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专栏作者
解滨水井
一娴谢盛友
施化核潜艇
小心谨慎张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专栏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蝉赵碧霞
开心雨半窗
木然梦梦
上官天乙特务
圆月弯刀小放
         专栏作者
杨柳岸程灵素
法老王铁狮子
谷雨金录
莉莉小猫务秋
蓝精灵枚枚
有点红妆仙子
         专栏作者
索额图辛北
细烟王琰
水栀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说女说林蓝
任不寐文字狱牢头
         专栏作者
老秃笔尹国斌
樱宁吹雪
少君老郸
白鸽子摩罗
朱健国王伯庆
小尼酒心
         专栏作者
伊可京东山人
润涛阎老么
风雨声望秋
峻峰直愚
王鹏令梦子
老黑猫俞行
 
[ads_url_inside]
 
State Farm Drama
网墨文集
 万维网读者->网墨文集->小尼->正文
 专栏新作
 - 美国垃圾
 - 小尼:中国男人与中
 - 小小昆虫在美国
 - 搬家手记
 - 小尼:纽约的碎片
 - 生活细笔小引
 - 小尼:糊涂的爱

 
 
生活细笔小引

小尼


                    一、初为煮妇

  十几二十岁的如花年纪,常常会对所谓的“家庭主妇”产生一种可怕的联想。觉得她们永远是衣衫不整,在厨房里被油烟熏得满脸汗腻,蓬头垢面。家事做完,只能往电视机前一坐,什么都不去想了。

  少女时代向往的是一种天马行空,悠然自得的生活,永远不想陷入这种柴米、子女的局促小家子人生。

  那时从未想到,一直认为“君子远庖厨”的我,有朝一日也会走进厨房,卷起袖子,把头发扎到脑后,系上围裙,洗剥切拌,蒸煎煮炸。于是才知道,吃一顿饭原来这么不简单。也许舒坦的日子过多了,吟诵着“朝饮兰芝之坠露兮”或“饱食修竹何妨肉”之类的诗句,并自以为仙风道骨,空灵脱俗。在国内的时候,没有什么想吃而吃不到的东西。家里,父母买菜时常先问我爱吃什么,而街边的小摊,夜间的大排档,副食店琳琅满目的点心零食,一应俱全,现在思及都有些垂涎欲滴。出国后,这一切特权都没有了。为民生问题,开始学习烹饪。起初也曾手忙脚乱,怨天尤人,后经高人指点(朋友中两个台湾女孩的厨艺堪称一流),逐渐发现煮饭做菜并不总是枯燥繁琐,在菜肴中拌些爱心,加些慧心,洒点耐心,其过程也可以是变化多端,饶有情趣的。三年前父母来探亲,看着我精心构思制作的一席晚宴,十菜二汤,妈妈激动得哭了。

  尤其,当一切收拾妥当,菜已上桌,筷子也已摆好,就等饭盛了就可以开吃。这时,将电饭煲一启,浓醇的饭香四溢,令人不禁频频深呼吸。以前不曾察觉饭香这么沁人心脾,因为我通常不是第一个开锅的,总是父母盛好了再叫我,即使是,也常因被零食撑饱了,嗅觉不再发挥什么作用。。

  初为煮妇,最高兴看到的是一桌饭菜被朋友们一扫而光的时候,当然再加赞誉之辞,更是喜上云端。当饭盛好,我感到特别功德圆满。酒足饭饱之后,朋友们争着洗碗善后,惯出了我这种吃饱了就没我事了的坏毛病。以后,洗碗的光荣任务只有留给将来的另一半了。

