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读书一向随意,毫无系统,一般是逮到什么书读什么书,很少有特意去找某本书
读的情况。我读书其实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读得下去,如果读不下去,我是决不会
去硬着头皮读的,不管它是名著还是经典。觉得自己的这种读书方式,极似陶渊明笔
下的五柳先生,大概这样的人,也是容易被洗脑的人吧。
拿到甘地自传《甘地》,起初以为自己会读不下去,没想到读了几页之后就被吸引住
了。吸引我的,是自传的平易,文字的平易以及由此而显现出来的甘地的个性的平易。
首先打动我的,是他的平凡。
的确,甘地本来是个极平凡的人,决不是个天生的政治家,他天生的能力与才具决不
会超过普通人。他从小羞怯胆小,怕黑,怕蛇,在学校里,除了是个遵守校规的模范
以外,没有表现出任何超越常人的地方。后来在英国留学时,有一次他应邀在一次聚
会上讲话,他居然对着讲稿开不了口,冷场了好半天,最后不得不由别人替他把讲稿
念完。学成回国后,他在孟买开了个律师事务所,经手的第一桩案子,在法庭上,轮
到他为当事人辩护时,他竟然站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一次没人替他念讲稿了,
最后他不得不丢下当事人狼狈地逃离法庭,律师事务所也因此关门。
没错,这就是甘地,一个在羞怯得众人面前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人,最后成了伟大的
政治家,印度的圣雄。
甘地的伟大,不在他的天赋,而在他对真理,对上帝的不懈的追求,在于他追求真理
的道路上最大限度的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为了从里到外洁净自己,甘地终身实行严格的素食主义,只食用蔬菜水果,一生大部
分的时间里连牛奶,鸡蛋甚至豆类都不沾。中年以后还开始禁欲,尽管他承认这对他
很难。
甘地把自己整个身心都献给了印度人民,并且始终把自己当成人民中的普通一员,即
使在他成为全国知名的圣雄以后,为了了解民情,乘火车时,他还坚持乘坐三等车旅
行,这里面有很多故事。
有一次,他要赶赴某地参加一个政治集会,去火车站购买三等车票,售票窗口外,人
群拥挤,根本没人排队,谁力气大谁挤到前面先买(很熟悉的场景哦),甘地是最后
一个买到车票的人。进到站内,发现人太多,他根本就没法上车。最后,他给了别人
一点钱,让人托着从车窗口爬了进去(也是很熟悉的场景哦,让人想到中国春运期间
的火车站)。上了车以后,根本没有座位,他只能站在别人的卧铺旁边,乘卧铺的人
嫌他站在旁边碍事,对他出言不逊,他也只是好言解释。他这样站了好几个小时,直
到有人跟他聊天,好奇地问他姓名,才知道他就是闻名全国的圣雄甘地,赶紧给他让
座,向他道歉。还有一次,他和妻子一起乘三等车旅行,因为三等车没地方洗澡,当
车停靠某站时,他和妻子下车去冲洗,有二等车的乘客认出了他,请他上二等车去洗
澡(火车上还有地方洗澡,俺还是第一次听说,大约是因为印度太炎热的缘故),他
不去,他认为自己买的是三等车票,不能享用二等车的洗澡间。在对方的坚持下,他
不得不让妻子去二等车厢去洗了澡,对此,他非常内疚,认为这是他对妻子的偏爱超
过了对真理的追求。读《甘地》,真正让我感动的地方正是这些平凡的小事,而不是
他领导的宏大事业。
这就是甘地,一个远离了伪善,矫情,庸俗的真正的圣人,一个值得印度人民引以为
骄傲的圣雄,就连爱因斯坦也感叹:后世的人们,大概很难相信会有这样一个有血有
泪的人曾在这地球上走过。
读甘地,也让我对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有了更多了解,我个人理解,他的非暴
力不合作运动的精髓有二:
第一,不合作运动抵抗的只是制度,而不是任何一个个人,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从
总督到不可接触者,都是上帝的子民,都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如果官员犯法,自应
有法律制裁,但不是他抵抗运动的对象。甘地在政治上从来不与任何个人为难,并且
与许多官员甚至总督都是好朋友,如果有什么政治活动,也一定先向负责的官员通报。
这个宗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抵抗运动的阻力。
第二,是绝对的非暴力,只要有暴力的苗头出现,甘地会不惜以立即停止进行中的抵
抗运动来阻止暴力。其实,非暴力就是合法,非暴力不合作也就可称为合法的不合作,
其中合法是绝对的,不合作是相对的,即使法律不合理,也不得违背法律。有段时间,
官方下令,在某段时间内他不得去旁遮普,他就老老实实地不去,一直等到规定的期
限过了才去。有时即使莫须有的罪名,甘地也接受下来,他的名言是:“为了不浪费
法庭的时间,我承认我有罪。”后来台湾李敖在被判刑是也引用过这句名言。
甘地的政治理念深合我心,尤其是他的合法的不合作理念。当我们把建立民主法治的
社会作为我们的政治诉求时,我们所追求的,是法制的精神,任何的违法活动都从根
本上违背了这种法制的精神。在合法的前提下,我们抗争的方式依然有很多,比如不
入党,不入团,退党,退团,不参加政治学习,不学三代表,不看《人民日报》,不
看《新闻联播》,提名自己的人大代表等等,都是合法的抗争方式。如果我们的人民
连这些都做不到,而去指望他们为了民主自由去非法抗争,去坐牢,岂不更是天方夜
谭?
二00五年五月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