衰退的罗马政治军事中引开。在现代的很多体育运动竞赛当中(比如橄榄球)暴力的倾向仍然十分强烈。不过暴力最重要的运用就是战争。战争可以说是人类有组织的集体暴力活动。战争延续了暴力最古老的功能之一,就是作为解决群体之间争端的一个方式。虽然说由于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战争并不完全依靠体力,而是一场有赖于武器装备的运动,但是战争的残酷一点也没有减轻。相反战争的杀伤力比以前成倍地增加。从整个人类的角度来看,战争是完全与人的合作精神相违背的,所以是一种特别负面的力量。我们都不希望战争,而希望和平。遗憾的是我们人类自今还没有找到一个解决群体之间争端的有效方法。只希望在当今的全球化经济运动之下,国家之间的极端利益冲突会越来越少,战争的用处也会越来越减小。同样希望在人类思想的改变之下,由于宗教争端引起的战争也会慢慢地消失。所以总的来说,起码对于人来讲,暴力在当今的社会已经没有太大的用处,我们应该尽量地抑制它们。但是暴力作为人的本性之一,是这么容易得到抑制吗?所幸的是,与食和性这两个人的第一位的本性相比,暴力并不那么根深蒂固,起码不会自发地产生。打个比方,如果一个男人坐在街旁,看来往的人群,当他看到一个陌生的漂亮女人经过时,内心就会不自禁地涌起引一阵冲动来。这说明性不是那么容易被抑制住的。中世纪中为了抑制性欲,需要把桌子的腿也用桌布罩起来,免得人们触景生情。但另一方面,人不会因看到一个陌生的人就顿起杀念。暴力的倾向需要通过仇恨来激发,它并不是自发出现的。所以如果我们可以控制住仇恨,也就可以控制住暴力。而仇恨可以通过一些思想上、观念上的改变而得到抑制。在当今的社会,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人一般不会有太强的暴力倾向。这说明通过教育,通过社会观念道德的约束,暴力和仇恨是可以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
人的社会性是指我们有与人打交道的属性。我们不是孤立独行的动物,而是社会交际的动物。如果我们被长久单独地关在一个屋子里面,即使有吃有穿,我们也会发疯的。在上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我们以打猎为生。但因为我们的体格不如其它肉食动物那么强壮,我们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这使我们一直生活在小的群体部落当中。由此我们有了与人打交道的属性,与之相对应的基因也被流传下来。而正因为这个属性,我们可以发展出现代的社会和文明来。社会与文明,乃至我们的知识和智慧不可能建立在孤立的个人之上。它们有赖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我们互相的促进。如果我们是象熊一样的孤独的动物,一年之中只与几个异性打几次交道,那么我们是不可能发展出现代文明来的。所以人的社会属性是我们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础。与人的社会属性有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要与人打交道,我们必须喜欢对方才行。不仅如此,我们需要能够理解对方,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感受事情,这就是人的同情心理(sympathy)。据研究,这种同情心理只有我们人以及少数几种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才拥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以及同情是我们社会属性的润滑剂。这种关爱首先表现在我们对子女的爱护上。对子女的爱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有。这是因为子女是我们自身基因的载体,保护和关爱子女是使我们的基因遗传下去的最佳手段。所以这样的行为在进化中被保留下来。对子女的爱护可以让我们达到利他主义的程度,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子女的利益放在高出我们自身利益的地位上。对他人的关爱可以说是我们对子女关爱本性的一种延伸和发展。这首先体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小群体里面,也体现在我们所想要追求的异性对象当中。我们有爱人家的习惯,也有被爱的需要,这构成了我们感情生活的基础,也是我们幸福的重要来源之一。现代社会中的爱情观念可以说是关爱人的属性与性欲的结合。
在上面我们讲到了人的第一位和第二位的人性。这些人性在进化中有长远的历史,它们也同样存在于大多数高级动物之中。我们接下来要讨论一些第三位的人性。这些人性与我们的思维有关,所以它们只属于我们人类,是区别我们人类与其他动物的人性。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因为如此,它们就比第一位和第二位的人性还重要。重要与否取决于它带给我们的幸福感受。就此而言,第一位和第二位的人性是最重要的。但第三位的人性也并非不重要。很多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痛苦正是因为这些人性没有得到满足的结果。但因为它们与思维有关,它们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极大,所以很多时候很难分清那些是由真正的人性引起(硬件),那些是因为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软件)。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对不同文化作横向的比较,从中得出共同的东西,将它们归结为人性的因素。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随着我们对大脑工作的进一步了解,也许在将来我们会更加清楚哪一些是真正的人性,哪一些是社会的影响。在这里我们将讨论几个最主要的可能的人性。这些人性都会在我们以后的章节中被提到。
