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电影艺术,湘君是个外行,只是看了电影《英雄》之后,湘君想到了国内另一位大腕级的导演,那就是谢晋。
曾在杂志上读到谢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的一段话,原文记不得了,大致内容是,拍电影要获奖其实很容易,如果他找来大陆的 XXX ,台湾的 XXX 及香港的 XXX 来拍一部电影,那一定能获奖;如果再邀请美国的 XXX 来参加,就是拿奥斯卡也不是难事。后来有人由此总结出谢晋拍片的秘诀为:第一,主题总是主旋律,爱国主义或英雄主义之类;第二,题材总是用当红题材,象《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等等,拍片之前,原著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第三,用最当红的演员,如刘晓庆、姜文、唐国强、潘虹、郎雄等。得知了谢晋的导演秘诀后,谢晋导的电影湘君便
基本不看了,湘君觉得这样导出来的电影应该比原著强不了多少。说实话,谢晋八五年以后拍的电影,湘君只看过一部《最后的贵族》,是因为没有看过白先勇的原著,结果很遗憾,可能是欣赏水平太低,湘君坐在影院里昏昏欲睡,整部电影,除了记得是由潘虹主演以及一个潘虹坐在酒吧喝酒的镜头之外,其余的什么也记不得了。谢晋成功了,他凭借自己的秘诀成了国内国际有名的大导演。
与谢晋相比,张艺谋的成功,似乎是反其道而行之,第一,主题是随便什么他自己喜欢的东西,但就是没有主旋律;第二,不用当红题材,也是选择随便什么他自己喜欢的东西,往往是电影播映之后,原著才随着电影开始畅销;第三,不刻意用当红演员,而是自己造就演员,他造就的演员就用不着湘君一一列举了。张艺谋的电影,湘君说不上喜欢,湘君是个俗人,喜欢比较明快的,阳光的电影,不喜欢压抑的扭曲的东西,也许是口味问题,也许是欣赏水平问题。不过,湘君承认,张艺谋的成功,是基于他的才华,眼光和对电影艺术的执着。
但从张艺谋的《英雄》里,湘君却看到了谢晋的影子。
第一,《英雄》的主题是所谓的天下即大一统,这已经可以算得上是主旋律了。
第二,题材脱胎于中国人尽皆知的历史上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还记得湘君小学时参加几所小学联合组织的评法反儒宣传队,到各校宣讲评法反儒历史故事,湘君讲的正是这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根据这个题材拍摄的影视作品已不知凡几,近几年光大陆的电影就有周晓文的《秦颂》和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题材本是好题材,但《英雄》却将故事改编得支离破碎,故事中人物的爱恨情仇基本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引不起观众的共鸣。细节上让人莫名其妙之处也很多,随便举几例,秦军攻赵城,竟是向天放箭,任其自由落体落入城内,常言道:“强弩之末,不能穿缟素”,这样落下的箭有多少杀伤力,实在不得而知,需向方家请教。秦攻赵城,却不见一个守城赵兵,似乎赵人都只会坐着写字。箭雨之中,赵人不去保命,却气定神闲地写什么鸟字,写字能抵御外敌吗?不能,故做深沉而已。还有残剑,也是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写字,而任他心爱的飞雪去替他挡箭,还是故做深沉。残剑飞雪联手刺秦,紧要关头,残剑却因所谓天下的道理而住手,和秦王面对面呆站在那里,又是故做深沉。玩玩深沉可以,但玩的太过,会让人起腻。古龙式的对白,在小说里也许很精彩,但通篇搬上银幕,却让人觉的别扭,最近看的一部大陆电视剧《天下粮仓》也有这个毛病,看得极不顺畅。电影里还有秦王用离自己几步说话来奖赏下面人这样搞笑的事情,不知秦王的嫔妃大臣们可以离他几步说话。因为最近可以十步说话,于是无名便练成十步一杀的武功,若秦王以后改了规矩最近只能十五步,岂不又要去练十五步一杀?武狭影片当然可以虚构,但整个故事的构架虚构的太离谱,就让人无法接受了。长空那段故事与后面的情节基本没有关联,纯属多余,用甄子丹,大概是为了增加武打的观赏性。如月这个人物也属多余,完全可以砍掉,用章子怡,可能是着眼于北美的票房。影片歌颂的几位英雄哪里算得上英雄,简直可以说是被秦王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可怜虫。总之,电影故事的魅力远远比不上古人荆轲、樊于期、高渐离们演绎的真实的易水悲歌。于是,张艺谋只好用浓烈的色调来铺排他那苍白的故事了。不过那摄影实在很棒,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与其把《英雄》当故事片,不如把它当风光片更合适。
第三,《英雄》中的演员都是蜚声国内外影坛的大牌明星,这就不用湘君多说了。看来张艺谋已得到谢晋的秘诀,而《英雄》本就是奔着奥斯卡而去的,遗憾的是奥斯卡的评委似乎不怎么买账,也许张艺谋还没有得到谢晋的真传吧。
张艺谋已经越来越象谢晋了,不同的只是他还有摄影的老本行可吃。
二00三年四月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