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住女儿的手
这些天为搬家整理档案杂物,翻开一本本记录以往岁月的相册,时光飞速流转的感慨自然是免不了的。尤其是看着女儿一年年长大,从吃奶的孩子到亭亭玉立的少女,她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场景,与我们、与亲友、与同学留下了无数张合影,勾起了我们养育她成长的每一点回忆。
女儿是在我们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来到人世的。所谓条件不充分,主要是指刚从学校毕业,经济基础还很薄弱,也还没轮到排队分房的资格,我们住在大院研究生楼里的单身宿舍,一切都是因陋就简。她就在那栋楼里伴随着起床号、出操号、熄灯号开始了标准化的军营童年生涯。现在想起来,她的个性比较严谨自律,注重效率,有计划,时间感强,这会不会与长达九年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相关?
把她的照片集中起来看,有一个共同点:很多张室内合影,无论是与姥爷,还是与舅舅,或者与来家里做客的阿姨、叔叔,她要么是捧着一本书在读在讲,要么是与对方下棋,神情总是那样的专注,似乎全未受拍照的影响。不少朋友问过我是怎样培养她学习习惯的,每次我都会很茫然。因为我实在没有“培养”过。没有所谓的胎教,没有制定过什么规划,没有限定过她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养她确实一直都很省心,不是现在大了以后才省心的,是从小就省心。她爱读书,爱思考,我想原因可能是因为家里本来就比较多书,而我们家族及交往的朋友好象也是读书多过玩乐的。如果这就是所谓的遗传或身教,那就算是这个吧,除此之外,我想不出别的原因。
我和先生曾目睹邻居养子过严,为儿子习琴而大发雷霆、闹得沸反盈天的场面。所以一怀上她,我和先生的共识就是:让她自由自在地活着,绝不培养任何所谓的“特长”。她自小长得很漂亮,邻居、同事劝我们送她学歌学舞学琴学艺,我们全都笑而不纳。直到她上小学后的某一天,她很委屈地问我们,为什么不象其他父母一样送她学一门甚至几门爱好?我们才玩笑着问她想学什么?她选择了钢琴,那时她已经七岁了。这可能是女儿至今对我们最不满的一点:都是让你们把我耽误了!害我七岁才开始学!
当时为了省事,也不清楚她的兴趣会持续多久,所以就近在大院里找了一位钢琴家教,价格便宜,也很方便,不用接送,她自己走过去就行了。对她的学琴,我们如同对待她的其他功课,仍然是放羊一样,从来不管不问。直到一年半之后,老师把她送上北京电台的音乐播音室,通过无线电,让其他小朋友听到她的琴声,又把她推荐到军内少儿八一会演上台独奏,我们才知道她已经算一个学得不错的钢琴学生了。
女儿的这位启蒙老师后来因工作变动,没有时间再教她。我们也没再费力寻觅其它老师,而是跟着她的师姐,一位已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的女孩儿(她母亲是调音师,也帮我们调琴)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学着。这位女孩儿自己也很忙,时间不固定,大概过了几个月,因不时要准备比赛,就不做家教了。女儿就此“失学”了一年半。这又是女儿对我们很不满的一件事:你们怎么就一点不着急,不帮我另找一位好老师呢?
然后,我们就移民出来了,刚开始租房住,不能有钢琴,我觉得就此断了也好。那时因为我们在国内太不重视女儿的教育,她的英文从来没找过家教或上过补习班,小学三年级开始在学校学公共英语,只会极少的单词和句子,刚来时做评估,老师直摇头。听人说有些孩子在ESL班一呆就是好几年,而且出来后还是不大能跟得上本年级的英文课。女儿在国内当惯了优秀生,受不了ESL的另类对待。我那几个月正忙着自己适应,又是考驾照,又是找房子的,根本没时间管她,也就是在她情绪最低落最没自信的时候与她谈过一次话。记忆最深的是这么一句:“你是非常聪明的孩子,语言只是工具而已,学会了你就不比任何人差。”我把国内带来的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三册书及磁带交给她自学就不管了。
结果她在ESL读了三个月,就要求出来,老师测试后大为吃惊,问我给她请了家教没有,又问我怎样带她读书的,老师看我的神情显然很佩服的样子,我却有无功受禄的惭愧。她就这样以平均成绩跟上了本年级的正常课程,一年之后,各科都取得A及A+的优秀成绩,并在下一年度,英文数学同时晋入高一个年级的快班学习。现在当然更是游刃有余,样样拔尖了。
还是回到她的钢琴。我以为她已经没有老师一年半,出国大半年又没有摸琴,兴趣早就断了,就不再主动提及。有一天放学后,她的神情又忧伤又痛苦,她说,这些日子,每逢中午休息时,她就到学校礼堂的钢琴上摸一摸,发觉手软了许多。她几乎是带着哭腔哀求我:“妈妈,咱们买钢琴吧,我想接着学”。当时我因工作之便,认识了一位本地教钢琴的老师,我把女儿带去,请他听一听,看看是不是值得继续学下去。这位老师来自上海音乐学院,曾培养了本地几个十分优秀的少年。他很惊讶我们竟然还没有买琴,而女儿实际已失学一年半了。他说:“你们先买琴,让她自己选一首曲子练上一个月,然后再来找我”。
一个月之后,我带女儿去“应考”,就此成为老师的得意弟子。当时我问老师,她的程度如何?老师答说:她已超过这里业余钢琴考级的十级以上水平,可以直接考演奏家文凭了。老师还说:她的耳朵很好,听音准,而且视唱能力很强,记忆力又超群,应该是学琴的好料子。有一次师母带她去西雅图比赛,路上说起当时她去“应考”的情形,说她弹了莫扎特的奏鸣曲,质量并不算好,但却是自学的,没有人教过,所以给老师和师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前年的春天,我一周三次送她到西雅图与美国西北交响乐团合作排练并公开演出,听到指挥对她的赞誉、看到演出结束后切开烙有她名字的大蛋糕、全团人为她欢呼庆贺时,我才突然意识到,那个闹着要学琴的小姑娘,在我们一家忙忙碌碌的日子里,不经意之间已经长大了!
很多家长都说反叛年龄段的孩子不容易对付。不过,我们倒是没有觉得与从前有何不同。因为“反叛”是要与“服从”相PK的,我们从来没要求过她的服从,没有要求她学这样读那样。固然,我们与她对未来学业方向的选择或对一些世态人情有不同看法,但我们多半只是限于在交流中提供一些参考意见而已。除了要她放下书本,放下钢琴,到户外活动锻炼之外,我们还真是没有要求过任何的服从,她的反叛最多表现在每日锻炼时间及方式的讨价还价上,还算好对付吧,我们的杀手锏是:不锻炼,就不能弹琴!
在我看来,人类总是一代更比一代聪明,家家的孩子看上去都是那样的聪明可爱,比我们这一代不知又强了多少。对这些聪明的孩子们,与其重视他们智商的开发,不如强调情商的锻炼。而良好的情商,我想可能就会在每天与孩子平等友好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形成。朋友型的父母子女关系不仅有益于孩子的成长,其实也有益于我们自身,请握住孩子们的手。
(注:这篇流水帐一样的小文是应那些一直关心她成长的海内外亲友们而写的,希望你们喜欢,并有助你们对她的了解。)
(书于2006年6月阳明山庄旧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