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我们社会交往的润滑剂,那么公平就是我们社会交往的原则。小孩在互相玩耍的时候学会的第一个道理就是互相之间的公平。没有什么比受到不公平代遇更让我们感到委屈和愤怒。人们心中对公平有一种天然的追求。让我们讲一个最近的经济学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实验者随机地选了很多人,每两人一对。然后他们给了每两人一百元钱,通过扔硬币从两人中选出一人来做庄。做庄的人可以决定他要从这一百元钱中分多少给对方,比如说10元钱,20元钱,40元钱等等。然后不做庄的一方根据他得到的钱数决定他是不是接受这个交易。如果接受,那么两人都得到这笔钱;如果不接受,那么大家一分钱都得不到,这笔钱由实验者收回去。大家只有一次机会,不能讨价还价。这个是真实的实验,钱是真正的钱,这一百元钱有可能是几个月的工资。这个实验有下面的几项结果。第一,在不同的文化中,庄家平均给对方的钱有很大的不同。在有的文化中,庄家给对方的钱平均只有二三十元,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庄家平均给对方的钱有五六十元。这说明不同文化中对公平的定义可以很不相同。虽然在所有的文化中我们都有对公平的追求,但公平的定义却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当然综合所有的文化来看,庄家给对方四十多元的居多。这说明虽然受文化影响,公平的定义还是有一定的共性。第二,对于不做庄的这一方,如果他得到的钱明显少于这个文化中的平均数,大多数人都会拒绝这笔交易。也就是说他宁愿自己不得这笔钱,也不让对方得到这笔不公平的交易。也许你认为这是一个常识,如果你只得到20元,你会忿忿不平,干脆大家都不得。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引起一个问题。如果每个人都纯粹的从他自己的物质角度来做决定,那么不管他得到多少钱,10元或是20元,他都应该接受,因为这是对他有利的,他不应该有红眼病。这个假设是以前经济学中运用最多的假设之一,也是原始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但这个实验说明事情并非这么简单。在人们做决定的时候,他不只是从自己的物质利益出发,而同时也会从是否公平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所以说公平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杆秤。不公平的事情使他内心感到不高兴,所以他宁肯不要这个钱,宁肯牺牲物质利益,而换来心理的平衡。这表明寻求公平是我们心中的本性。那么为什么进化会带给我们这样一个寻求公平的本性呢,它带给我们怎么样的好处呢?为什么我们不时时只以利益实惠来考虑问题呢?如果说人对物质的占有欲望是私有制的基础,那么人对公平的寻求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合作的基础,是社会得以运行的原则,也是社会中道德的本质。从进化的角度看,人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当中,生活在几人到几十个人的小群体里面。在这样一个小的群体当中,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时时地受到其他成员的监督,所以要对对方做欺诈是很困难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老老实实,做对大家都公平的事情,不引起大家的公愤。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学会了拒绝不公平的待遇,及使是以牺牲物质利益为代价。因为你如果接收了不公平的待遇,在大家都知道这件事之后,其它人就会视你软弱,不断地欺负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面,大家都学会了用公平的标准来衡量一切事情。有趣的是,这也使我们形成了一个习惯,时时用公平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就像有人在不断地监视我们一样。总结起来,可以说我们对公平有不断的追求,并且它是整个社会运行的基础。每个人心里面都是有一杆称,我们每时每刻都会以这杆称来衡量我们自已的行为,也来衡量其他人对我们的待遇。人对公平的追求,以及人内心当中所感到的时时有被监督的感觉,不仅是社会道德的基础,也在人类的思想、哲学体系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古希腊的哲学体系中,有一种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中有一种绝对的,真的东西。所以在古希腊的思想中,大家将追求德行(virtue)提到很高的地位。这种超乎我们平常事物之上的绝对的真、善、美的概念往往与公平和正义有很大的关糸。可以说我们内心深处对公平的追求是我们产生真、善、美概念的雏形。
接下来让我们说一下人对神秘事物的崇拜。这在第四章中我们己经讨论过,所以在此只简单地提一下。人喜欢对神奇的东西感到伟大,对之五体投地。我们为什么有这种卑慊的人性呢?当然是因为这种性格也帮助过我们生存下来。对于不能理解感到神奇的现象,如果我们比较敬畏,那么可以帮助我们去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伤害,这对我们生存有好处。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在原始的时候,我们对于雷电感到非常的害怕,这使我们有意避免容易被雷击的地方。即使在现在,当我们看到大自然的神功匠锉时,也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崇拜。我们对不能理解,或者是陌生的事物,总容易想象得特别伟大,了不起。我们这种对神秘事物的盲目崇拜是我们相信宗教的人性基础。我们为什么会对宗教有一种狂热,因为宗教满足了我们这一人性的要求。如果我们不相信宗教,因为它与现代的科学和理性格格不入,那么我们是否还能够满足人的这种崇拜的心理呢?也许我们可以从其他的地方找到这种崇拜的场所,而不必要这种盲目的、虚假的崇拜。宇宙万物中可以让我们心灵震撼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们不必操心找不到可以让我们震撼崇拜的东西。我们对宇宙知道的越多,就越会感到它的伟大和神奇。对神秘事物崇拜的另一个表现是我们对于永恒的追求。如果说对于神秘事情的崇拜,往往在于它空间上的伟大,那么对于永恒的追求,就是在于它时间上的无限。对于永恒的追求,也许源于我们对死亡惧怕的本性。我们总是希望生命永远延续下去,我们惧怕陌生,惧怕变化,所以我们追求永恒,追求绝对。可以说对永恒的崇拜与追求,是我们喜欢宗教的另一个原因。所有的宗教都告诉我们可以得到永生,这满足了我们内心的希望和期待。对于这一点,当我们不再相信宗教时,怎么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安慰,对死亡不再恐惧呢?我们会在第十八章中作详尽的说明。