  二、垃圾之战

  每次,清理完东西,便有蜕去一层皮的感觉。

  隔一阵子,就得清桌面,清抽屉,清衣橱,乃至于书柜。否则,总会感到自己在诸种万般的事物之中失陷,被重重围困,难以脱身。

  一片片纸张,两年前看电影的存根还在,却偏偏找不到上星期才收到的信用卡帐单。

  一件件衣服,蜷缩在箱底,三年未用的丝巾都出土了,昨晚预先想好的,今天参加朋友聚会的蓝衬衣却遍寻不获,也不记得,是否拿去干洗了。

  一本本书卷,俯首即是金玉良言,准备引用的那一句,却怎么都想不起是藏在哪一个册页间。那书,也说不准是否借了人。

  生活中常会出现这样小小的烦恼,因为事属细微末节,你就不能呼天抢地。在国内时我总是虚张声势,让父母忙进忙出,进行“地毯式”的大搜查。人在异乡,碰到此等事情,心中特别有种无法喧泄的气闷,日积月累,这些看似微末的不如意,不称心,如同铁锈般,把寻常的生活侵蚀得黯淡无光。

  终于有一天,忍不住要翻箱倒柜,将所有零散纸张一一检阅。急需的那journalclubpaper,芳踪渺杳。但,也一定别有收获,一个遗忘多时的电话号码原来夹在卡片折缝里;也一定别有所失,一张免费去听音乐会的票,日期已错过了,有一张50%off的coupon,当时以为要许久才到期,如今一看,三个月以前就该用掉了。

  失去时效价值的断简残张,一会儿就塞满了垃圾袋。桌面的河山收复了,抽屉的次序还原了,长长嘘口气,仿佛又找到了生活的正轨,可以一路轻盈行去了。

  另一个垃圾的温床是衣橱。女孩子对衣服的占有欲简直是登峰造极。没有妈妈的唠叨提醒,我更是肆无忌惮。很多衣服商标价格还在,挂在那儿看久了就厌了腻了,又过了可以退的日期。买衣服就为一份焕然一新的快感---在周而复始的苍白日子中,加一些惊喜的色素,也给千篇一律的自己,再一次改头换面的机会。

  衣橱里存货越来越多,反而想穿的越来越少,而没有破没有旧,当然扔了可惜。但是不想穿没有用,与垃圾并无二致。父母来探亲时精挑细拣带走两箱。临行前免不掉妈妈的一顿训斥。

  这几年累积下来,不穿的衣服又开始泛滥成灾,朋友们知道我的购买欲是“周期性发作”,碰到公司捐东西或作抵税之用,经常来到我这儿,我也总可以整理出大批衣服,大包大包地让他们带走。看看衣橱,留下的衣服都是自己心爱的,脑中清清楚楚什么场合该穿哪件,什么款式该配什么饰物。自己又成了衣服的主人,好不轻松自在!

  只是,按捺不住的新的购买欲又会在一段时间的平息后卷土重来。

  三、那只箱子

  在美国,学会了割舍,包括感情。

  只是,几经辗转迁徙,那只伴我出国时的特大号黑箱子,却一直没扔。

  记得临行之前,望着那鼓胀的,快要扣不上的箱子,我突然觉得,奔赴前程是个太伟大的名词,我只是真真正正要离家了。

  成长的岁月,也经常臆想离开家乡,四海遨游的种种。那时,心中总是充满了跃跃欲试的豪情。一直都生活在武汉,没有真正的离乡背井过,而在展翅的前夕,我竟犹豫了。那只箱子,难道承载了我生命的全部?

  回到自己的房间,再看最后一眼,满架书册,CD磁带以及玩具装饰,这些使我生命丰盈的东西,使我有能力凌空而去的东西,都不能随我而去了。

  离别原来意味着割舍,得失的界限原来如此模糊。我怅然扣上了箱子---过去,是再也扣不进,带不走了。

  多年来,这只大黑箱子随我在美国搬动了许多次。它当然已不再是我唯一的箱子,但仍是最大的一只。旅行开会拿到是小巧轻便,美观时尚的,在美国买的小箱子。这只大箱子便用以存放些日常难得一用的物品。每次,当我必须收拾这只箱子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又将告别一段生涯,一个城市或是一些朋友了。

  那不再崭新光亮的表面,还有黝黑的塑料皮面上也有了皱痕,像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似的。但是,它依旧坚固可靠。因为大而厚,我常常把各种东西往里塞,包括书籍等重物,然后往上用力一压,甚或一踩,以便拉上拉链。那拉链也极牢,尽管我死命堆东西,它从未被扯坏或开裂。反而是其他外表好看的箱子,我得小心翼翼,否则难保它们不在关键时候掉链子。

