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在中国戏剧舞台上,有两类题材最为流行,一类是才子佳人,一类是帝王将相,目前中国的影视节目也是如此。若是才子佳人加帝王将相则更是火暴之极,象《还珠格格》。帝王戏若拍得好,总会有人看,现实生活太平凡,太单调,人们喜欢在影视中看看帝王的生活情形,在想象中过一把帝王瘾,也是可以理解的,何况中国有几千年的皇权历史,皇权意识早已深入骨髓,对皇权的迷恋已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浓浓的心结。
其实,仔细想想,王权意识也并不是中国人独有的,西人心目中也有王权意识,只是若隐若现,不象中国人那样强烈。前两年有一部美国电影叫做《公主日记》,说的是一个本来普普通通的美国女孩,突然被发现是某个子虚乌有国家的公主,典型的西方灰姑娘式的童话故事,说明西人也有与中国人类似的王权心结。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乌有国女王(王后?)的座车在美国的大街上上发生交通意外,与人发生争执,女王要赶时间,情急之下,亮出自己乌有国女王的身份,并当街授予对方乌有国爵位,对方立即转怒为喜,美滋滋地当街跪下接受女王的封赏,周围观看的人群也是欢声雷动。这个情节虽是搞笑,但也看出西人对王室,爵位之类的东西还挺上心。
这也难怪,西方国家也都经历了漫长的王权社会,反映王权的各类文学作品也是多如牛毛,别的且不说,就说英国古代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题材除了才子佳人,也还是帝王将相,这点与中国戏剧如出一辙,其中直接写国王的作品 就有《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二世》,《理查三世》,《约翰王》,《李尔王》,《辛白林》等等,如果不是生也有涯,精力有限,他也许会将他那年代以前的国王都挨个写一遍。其他许多作品虽不以国王为主但也与国王有关,象《哈姆雷特》,《麦克白》,《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等。国王文化自然会熏陶出王权意识,何况直到今天西方儿童浸润其中的那些童话故事又有几个没有公主王子呢?灰姑娘,白雪公主,海的女儿,小王子,青蛙王子等等。前两年有一部获奖的动画片《史瑞克》,里面的反面人物如果要想成为国王,就必须娶一位公主。虽说是童话故事,也说明了王室身份在西人心目中的分量。
如今,王室在西方大多数国家已成为昨日黄花,即使现存最大的英王室,虽说英王还是所有英联邦国家的最高元首,但权势也日渐衰落,经济也日渐困窘,必将逐渐成为“一个王朝的背影”。即使如此,人们依旧对英王室给予极大的关注,狗仔队以猎取王室轶事为生,王室新闻充斥各种西方媒体。1981年,二十岁不到的平民出身的美丽姑娘戴安娜与查尔斯王子结婚,这个灰姑娘童话的当代现实版在世界上引起轰动,似乎一下子拉近了王室与普通人的距离,本来,英王室沉闷,枯燥,乏善可陈,美丽娴淑的戴妃的出现,不禁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狗仔队有了新的值得追踪的对象,公众有了新的兴奋点,兼有王室与平民两种身份的戴妃从此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戴妃也不例外。戴妃的死,对西方社会,不啻是晴空霹雳,闹出来的动静之大,让国人不可思议,也不知有多少人从此失去了心中崇拜的偶像。戴妃固然优秀,但她的优秀一定要加上王室的身份才能牵引世人的目光,没有王室,戴安娜就永远是戴安娜,永远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永远也成不了现在人们心目中光彩夺目的戴妃。从这点来说,戴安娜是幸运的,她能够进入王室,并借此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身影。戴妃走了,走在青春华年,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永远是那个美丽娴淑的戴妃。
戴妃走了,英王室终于松了一口气,但公众眼前却永远地失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最苦的是那些狗仔队,从此又不得不只面对那枯燥沉闷的英王室了,无奈之下,只能收集一些大小王子们拉屎放屁的琐事来满足公众心里残存的最后一点王权迷恋。
二00三年七月二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