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在忍不住了,如果不写出来,快要憋出毛病了。
事情是从我打算为加国老年人义务做点好事开始的。我计划每周抽出一至两个小时与选定的老人为伴,或电话支持,或上门访问。当然,这样做也并不完全是利他,有很多利己的因素: 1、加国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经营老年服务的商机前景无限。我想先做一些实况调研,掌握比较准确的需求特点和服务种类,为日后与夫君或朋友创业预做准备; 2、我喜欢听老人讲故事,作为移民社会的加拿大,老人们来自世界各国(以欧洲老人居多),其人生经历组合在一起,就是一部生动有趣的加国移民史,我想为自己的写作积累更多素材; 3、想到自己将来也会变成老人,预前了解一些老人的心态,争取自己做老人时能够扬长避短; 4、把自己的英文练得更好,争取听懂各种不同口音的英语,同时学会一些我们不常用但人家经常用的词语,遇到受过高等教育的老人,还可以一起讨论看过的小说或影视作品。
我所居住的小城有很多独特性,保持欧裔文化传统比较多,每年都有很多这节那节,这游行那游行的,而且电视、英特网的网络频道都与大温地区其它城市不同。不过,象这样的老人帮助项目可能各城市也都会有吧。基本上它属于政府资助的家庭社区服务机构统管,帮助社区内有需要的老人、妇女、青少年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
我在电话里向该机构的联系人口头做了申请,并大体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对方的态度很热情,表示十分欢迎和鼓励,她说会告诉相关人员与我联系。这样过了几天后,老人项目组(senior services program)的协调员琳(Lynn)给我回了电话,同样是很热情的欢迎与鼓励。她与我约定时间面谈,这差不多又是一周以后。
见面后,琳介绍了机构与服务项目的情况,讲明她们不希望我只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希望长期做下去,但会尽量为我调整安排合适的配对人员,让我们双方都有适应过程,直至两方面都感到舒服才好。她再三强调,如果我考虑好做这份工作,就要长期做下去,最好不要做几个月就退出,她们要我在电话支持服务或上门家访两项中选择其一。我为了更好与老人交流并建立信任与感情,提出可不可以两样都做,这让琳很高兴,她说尽量给我安排。
这份即将从事的工作很简单,其一,每周一至两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给选定的老人去电话,表示问候,听他或她讲生活琐事;其二,每周或每两周一次造访老人的寓所,听他或她讲故事。 我的任务是扮演耐心的倾听者,而最好不要讲自己的故事。当然,讨论小说或电影电视新闻节目是可以的,也是鼓励的。老人如果有其它需要解决的生活问题,比如购物、就医之类,自有其他工作人员负责。老人自己会给机构去电话,不必我代劳。 我需要每隔一段时间与机构协调员或经理汇报一下情况,或者通过电话,或者是电邮,或者面谈,都可以。如果我上门访问老人,汽油费由机构负责,我自己计算公里数和次数。
我需要办的手续有:到派出所办无刑事犯罪记录证明、到ICBC办驾驶记录证明,然后填写一份正式的表格,附上工作经历说明,写上至少三个references的姓名与电话, 签署一份私人信息保密协定等等。这些事我用不到一小时就办完了,然后我给琳去电话约再见面的时间,把表格和驾照、保险的复印件呈上。我在电话中表明想尽快进入工作的愿望,琳说要和项目经理Karen 一起再和我谈工作的具体内容,要看两人的时间安排。这是上周三的通话结果。今天,琳回电说,她们已安排,在10月中旬某个周三的下午与我面谈,介绍相关老人的情况,讨论我最适合的时间和最适配的老人。
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从我申请开始,到现在已经二十余天,等到十月中旬的具体操作商谈,应该将近四十余天。等我真正开始与老人接触,恐怕会到十一月份了。我看不出这其中需要拖延的任何理由,也不明白他们一方面声称十分缺乏人手,一方面又不急不忙的办事风格。难怪我的朋友米雪儿在Vancouver sun实习时十分痛苦,那时她也是把本来安排三周的项目,用不到一周时间就做完了。而上司却并不鼓励,总是劝她慢慢来,不要给其他同事造成压力。
管中窥豹,一叶知秋。我现在明白为什么枪支登记的花费会这么大,海外资历认证的时间会这么长,赖昌星难民申请案与印航爆炸案拖得这么久,其它如加美木材贸易争端,加中旅游协定签署,加拿大线(Canada Line)的建设、移民申请审批等等事务,都需要若干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有结果。尽管其中有这样那样的多种因素,但慢风格的办事效率绝对是原因之一。Take it easy ,Be patient, 我对自己说,这就是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