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陈水扁的就职演说虽然表达了不急于公开台独的意向,但其基调却明显是为台独煽情的。陈在两岸关系上的基本施政方针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不打慢独,打则急独”!在此种意义上,陈的演说标志着台独的正式起步;两岸关系随之也开始进入了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空前高风险的时期。
连日来,人们对陈水扁先生的就职演说,已经做出了各种不同的解读和评价。论者几乎一致肯定,相对于陈所代表的民进党固有的台独主张而言,陈对当前台海局势的应对是小心、谨慎而克制的。就是说,尽管陈在演说中对于北京当局一再强调的“一个中国”的原则没有给予正面的回应,然而由于他公开地承诺了“五不”,即保证在任期内“不会宣布独立,不会更改国号,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和国统会的问题”,因而他的演说至少是没有在两岸之间制造新的麻烦。
应该说,对陈水扁就职演说的上述解读和评价,是有根据、有道理的。而且在我看来,我们也不能将陈的“五不”简单地看作纯粹的“虚与委蛇”,即认为“五不”仅仅是陈为了应付来自大陆的压力而编造的假话!须知,正如陈在演说中所明示,他的“五不”只适用于“中共无意对台动武”的情况。按照他的这种说法,中共一旦对台反动战争,台湾将借机宣布独立自不待说;即使中共实际上并没有挑起战端,而只要在他陈水扁看来中共有对动武的“意向”,则他所承诺的“五不”也可以完全不算数。足见陈的“五不”不仅是有条件的,而且其条件还极为“严苛”和“敏感”,甚至不无“独断”的色彩,以致完全可以由陈本人瞬间的主观判断为转移!由此不难看出,如果把陈的“五不”仅仅看作对于大陆武力威胁的一种策略应对,那显然就忽略了“五不”的另一层、也是更为重要一层的意义,即政策宣示的意义。因为事实上,有条件的“五不”已经明白无误地向北京当局传达了“打则急独”的信息。这恰好可以看成是陈的大陆政策的消极的方面。
初看起来,“打则急独”仅仅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反应,似乎尽在常情常理之中。其实不然。因为说到底,台独与否只关乎民族和国家的认同,因此对同一个民族来说,这其实是一个超越党派和地区之间利益冲突的问题。奇怪的是,以陈水扁为首的台湾当局,现在居然把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政治抉择跟中共的有关作为联系在一起,甚至不惜以中共是否对台动武作为自己在统独两者间决定取舍的依据。无论从怎样的角度来分析,这显然都是一种不着边际的奇谈怪论!因为事情很清楚,不管中共如何作为,中共毕竟不等同、也不可能等同于“中国”,它更代替不了“中华民族”或“中国民族”。因此,你尽可不认同、甚至反对中共,但是中共如何却并不构成你是否认同中国和中国民族的理由。君不见,与中共汉贼不两立的蒋氏政权,不是与中共隔海对抗了近四十年吗?期间台海形势险象丛生,也曾经历过多次危机,然而,蒋氏父子却从来没有因为台海形势和中共对台政策的变化而滋生分离主义的念头,因为这些变化并没有、也不应该动摇和改变他们认同中国和中国人的信念。由此看来,陈水扁之所以会形成“打则急独”这种离奇的两岸政策,其根源恐怕还是在他在民族和国家认同上有别于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立场和感情。
如所周知,陈水扁在其就职演说中曾公开宣称,自己作为中华民国的第十任总统,“自当恪遵宪法”。按理说,公开地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并承诺恪遵“一个中国”的原则,这对于他来说,至少并不存在任何法理上的障碍,因为这正好也是他“自当恪遵”的那部宪法的原则和要求!如果考虑到,“一个中国”的原则已经成为当前北京和台北之间争执的焦点,两岸之间甚至有可能因此而爆发军事冲突的情势,则他就更应当、也更有理由这样做。然而事实是,尽管他还没有胆量公开地对“一个中国”的原则说“不”,但他也绝对不肯说“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以著名台独狂热派和死硬派分子的身段登上台湾政治舞台的陈水扁,早已成为台独的象征性人物;无论如今他怎样为自己树立和标榜“全民总统”的形象,台独实际上都是他全部政治生命的灵魂。在某种意义上,台独几乎已经变成了他难以逃避的政治宿命。要他公开认同中国和中国民族,那岂不是要他政治自杀吗?!
