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还是回去,这是个问题吗?
也许,倒转去十年或十五年,对绝大多数旅美华人和留美中国学子来说,回去,还是留下,并不是个问题,因为那时候,中国和美国完全没有可比性,中国在各方面都大幅度落后于美国,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差异都相当大,只要有可能,谁都会想办法留在美国。然而现在,情况已经不太一样了。
大年初二,因为私人原因,湘君向公司请了两周假,出国七年来和家人一道第一次回国探亲。这一回国,回去还是留下的问题便提到了我们面前。
到北京时,来接机的是一位在国务院某直属机关工作的朋友,开着自己买的东方雪铁龙私家车。朋友的太座在一家公司任副总,收入不错,他们能自己买车买房。他们新买的公寓房在亚运村附近,我们去看过,装修的十分舒适雅致。公寓24小时供应热水,空调,暖气,煤气一应俱全,生活的舒适程度应该说与美国一般居民不相上下了。就是这位朋友,极力怂恿我们回国发展。朋友在国内路子多,关系广,让我们回国和他一起干,并给我们举了许多回国发展的成功例子,让我们大为心动。
国内这几年变化真是很大。新闻报道说,中国的轿车销售量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加。车多了,路也修得多了,北京的车道已修到了六环,全国的高速公路也已逐渐形成网络。我们在北京呆了几天,逛逛商场,到处看看。因为孩子吵着要吃麦当劳,便去麦当劳吃了一次,是西单商业区地下室那家。好家伙,近百个座位,居然要等座,在美国去麦当劳的次数也不算少,可从来没见过这阵势。听说这家麦当劳每天都是这样,要是让麦当劳老板看见这情景,怕不要笑歪了嘴?我们好容易在靠墙的角落等到了个桌坐下。快吃完时,看见服务员将旁边一张刚空出来的桌子收拾干净,安排一家老外坐上去,毫不理会旁边两位已经等了很久的中学生模样的小姑娘。我们很是不满,便赶紧起身让两位小姑娘坐到我们的桌上来。
因为三岁的儿子想坐火车,我们便乘火车回老家,软卧。因为是年后,乘客不多,包厢里就是我们一家,很舒适,孩子进进出出,在过道上跑来跑去,十分开心。乘务小姐也是漂亮且友好。以前乘火车,最怕的是有人在车厢内吸烟,这次湘君还特地到硬卧车厢去看了看,无论硬卧软卧,都没有人吸烟。总之这一路十分愉快,感觉相当好。
从北京到太太的家乡--赣西的一座小县城,以前需二十多个小时,现在只用十六个小时就到了。县城的规模比七年前大了差不多一倍,街道更宽了,楼房更高了,新建的一条沿河路极具规模,可与大城市相比。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以前满街的自行车已被满街的摩托车取代。县城附近的农村,摩托车基本普及到每家每户,我们去农村亲戚家拜年时,下雨天,看见一辆接一辆的摩托车载着一家三口或四口,一张雨披覆盖全家,在乡村小路上蜿蜒而行,形成乡间一景。也许是摩托车太多了,县城街道上空气很差,下雨天还好,一到天晴,满大街灰尘弥漫,走在街上,儿子总说:“I smell something. ”
在太太的亲戚中,哥哥和姐姐都在市里买了商品房,而且装修的很舒适。哥哥的两个女儿,小的在上海同济大学学广告艺术,用着自己买的手提电脑,老大在广州星海艺术学院学声乐,她用的数码摄像机比我们带回去自用的摄像机档次要高得多。在我们见到的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中,几乎人手一部手机,难怪一位在摩托罗拉中国公司任政府关系经理的朋友告诉我们,摩托罗拉给他们一年的公关经费就达二百万美元,他们的确在中国赚海了。
这次回家,太太见到了母亲,生病的父亲和其他亲友,湘君也见到了阔别七年的母亲。在家的这些天,亲情浓的化都化不开,这是在美国怎么也体验不到的。唯一让人无法消受的是每天油腻腻的宴席和南方冬天湿漉漉的寒意。
这些天里,是否回国发展的问题一直萦绕在我们心中。回去,有自己熟悉的亲人,朋友,和文化氛围,可以开展自己的事业,但也要忍受关系网,官僚主义以及远远比不上美国的自然环境;留下,有舒适和安宁的生活,但要忍受远离亲友的孤独和落寞。湘君相信,回去还是留下这个问题也会萦绕在越来越多的旅美华人和留美中国学子心中,尤其是在美国经济状况不佳而中国经济欣欣向荣的时候。湘君无意在此说明究竟是应该留下还是应该回去,只是觉得这个问题的出现本身就让人十分欣慰,看看网上那些关于回留问题和中美比较问题的讨论就知道,那么多人关心回去还是留下这个问题,就正说明了中国在发展,在进步,在迎头赶上,回去,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真实的选择了。
留下,还是回去,这是个问题!
2003.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