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物价地区人士前往低物价地区的风月场所寻欢作乐,就象低物价地区的妇女前往高物价地区进行卖春活动一样自古以来就有之。其原因既可能是个男权社会的结果,也可能是市场经济的副产品。但是,大规模前往落后地区从事嫖童妓(无论是男孩或女孩)却是近二十多年来的新生事物。 以德国为例,每年就有40万人口到国外从事性旅游,其中,据最保守的估计,约有1万人患有嫖童妓之疾(最高估计为10万人)。该数字如果再加上其他欧美国家,问题之严重自然远非常人所能想象。
多年来西方社会之所以对该问题视若无睹,不外是出于以下两种心态:一是视境外嫖童妓为“无伤大雅的小毛脖;二是视该种行为为“经济援助”的手段之一。这就难怪时有第三世界国家对欧美国家的驻外使馆加以谴责,原因是它们经常在其侨民在国外触犯法律之后,采取各种办法进行协助,例如提供一本新护照,使得违法侨民及时回国,以避免受到外国当局的法律制裁。
最近,或说自从月前比利时揭发一起犯罪集团先后绑架一批未成年少女,逼迫其进行性交易,拍摄黄色电影,最后甚至将其中四名残酷杀害的案件之后,顿然使整个中西欧社会震惊不已。各个国家除毅然对这种犯罪集团进行扫荡之外,各种媒体对儿童性骚扰问题的讨论也是铺天盖地而来。每天新闻报道所披露的性骚扰事件本已不堪入目,有关当局举出的数据更是令人咋舌。据估计,中西欧若干国家竟有百分之十以上的未成年少女经常受到性骚扰,犯罪场所多在自己的家中,百分之八十五的肇事人甚至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至于受害人的母亲,大多数均系完全知情,无奈她们为了维系家庭的完整,或是经济上对丈夫有所依赖,于是要么对儿女受到性骚扰充耳不闻,要么把责任推在儿女的身上。另外,经揭发的家庭内性骚扰事件属极少数,实际上所发生的事件大约为官方数据的十倍。
不难想象,一旦市民有所提高警惕,家庭外的儿童性骚扰犯罪较易铲除。然而家庭内的儿童性骚扰问题,至今却令人一筹莫展。原因是,一旦社会机构让受害儿童与家庭隔离,可能会使儿童感到受到惩罚,由是造成了更大的精神创伤。往往,受害儿童为达到回家目的,便推翻了过去的所有口供。如若把父亲加以隔离,则家庭除了破裂之外,还可能面临更严重的经济问题。至于采取措施对这类家庭进行经济支援,似乎也无法照顾到生活水平不一的家庭的不同需要。万一由于父亲身入囹圄,家庭收入遽然短缺,受害儿童极可能进一步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打击。
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大多恋幼狂(pedophile)患有性自卑感,许多人在童年时期也曾受到性虐待,因此倾向于自孩童身上取得“优越感”和“成就感”。鉴于此,心理学家着重强调精神治疗的需要。该构想,在理论上似乎无懈可击,但在实践上,当前具有这方面专业知识的心理学家有如杯水车薪,人数远不敷社会的需要。
谈及近年来儿童性骚扰问题泛滥成灾的原因,许多人认为七十年代初以来,黄色电影、书报杂志充斥为最主要因素。另有人指出,多年来让汉缪顿(DavidHamilton)一类的导演,以未成年少女为主角,以“恋幼”为情节,拍摄黄色电影并大赚其钱,其责任自当由有关当局承担。还有人举出,如果每年有数万人在国外肆无忌惮地对儿童施虐,乐此不疲的人数必然日众,为求方便起见,这批人迟早会向本地的甚至自己的未成年子女染指。出于这种切身的考虑,欧洲国家先后地制定了刑法条例,对前往他国进行嫖童妓的人士科以惩处,或是在现有立法的基础上加强执法行动。 (完)
原载于《华声月刊》1997年1月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