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台湾的“倒阁” 俞力工 27日台湾罢免总统案投票揭晓,结果119票赞成、14票无效,88票弃权。由于无法超过2/3多数,罢免案遭否决。阿扁尽管护住了宝座,但就“不出现一张反对票”的结果看来,也算是中西宪政发展上的一大笑柄。
泛蓝一方强调其阵营内“没有发生跑票现象”、悉数投了赞成票。泛绿则为了防止“跑票”,而刻意安排所有绿营成员不参加投票。如此一来,有意倒扁的泛绿立委,等同遭到绑架、“自然”丧失投票权利。至于那14张无效废票,大多数来自李登辉的台联党,其用意不外是,既不愿表示支持阿扁,又不愿看到泛蓝得胜。
这次罢免案,没有泛绿内部造反,根本不可能通过。因此,泛蓝所期待的“由吕秀莲带头造反”的局面,并没有出现。
罢免案的倡议者,原期待罢免立案后“会鼓励司法单位大胆深入调查”。这点,显然也是对台湾“泛黑”的司法界的误判。
罢免案触礁后,台湾又在宋楚瑜的倡议下,酝酿“倒阁”;而国民党马英九一方则声称“要细加研究”。笔者6月4日在《析阿扁的四条“出路”》一文中,曾分析“倒扁”的四种可能性,其中,即谈及“倒阁”的可能性。
所谓“倒阁”即是指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只要半数以上立委通过,阿扁即有两种选择:一是重新任命行政院长并命其组阁,但新任命的行政院长可能不为立法院所接受;一是解散立法院,并进行立法院重新选举。如果泛蓝势力能够取得2/3席位,则此时再提出罢免案,即有成功罢免阿扁的希望。
如今看来,“倒阁”一途成功希望也极为渺茫。原因一是,台湾民众未必认同此举,因为罢免案可说是阿扁咎由自取,而如今泛蓝推动的罢免失败后又“迁怒”行政院,似乎难以自圆其说;二是,提出“倒阁”时,立法委员还有一年半的任期。许多泛蓝立委还想利用不多的时机,凭其特权多捞点好处。如果国会提早解散,他们便即刻失去现有的机会。另外,依照新规定,下届立法委员人数将减少一半。换言之,多数现任立委均有“无法担任下届立委”之虞,因此便不会愿意为了支持“倒阁”,而先“倒了自己”。三是,即便“倒阁”通过半数赞成票而成立,阿扁仍有不顾立法院反对、借“任命新行政院长”硬拖的可能。果真如此,阿扁完全可以在“行政空转”的情况下,独揽大权,而任何人却奈何他不得;四是,阿扁也可在“倒阁”成立之后,举荐泛蓝中的宋楚瑜或王金平组阁,从而肢解泛蓝阵营;五是,泛蓝势力即刻为了“倒阁”与否,争执不休、反目相向,结果非但“倒阁”不成,还自我瓦解。
昨天罢免案搁浅后,有人即唱出“虽败犹荣”的高调。言下之意,即便罢免不成,也毕竟树立了中国有史以来“首次使罢免立案”的里程碑。笔者以为这是“重形式、轻实质”的皮相之见。以菲律宾为例,就完全可以透过民主形式达到集权社会也无法望其项背的腐败。环顾世界,不论古今中外采用何种组织形式,只要是精英治国,选贤与能,社会便欣欣向荣;一旦政客弄权,必然一败涂地。2006/0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