  所有的告别都是伤情。但我再无最初离家时那般留恋的心情。不知是因为箱子够多了,带得走可留恋的事物,还是因为心肠够硬了,不觉得离别是难忍的割舍。每次搬家,也不再象最初离家那般,充满对新生活的期望,反而经常感到些许无奈,似乎永远没有地方能落脚。年少时以为,一只箱子走天涯是潇洒浪漫的游子情怀,却不曾体会,那也可能是令人疲倦的,无根的漂泊。

  四、旅行流浪

  喜欢旅行,期待有一天能跨越四海。

  我是典型的城市人,长长地生活在固定的环境里。拥挤、威压、局促。极欲挣脱,却不知所然。在故乡武汉,一直都活在一种酷热浮夸的情绪里、脾气很坏。

  旅行,象一束亮光,照亮了黯淡的生活。

  独学无游,必成井蛙。在国内时,经常与好友三五成群,结伴出游,去的地方不远,可父母总担心我水土不服,安全有误,一万个不放心。加上学生时代囊中羞涩,捉襟见肘,一路行来,有窘迫之态而无洒脱尽兴之感,自然也就感到格外意兴索然。

  真正的旅行,是来美后一种展开生命的眼界和风情。无论是开车与飞行,行进之间,渐渐不去计算旅行的距离,有些飘飘然,那种松弛散漫的心神荡漾里,有一种迷醉。

  但是对于方向,到美国后我才发现,自己是个相当低能的人。很难把一张阡陌纵横的地图看得一帆风顺。常常有山穷水尽,一愁莫展的情况发生,好在紧要关头,总有英雄出现,拔刀相助,如有朋友同行,知道我的弱智,不会劳动芳驾,我倒喜欢开车,有人给我看路,峰回路转,指点迷津。不亦乐乎!

  喜欢旅行,但不再向往流浪。流浪诚然是一种浪漫(为什么流浪和浪漫都有一个“浪”字?)也是一种浪费,流浪的不安仿佛充满生机,实则只是茫然。而我爱秩序,从生活的秩序,思想的秩序到写作的秩序,不到执迷的程度,但有起码的要求。

  旅行的诱惑,在时刻的行进之间,知道在往哪一个地方去,而且有目的地。旅行,除了带给我休息与解放,每次都会勾起种种心绪,在回来以后久久不能平息。或者,这种摆荡的心情是每个旅居异乡的游子都会有的吧。这样想想,也就很快从那种心绪中解脱出来,开始在这个充满竞争和不确定的土地上继续呼吸,生活和工作。

  五、伪装之累

  人活着其实那么希望被喜爱,希望得出乎自己的意料。在实验室,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加上天生的惰性,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却总要装作很忙。其实可以认真办事,但是因为手脚快,喜欢到时间紧了再赶,到头是功夫全花在假装忙碌这件事上,想来可笑,潜意识里总想让老板认为我是一个workhard的人。

  去Armani专卖店,看到一条及膝短裙,眼前顿时一亮,看了价钱以后发现太贵,根本不可能买。还是忍不住拿到试衣间穿在身上臭美一下,出来时还要跟店员说,裙子的下摆太宽,显得我太瘦。人之常情,希望人家觉得你有钱,慷慨,和善。

  大概来美后人人都有这样的经验,电话里已不想听朋友唠叨了,怕人家发现你的不耐烦,反而应和得更积极,结果对方讲得更是没完没了,恨不得聊他个通宵。

  还有一个在乎我的人,我的一言一笑都牵动着他的情绪。他不常说话,独来独往。不计回报地对我好。我却总觉得他很容易受伤的样子。当他的眼睛和我对视时我会隐隐不安,我的言语和行动都变得很小心,他眼中的期待将他悬荡在欢喜和悲伤之间,如此脆弱,我不想伤害他,但不知怎么做,虽然没有真实深刻的爱恋,却有着一份固执纯粹的美好。彼此就这样戒慎恐惧,小心翼翼地交往。

  在很琐碎的生活动作里,我常常以这样一种无法控制的幽微姿态伪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