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奥地利某社会机构作了一项调查,发现约有25%的男士们表示对妇女感到畏惧。另外,同一调查又揭示,当下男子参与家务劳动的比例越来越大,下厨房做饭的人数也日众...。
次日,当地一个女性主义组织随即提出看法,认为该现象是女权高涨的结果,可喜可贺...。
这个调查结果,使笔者联想到不久前曾有一位来自台湾的女作家,到上海转了一圈之后为文讥讽上海男人怕老婆、爱做家事,因而在上海引起轩然大波并引起男士们的笔伐。
其实,西方主要国家自六十年代末发生学生运动之后即呈现男士参与家务劳动的趋势,不消几年,自夸烹饪手艺绝佳的男子便大有人在。这方面,在欧美洲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女作家竟然没有察觉到,其原因或者是自己不幸碰上了一位大男人主义的老公,由是对“上海现象”啧啧称奇;再要不然就是对内委曲求全,对外则颐指气使。
至于男人怕女人,就笔者的记忆,六、七十年代时在西方还不多见,但到了九十年代,无论是东西或是南北,该现象也已发展到不容忽略的全球化程度,因此上海男人绝不是“独领风骚”。
开风气之先的汉族男人
如果暂时把视野扩展至全世界,并就各个民族的男子个性作一对比,不难发现汉族男人的顾家、体贴已有甚长的历史,但是就“怕女人”这一点而言,似乎与西方一样地均属近二十年的“新生事物”。假设以上观察与客观情况相符,那么或许可以做如此推理,即“男人顾家”与“男人怕女人”之间并没有一个必然的关系,或者说,滋生以上两种行为举止的可以是两种不搭界的社会土壤(条件)。言及此,自然就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为何现代男子怕女人?或者说,现代社会创造了哪种让男人怕女人的条件?一是,汉族男子为何有顾家的传统?或者说,中国的社会发展史有何与众不同?
女人男性化的物资原因
首先,自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以来,出于封建束缚与妇女在经济上对男人的依赖,数千年来女人从属男人的伦理关系早已根深蒂固。及至资本主义时代,机械化生产方式开始逐步消除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于是一个崭新的,无分男女的,为配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设计的,以竞争为目的教育制度和升迁制度应运而生。处于这个新时代的妇女,开始逐步接受一切与男子同等的训练和价值观,经受一切与男子同等的社会压力与磨炼,取得与男子相当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待遇,最后,又随着新制度预设的轨道,无可避免地、不自觉地模仿一切男子的个性和待人处事的手段。六十年代末,当避孕药广为推行后,妇女们更是排除了最后一个可“受制”于男人的弱点,于是许多妇女终于走上了“青出于蓝胜于蓝”的不归路。上述调查所涉及的“为男子所惧怕的女人”,正是这一批现代社会所特有的“男性化的女人”,或称“强女人”(而非“女强人”)。
“女子男性化”这一现象,当前社会科学界已有大量研究、论述与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女子男性化”的论点似乎“预先假定女子个性的存在”,批评者继而追问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即“女子个性”究竟为何?
针对此问题,笔者在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前,先尝试探讨“汉族男子具有顾家传统”这个学术界既少接触又不易解答的问题。
中国社会的发展特点
从中国的社会发展史角度观之,远在两千年之前,中国已发展到商业资本占主导地位的高度。中国商业资本发达的基础在于土地及绝大多数其他商品已可自由买卖,经商者均为不从属任何封建君主的自由人。同时由于农、手工、商业发达,许多劳动妇女不能像少数的官僚、地主、士绅阶级的妇女那样,遵从礼教与陋习,接受特定阶层所强加的桎梏,而必须抛头露面参与商业活动(例如主持一家酒店、客栈)。就由于妇女大量参与商业活动并创造和掌握部分收入,其家庭地位自然远高于同时代的其他社会的妇女,其男人(包括上海男人)也自然培养出“顾家”的优良传统。
中国搭上工业资本列车的历史尽管短暂,但以妇女解放的程度而论,即便在1949年以前就已经达到傲人的地步,其原因当然不完全在于国、共两政府的努力,而是上述历史原因使然。
妇女男性化的后果
谈及后果,一向对男子持排斥和仇视态度的女性主义者自然是对“骑在男人头上”的结果拍手称快,但是,如仔细观察西方社会近二十年来所出现的同性恋激增的现象,则至今得以幸免的东亚社会无论如何不能掉以轻心。据分析,凡与女子认同的男同性恋者多有父亲惧内的家庭背景;而愿意与上述同性恋者搭当的伙伴则多数对当前的“男性化女性”不感兴趣,或对求偶的困难感到不耐,因此对他们说来,往往在“女性化的男子”身上更容易达到目的。 至于为何中国男人能够避免同性恋这一“出路”?一个较容易让人满意的答案或许是,具有“顾家”文化传统的男人同时也培养了“谦让”的美德,因而与“强女人”之间还可勉强凑合着过日子。
何谓女性?
最后,还得有所交待的是,何谓“女性”?笔者以为在宣扬任何主张、主义之时,不得抹煞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就“性趣”方面而言,似乎少有懂得情趣的男人会放弃对女人的温柔、体贴、娇媚的追求,面对着张牙舞爪的强女人还能够激起正常生理反应的男人更是凤毛麟角。古时中国人称呼这些品质为“女德”,这不能不算是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综观各个社会的家庭解体与日俱增,“女德”的消失可能就是最大的原因之一。姑且不论家庭在将来的社会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单单从人种的延续、社会的和谐考虑,男女的互爱与结合仍将是最合乎自然的社会规范,有鉴于此,与其坐视资本主义制度把自然的男女关系彻底破坏,当务之急还在于进行全面的观念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