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八月份在“Donotcalllist”上登了记,10月份开始,我真的没有再收到任何骚扰电话了,这一重大决策对于象我这样烦接电话的人可谓天降洪福。来美数年,我最讨厌的事情就是接电话.电话铃一响,那震颤高调,那频率,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对耳神经强烈地振动和催促,真是让人不得安宁。最烦人的,要算深夜空屋万籁俱寂,你正有美梦萦绕,突然电话铃声大作,如雷贯耳,直捣你的心脏,恨得你咬牙切齿,从此睡意全无,这要命的电话!
电话,真是现代生活的索命催魂铃.电话线的天网恢恢,株连所及越来越让人觉得时空距离的狭小,我们不但遭人催魂,更往往催人之魂,彼此相催,何时了了。电话作为新生事物走入家庭时,我也持续亢奋一段时间。89年家里刚刚装电话的时候,我可以在寒夜瑟瑟发抖,牙齿打架的情况下站在客厅和同学聊到转钟,全家只有电话一部,那时最大的梦想就是在我卧室床边有一电话,那样我就可以用棉被抱头和同学聊通宵了。如此乐此不疲持续了也有二三年.准确地说讨厌接电话发生在出国之后,累了一天,晚上回家的主要事情就成了接电话.电话之多,有时竟达三十几个!刚开始时,索命催魂铃一响,我总是条件反射地一弹而起,赶快去接,要是不接,它就跟你没完没了,那高亢而密集的声浪,锲而不舍,象滔滔江水源源不绝地卷来,最后只有装了个callerID,先过滤一遍再说。
绝望之余,不禁悠然怀古,想到没有电话的时代,这世界多么单纯,生活又多么安宁。至少房门一关,外面的世界就闯不进来了。古人鱼雁往返,一个回合短则旬月,长则经年,那天地似乎宽阔许多,“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那时如果已有电话,清灵旷古的五言绝句恐怕一句也吟不出来了。古人在功名之外有许多放达心灵的休闲方式,结发夫妻西窗剪烛,灞桥伤别折柳相赠,香囊暗解,罗带轻分,人家就连有宽衣解带同床共眠这些事都诗意十足,可是现在,有了电话,Internet,谁还剪烛,折柳,千里姻缘一“线”牵,你们就“聊”吧.信息时代什么东西都要节奏效率,随手都是电话,还有了手机,完全是枚定时炸弹。我越来越羡慕古人的生活,因为山高水阔,才会有离愁别恨;因为离愁别恨,才会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切经过积累沉淀之后,心灵才会细腻多情,精神世界才会得到提炼丰富,才会使简单的“重逢”“邂逅”璨璨生辉,在文人眼里才有春草带恨远水含笑。那时候,要送消息,只有写信。比起电话来,书信的好处太多了:首先,写信读信都安安静静,不像电话那么吵人;其次,书信有耐性而且持久,即拆即阅,以后也可以随时展读,不像电话那样一呼一应,一问一答,咄咄逼人,“星期五有没有空?那么,星期四行不行?”这种事情必须当机立断,沉吟不得,否则对方会认为你有意推脱。相比之下鱼雁往返善解人意多了,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象电话来时登堂入室,迅铃不及掩耳。最为可恶的是以前的男友经常回国出差,我的清晨是他的夜晚,时常是从浴室里气急败坏地裸奔出来,去抢听筒,听他讲完之后,全身泡沫已干,身体发涩,心情恶极。后来发现自己can’ttakeitanymore,只有吹灯拔蜡。
电话动口,书信动手,其实写信更见君子之风,既古典又浪漫。在高人雅士的手里,书信成了绝佳的作品,进则可以辉耀一代文坛,退则可以愉悦二三知己。但自电话普及之后,朋友之间互传心声,久已勤于动口不动手、敲击电脑键盘的e-mail,不是我心中的书信,我喜欢手写,不爱用电脑,象一个拒绝现代文明的Amish,手写的字更接近窗外的细雨和自己的心情。字体可大可小,随意变换形体,可以象云一样飘,水一样流,象艾莉斯一样漫游仙境。眼看这种温柔的艺术日渐没落,即使山长水远,也可以两地相思一线贯通。我想情书的年代也快一去不复返了,徐志摩与郁达夫的多情恐也难再。前不久从《华夏文摘》上读了简杨的《很
久没有写信了》.是啊,我的信箱里的垃圾邮件越来越多,朋友的来信越来越少.但是,如果能够,我还是会尽量提笔.至少,我会一如既往地写信给我的父母,见信如晤,这种方式只能留给他们和我生命中,极少的一些永恒而灵犀一点,脉脉相通的朋友.
当然,话又说回来,电话不是完全一无是处,至少即呼即至,遇到急事,一通电话马上搞定,书信是万万行不通的。
在节奏舒缓的时代,一切都那么天长地久,缘起不灭,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焦仲卿自挂东南枝,爱情如此,友情亦然。在商品经济的现在,一切都即生即灭,随荣随枯,漂亮女硕士征千万富翁,英俊小伙求百万富婆,一切的一切都成了车载斗量的消耗品。长空千古,浩渺青辉。我更喜欢让一切都保持一点距离和神秘,留一点余地给自己。对于电话和书信,我的选择当然是书信,那些海内海外,网上网下的朋友,不要给我打电话,给我写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