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胡锦涛这样一个将来式的人物说事,有一定的风险,世事多变,一个不好就会被将来的事实掌嘴。不过,象湘君这样的升斗小民,并不肩负指引未来的使命,无论说得对与不对,都不会有太多人在意,所以,就斗胆来胡扯几句。
湘君对中国政治人物人品的评价,主要看公心和私心在其心中的比例,大公无私的人是绝对没有的,如果其人公心的成分大于私心,则对其人品的评价为正,反之则为负。有时候,一个政治人物是大公小私,还是私字当头,在平常年景,不易判断,但在某些紧要关头,却常常能一览无余。比如有人明知自己全退于国于民都有利,可就是死乞白赖不肯退;有人明明低能加弱智,却能装憨卖傻盘踞高位那么多年;有人深感自己很不招人待见,却能硬着头皮,厚着脸皮,迎着众多不屑的目光端坐在高位上,这些人不是私欲熏心又是什么?相反,象朱镕基,在位时干得不错,劝留的呼声也高,可他说退就退,毫不恋栈,这才是真正的出以公心。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据说胡锦涛一直以来都和朱镕基走得很近,其人品应该是近朱者赤。常常有人提起胡锦涛西藏平暴的事,据称胡锦涛平暴开始时,关于平暴的请示还未得到中央的答复,未经批准就在西藏这样的敏感地区动刀动枪,一着不慎,就会影响政治前途,若私心稍重一些,就一定会等中央批准后再动手。而胡锦涛当断则断,敢做敢为,除了说明胡有铁腕的一面外,也显示了他做事能出以公心,敢于负责。此外,中共高层有些人常常有种爱好,就是将这个国家的省,市,部委,军区当成一堆玩具,让哥几个的子女们分了玩儿,一个玩腻了捡更大个的再接着玩。胡锦涛进政治局常委也已十年了,这方面却毫无传闻,似乎也是他为官公大于私的一个注脚。
人品为负的人一定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人品为正的人也不一定就是一个好政治家,比如彭德怀。好的政治家除了好的人品,还得有为政的手腕与技巧。在备位上低调与安分是胡锦涛的政治手腕之一,但在备位上低调的人并不一定继位后也取弱势,比如李登辉。胡锦涛在备位上呆了十年,只要不是傻瓜,就一定会对前任的所作所为认真观察,细细揣摩,然后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一套东西,湘君觉得,胡锦涛在接任时,一套不同于前任的东西已然成竹在胸,要不然,不会这么快就发出了自己声音而且站稳了脚跟,并取得了民心。
观胡锦涛半年多为政,湘君以为,其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他的法制观或者叫规则观,中国很多游戏玩不下去,主要是由于这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们自己往往不在这规则之内,胡锦涛似乎想改变这种状况,于是他强调宪法的重要,出差吃饭自己掏腰包,非典时期自己主动实行隔离等等,希望以自己的行动将所有的人都纳入规则中来。不管其成效如何,他的这种努力是让人赞赏的。即使他的这些做法只是为了权斗,他这一方也是站在历史进步的一方,是我们应该支持的一方。
胡锦涛七一讲话未提政改,很多人觉得遗憾,湘君却觉得欣慰。中国政治太过敏感,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社会上各色人等就会乘机浑水摸鱼,搞得鸡犬不宁。政治改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没办法限期完成,也不能一夜之间就实行多党制或是全国大选等等,还是不要搞出什么政改方案或者是新思维之类的东西来为好。六四以前,中国的政治环境已经是相当的宽松了,而六四一起,反使中国的政治改革停滞了十多年,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信乎!
湘君觉得,中国的政治改革应一种外界无法察觉的方式进行,就象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半叶一样,今天这里松动一点,明天那里松动一点,这样集腋成裘,十数年后,中国的政治进步将极为可观。比如因孙志刚案而导致的《收容法》的废除和因港人游行而导致的23条立法押后,都是政治改革,尽管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国人要争取民主,最好的方法不是那种大而无当又有极大风险的通盘的政治变革,而是每次集中力量对某一项具体立法不断进行冲击,比如《收容法》废除后,可以再集中力量去冲击一下《新闻出版法》或是人大代表选举方面的法规,这样就可各个击破,稳步前进。
当然,这样的改革需要有开明的领导人和始终能保持适度压力的社会力量。领导人这方面,胡锦涛当可期待。
二00三年七月十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