于是我们看到,鼓吹分离意识和为“福尔摩沙”招魂,果然成为贯穿陈水扁整个就职演说的基调。就此而言,陈水扁作为第一次登上台湾最高权力宝座的台独势力的代表,也算是不辱使命!但反过来,北京指责他的演说“没有诚意”,显然也是名副其实。
问题就在于,陈有陈的难处。首先,就台湾内部而言,他毕竟是一位弱势的执政者。其次,从对外关系来看,他既面临着来自北京的强大压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不得不看美国的眼色行事。更何况,碍于台湾与大陆之间难以分割的历史和现实的联系,要想在一篇演说中把台独势力的分离主义予以合理化,那又谈何容易?凡此种种,都使得陈水扁所鼓吹的分离主义和台独意识,几乎只能通过玩弄美文学的辞藻和抒情笔调,以煽情的方式来加以渲染。概览陈的就职演说,贯穿其中的分离主义和台独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区隔台湾与中国的历史;
●区隔台湾与中国的文化;
●以“福尔摩沙”和“福尔摩沙之子”,作为台湾和台湾人的象征符号,为其披上了一层异域情调的面纱;
●强化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对立和对抗,借助重复呼喊“台湾站起来”这一极具煽情效果的口号,来强化台湾摆脱中国以争取自己独立前途的未来意识;等等。
应当指出的是,陈水扁的大陆政策就建立在这种分离主义和台独意识的基础之上。由此不难想见,已经掌握了台湾最高权力的陈水扁,绝不可能在其四年任期之内,只是消极地等待台独的机会。这意味着,陈的两岸政策除了上述消极的一面以外,还有积极的或有所作为的一面,那就是“不打慢独”,亦即在台海不发生战争的情况下,以相对缓慢的方式逐步推动和落实台独,其要点大致如下:
●放弃李登辉在1996年就职演说中提出的“经营大台湾,建立新中原”的口号,也就是放弃追求统一的国家目标,而以“福尔摩沙之子”或“台湾之子”的“光荣”与“梦想”代替之;
●扶植台湾本地的民俗文化,树立以台湾本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意识;
●拒绝“一个中国”的原则,以泛和平主义的诉求为旗帜,要求北京无条件放弃使用武力,并以此作为两岸进行包括“三通”在内的实质性谈判的前提;
●打人权牌,在国际社会对中共开辟“人权战场”,以便在将台湾问题进一步国际化的过程中,更广泛、更有效地向国际社会推销台湾,孤立北京,同时尽可能地以人权之争来冲击和淡化两岸之间的统独之争。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设使我们拿李登辉1996年的就职演说与陈的演说作一番对照,相信任何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说,李登辉在其一十二年的任期内,只是逐步揭开了台独序幕的话,则从陈水扁正式上任的五月二十日那天开始,台独这幕大戏便正式开场了!不管中国大陆打还是不打,台独的戏都将一幕幕依次上演;区别只在于:“不打慢独,打则急独”。这乃是陈水扁及其所代表的民进党人的既定方针。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预言,在陈水扁任期之内,根本不要指望在和平的条件下,两岸关系能有什么实质性的正面进展;甚至连陈水扁一再表示有浓厚兴趣的两岸“三通”,也很可能如同当年李登辉曾经大呼小叫的“和平之旅”一样,都不过是说说好听话而已,当不得真!事实上,新上任的台湾陆委会主任蔡文英女士日前已经有言在先:“三通”不是无条件、而是以大陆放弃对台使用武力为前提的!──你想,这样的前提条件大陆会接受、能接受吗?
既然台独已经正式起步,那么不言而喻,两岸关系也就开始进入了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空前高风险的时期。所谓高风险时期有一个最重要的指标,那就是:在此一时期,“一个中国”的原则已经成为两岸当局之间争执的焦点;而中国大陆因此也已经退到了最后的底线,实在是已经无可再退了!在这样的情势下,如果北京当局还不想或不能为统一而战,我想,它除了在适当时机为两岸的政治谈判制定并公布时间表之外,似乎也很难再有什么别的作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