与我们对神秘事物的崇拜有关的是我们的好奇心理。小孩在四、五岁的时候会不断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或者那样?好奇心是我们天生的本性。西方有一句话叫着好奇杀死了猫(Curiosity kills the cat)。好奇心理不仅存在于我们人身上,也存在于大多数高级动物身上。所以严格地来说将好奇心划分成第三位的人性是不对的。但毕尽由于我们的思维,我们将好奇心发展到了极致。好奇心理是我们很多行为的源动力,也是我们的精神享受之一。一方面它使我们好听流言、打听人家的私事,另一方面它也是我们追求知识的动力,是我们人类智慧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好奇心使我们对知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成为一种精神的享受。所以只要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我们对好奇心应该尽量地满足,并且可以加以引导,成为人类知识理性发展的重要动力。
最后让我们谈一谈我们对追求本身的追求。这也就是说在人生中我们需要追求一点东西,这本身变成了一个人生的需要。无论追求的是什么东西,只要有追求就好,似乎只有这样,生活才踏实,才有意义,才没有白费。什么叫意义呢?目标就是意义,因为有了目标之后,目标就变成了意义。所以人生的意义是我们自已创造的。我们总想找出一个人生的目标出来。而对于每天来讲,我们总想为着这一目标做一点事情,这样心里面就感到踏实了。我们的行为是由目标来组织的(见第十六章)。不过我们对追求的需要可能来自于我们思维本身,而不一定是本性。很难分清到底有多大因素来自于本性,多大因素来自于社会的影响。但不管怎样,我们对人生追求的需要,对做一点事情的需要是确实存在的。我们总想做点什么事情,让自已有一种成就感。所谓成就感就是完成一件事情之后满足的感觉。没有做什么事情,没有追求,就没有成就感,我们内心也会感到空虚。空虚是让我们感到不安的一种感受,有一种隐形恐惧的成份。过份空闲无所事事的生活是会让我们生病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劳禄、追求的需要呢?这种需要促使了我们不断地做事,成为勤劳的人,这是对我们的生存有利的,从而遗传成为了我们人性的一部份。反过来我们也可以问:我们人生下来不干事情又干什么呢?所以干事情是我们人性自然的需要,它也是生命的一部份。如果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么做事本身并不会痛苦。而将做事情冠与理由,这就成了追求。我们总是处在不断的追求之中。这种追求也许并不十分明确。但每天下来我们总希望做了一点事,这样才会让我们感到充实。而充实的感觉是人生幸福的一部份。人的这种需要追求的本性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自我满足(self content)的原因(见第八章)。
总的来说我们可将人性分类。根据在进化中的历史,在生理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以及带给我们幸福感受的强烈程度,它们可以被分成第一位的,第二位的,和第三位的。第一位的人性包括: 饮食和性欲;第二位的人性包括: 忌妒,暴力,仇恨,占有欲,社会性;第三位的人性包括: 公平,神秘崇拜,好奇心,追求等等。从前面的讨论还可以看到,我们也可以根据另一个标准将人性划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自发产生的人性欲望。它们是自发主动的,是生活的原动力,带有一种正面积圾的精神和态度。这一类人性包括: 饮食,性欲,占有欲,社会性,公平,神秘崇拜,好奇心,追求等等。第二类是对外界环境的一种反应,是由进化产生的解决争端和矛盾的方法。它们是被动的,在没有被刺激挑起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自动产生。它们的运用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绪和破坏力量。它们是对第一类人性的保护措施,是为第一类人性的服务的。这些第二类人性包括:忌妒,暴力,仇恨等。所以也可以说第一类人性是欲望,第二类人性是方法。对第一类人性,我们面临的选择是满足或者抑制。对第二类人性,我们面临的选择是采用或者避免和遗弃。要得到幸福,我们必须尽可能地满足第一类人性。满足它们是我们得到幸福的唯一途径。但另一方面,由几百万年进化而产生的人性也带来与现代社会相矛盾的地方。这主要是因为现代文明是建立在社会分工、互相合作、理性协商的文明原则之上的。而这与以争斗形式来解决问题的忌妒、暴力、仇恨的原始方法格格不入。所以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采用这些原始方法。所幸的是只要我们不是有意地刺激,这些第二类的人性是不会自发产生的。所以对它们采取有效的限制是可行的。并且与抑制第一类人性不同的是,对这些第二类人性的避免和遗弃并不会带给我们痛苦。我们应该充分地发挥人的社会性,以及追求公平的人性,使它们成为人类互相合作的基础。另外,对于人的占有欲,特别是物质的占有欲,我们也不能无限制地扩张。这是现代人口的爆增与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带给我们的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