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时爱读书,图书馆里大大小小、中英文的书基本上是每星期两本,以至于后来图书馆里书架上休闲的书几乎都被我翻遍了。爱读书自然免不了到书店里去看图书馆里没有的新书,看不够了只好从伙食费里扣出钱来买。书看多了就把书当成了最好的朋友,临毕业的时候多数同学都把书论斤卖掉了,唯有我舍不得,傻兮兮地把一大箱子百来斤的书籍从学校扛回了数百里之外的老家。
本科毕业后虽然也一直呆在学校里,却一直为了生计做着各种各样或者徒劳或者被迫的挣扎,读书的心也就慢慢放淡了。转眼本科毕业就是十年了,毕业后看过的书,除了必须的科技书籍,加起来似乎还没有以往一学期看过的多。现在想来,当初看书多无非因为两点:一是有时间,除了上课和做运动,能用来看书的时间实在是很充足;二则诚如古人所云“开卷有益”。读书的动力,当时对我而言,主要是从前人的生活经历中领悟我不曾明白的人生道理,希望将来能避免走前辈们已经走过的弯路。话虽这么说,后来的经历证明了我这个愿望是注定要落空的。十年过去了,回头去看的时候,发现自己一样需要重复着千万个平凡人已经有过的挫折和不幸。书籍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通过往昔折射当今生活的一些道理;而更多的时候它们只是一面观后镜,无法正确预测前面的道路。
而读书所带来的一些好处,也一样是我没有想到的。首先是书读多了,杂七杂八的东西都知道一些,虽不至于博古通今,但是至少可以触类旁通,理解新东西更容易一些。见证的东西多了,慢慢学会了不仅要从正面和反面看一件事情,更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们。知道了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没有简单的黑白和对错;很多情况下正义与邪恶并不一定有一个明确的的分水岭。大家平时所推崇的心胸开阔,用英文讲叫“open-minded”,其实也不是主观上愿意就可以做到的,也不会因为知识和学历的增加而水到渠成。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现下很多的高学历的人仍然脱不了“与自己意见不合便要一棍子打死”的毛病,再比如你自己抵制日货未必就意味着你见了中国人买日本车就想烧掉那部车。另外,读书使人安静,让人学会独立思考。读书四年,潜移默化中我从一个毛毛糙糙,鲁莽冲动的人转变为一个沉着冷静的人。
时光荏苒,如今别人提起那些熟悉的书名的时候,我甚至有时候已经回忆不起那些主人公的名字。前几天打电话回老家,无意间提到以前搬回家的书籍和读书笔记,母亲说一直装在两个大口袋里,挂在客厅里的横梁上。因为书太沉,这么多年下来悬梁已经有些弯曲,必须取下来。母亲问我如何处理的时候,我有些犹豫。想了想,我让母亲把那些书分给了正在读书的侄儿侄女们。而那些笔记我本来是要烧掉的,母亲说烧了可惜,她要挑那些纸张好的纳鞋底;剩下的她觉得烧掉了还是可惜,我居然同意了把它们当废纸卖给了收破烂的人。其实也无所谓,那些青春的见证,究竟是被人读了还是被烧掉了还是垫了鞋底,于如今的我都没有太大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