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这是怎么了?-从《快乐大本营》向少儿节目转型说起
曾几何时,以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风靡全国为标志,一时间,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等为代表的各地新锐节目,把以《综艺大观》、《正大综艺》为代表的老牌综艺节目打得节节败退。但时至今日,老牌综艺节目早已是明日黄花,风光难在。而新锐综艺节目也危机四伏。又是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所谓新锐综艺节目正在向少儿节目转型。也许人们会问,综艺节目这是怎么了,电视台编导们还让不让人看电视?
新锐综艺节目少儿化倾向,显示编导江郎才尽
笔者很少看电视,周末想放松一下,瞄几眼电视,又被学龄前的小女霸着遥控器,只好陪着她看《快乐大本营》。刚开始时还觉得挺热闹、好玩,现在,这档节目正在向少儿节目转变,笔者只好放弃周末看电视的习惯了,而小女依然是乐此不疲。笔者做了调查,被访者中绝大多数少年儿童都很爱看新锐综艺节目。很多家庭在周末选择这些节目也是由于孩子的原因。
看来,这些综艺节目的编导是刻意把节目定位在少儿身上的。君不见,何炅、李维佳穿得奇形怪状,多像一个被审美情趣怪诞的母亲包装出的学龄前儿童。这类节目中的游戏场面,又多像我们儿时玩的各种游戏。刚开始看看还有新鲜感,时间一长,看一些笨头笨脑的明星们出丑实在没什么劲。如今这类节目中又出现了更多小朋友的身影,看台上遍布初中生、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舞台上也请来依呀学语的小宝贝们。他们正在从观众走向舞台,虽然童稚、童趣可以荡涤成人心中的烦恼和灰尘,但这种东西却不宜过多拷贝,时间一久,就成垃圾了,尤其要考虑到对成长中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
本质上,这类节目的少儿化倾向,显示出编导们已江郎才尽。有关业内人士指出,现在的综艺节目形式大多借鉴于日本、港台和欧美。其“综”的特点往往将流行文化中众多元素融合一体,大量运用反常规或“剑走偏锋”的方式吸引观众,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尽相同,许多纯“猎奇”的方式移植到中国后,显得生硬、不合时宜。在照搬照抄方面找不到出路,编导们的江郎才尽是必然的事。
综艺节目的前卫性,让家长们担忧
这类节目正在沦为少儿节目已是不争事实,但有点头脑的家长却不敢长期让孩子看这类节目。一是这类节目中以戏弄人为目标的游戏,对小朋友的引导不利,很多过火的游戏尤其如此。像今年上半年《快乐大本营》播出的游戏“明星全接触”就遭到了非议。节目内容大致为请一位男嘉宾(多是演艺界人士),在一公共场所门口“勾引”三个女孩,并将全过程拍摄后播出。同时请三女孩的男友们推测女友是否会“上钩”。4月1日的节目中,嘉宾是台湾演员张某。游戏结果,三个女孩中,有两位默许了张约其喝咖啡的请求,同时给了电话号码,一位女孩居然在张问其是否有男友时,她断然谎称:“没有。”此时,她的男友正在众目睽睽之下看这段录像。只有一女孩坚决拒绝了张。像种游戏在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看来,会有什么影响?二是这类节目中主持人和明星们穿著前卫、对话也较为开放、服饰较为考究,对辨别力较差的少年儿童的成长无益。有几次,小女指着《快乐大本营》中露着膀子和肚脐眼的女明星问我,爸爸,她穿得好看吗?这是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而对于初高中生们,则无疑会把这些小皇帝们引上追求物欲和感官享受之路。三是这类节目中以儿童为表演主体的节目要慎重对待。其导向性不容忽视。
老实讲,综艺节目本应是定位于成年人的,现在却主要面向少年儿童,实在是一大偏差。这也反映出综艺节目已走进了死胡同。
新锐综艺类节目,正在收割内容苍白的苦果
中国大陆的综艺类节目,以八十年代的《正大综艺》出现为发端,而今历经十几年风雨,《正大综艺》虽然像一位八十老太,老态龙种之势让很多人离开了她,但由于它的知识性,依然能吸引着一批固定观众。而后来崛起的、中央电视台全力打造的《综艺大观》,以央视的号召力,吸引来众多明星大腕捧场,但由于编导对倪萍主持模式的过分偏爱,和观众对倪萍主持模式的不买账,而几乎葬送了这一档节目。在新锐综艺节目中《幸运52》和《开心辞典》为代表的竞猜类节目,在观众中很有人缘。这类节目中,观众运气好的话可以得到万元以上厚礼,而且知识性也可以吸引一大批观众。
纵观这些年综艺节目的沉浮,可以说,节目内容的娱乐性、知识性、思想性(文化性)是立身之本,而偏废了哪一端,就会显得内容苍白,都会迎来灭顶之灾。目前纯娱乐性综艺节目正在收割内容苍白的苦果,收视率在大幅下滑。同时日渐庸俗的综艺节目更受到不少批评。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电视台文艺部总导演叶惠贤说,内地大多综艺节目的创意都是从台湾、香港引进的。这些节目中有的创意新颖,轻松活泼,受到观众欢迎。但有些节目存在着庸俗、不健康的内容。有些节目为了招徕观众、吸引广告商,更是无休止地瞎吹捧,无边际地恶作剧,庸俗不堪,充满色情挑逗的言辞屡见不鲜。港台有识之士也正在疾呼综艺节目要“寓教于乐”。目前,内地电视综艺节目也出现了上述不良倾向。一味对日渐蔓延的庸俗综艺节目放任自流,是对观众的不负责任。
更有人指出,这些庸俗的综艺节目是制作昂贵、贻害不浅的电视垃圾。这种指责虽然片面,但也为综艺节目敲响了警钟。
看来,综艺节目要避免少儿化、庸俗化倾向,已是别无选择的选择,但它们又向哪里去呢?前路实在不能看好。 二○○○年十二月十四日星期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