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新约》的三个内容与三个收获
基督教《新约》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耶稣的介绍;二是使徒的传教;三是对异教徒提出的劝诫与警告。尽管保罗书信的出现(公元50-60年)早于四篇福音(公元70-100年)甚久。基督教的优秀宗教家却把介绍耶稣生平的四篇福音置于首要地位。主要目的无非是突出:耶稣济世救人、劝人向善的感人事迹;以及,他为了人们的无知与罪恶而丧生;还有,他复活后引起民众的信服与追随。此段内容其实是教义精华所在。凡皈依此信仰者,也多以耶稣的风范为楷模。历史上,大多教徒能够接触到的内容多限于此四篇,支配其行为的也出于耶稣的教谕和启示。于是,耶稣与信徒之间的感应,充实了一个朴素教徒的一切精神需要。如果《新约》的篇幅发展至福音突而截至,此信仰或许不会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宗教。宗教的打造,还需要教会的策划和有组织的传教。因此就传教的性质而论,与信仰本身无关,而是一种依附于信仰的政治延伸。至于展现在《新约》最后一章“启示录”中的对异教徒提出的警告与威胁,则不过是政治手段用其极的颟顸行为。
鉴于此,笔者一般对基督教徒作如下分类:占绝大多数信徒人口的第一种类型,多把信仰基督当作个人的理念,同时由于深刻意识到基督的光芒所反射的自己的卑微与渺小,因而默默地量力而为之。也就由于争取到庞大的活动空间与时间,他们多能够把精力投注于生活、学业与事业上。一种是较少数的“政治动物”,把兴趣置于有组织的传教活动上,意图透过集体的力量展现自己的更多作为。第三种则是极少数的原教旨主义者。他们一头扑在“启示录”的“末日决战论”上,不惜动用一切手段作为实现基督教世界化的工具。
如果主基督再度救世显灵,我想他第一件会作的事就是删除“启示录”;其次必须告诫发热的传教士,他辛苦播下了龙钟绝不是为了收获扰民的跳蚤。最后,则会关照第一类信徒,天堂之路最先为你们开放。2006/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