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毒害了五千库尔德人?兼谈美国情报官证言的真伪
俞力工
2003年3月24日,对伊拉克开战的第4天,笔者发表了一篇以《一个中东问题专家兼情报官员的证言》为题的报道,主要内容涉及美国具有“情报人员”、“中东问题专家”双重身份的战争学院皮勒迪教授(Stephen C.Pelletiere)的调查结果,即1988年对库尔德人施放毒气弹的元凶不是当时备受指责的伊拉克当局,而是伊朗。
皮勒迪的调查报告发表在2003年1月31号的《纽约时报》上。其时,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意图已相当明显,对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指责也不绝于耳,其中自然也包括主流媒体对伊拉克当局毒害库尔德族的抨击。在此背景下,突然有位美国专家提出与官方的中东政策相左的意见,并卸除伊拉克当局使用化武的部分责任,便引起了包括笔者的许多人注目,同时也促成本人加以报道的决定(见附件)。究竟,皮勒迪教授的调查报告是真还是假呢?
话说1988年初,伊朗经过8年苦战,转被动为主动,开始向伊拉克本土进攻。由于伊拉克的库尔德族向有独立倾向,并不断受伊拉克政权的压迫,伊朗便于战争期间不断向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族进行军事支援。3月中旬,靠近伊朗的伊拉克哈拉布亚镇(Halabja town)周边地区已为伊朗部队所占领,而哈拉布亚镇则由当地的库尔德民兵控制。伊拉克当局在此之前已对境内反叛的50多个库尔德村镇进行过毒气扫荡,此时见哈拉布亚镇又落入敌方之手,便于3月16、17两日一不做二不休地投掷大量毒气弹。据估计,死亡人数至少为5000人。消息传出后举世哗然,联合国也迅即于4月11日派送专家小组前往调查。尽管参与调查工作的比利时毒理学专家海恩德利斯(Aubin Heyndrix) 与瑞士国防部化武部主任亚诺伯斯特格博士(Dr. Ulrich Janobersteg)从毒气弹的弹片对比、伤者的血样、尿样、头发化验,得出“肇事者为伊拉克一方”的结论,联合国却出于不难理解的原因,始终没有将该报告公布于众。尽管全世界均交相指责伊拉克一方的野蛮行为,同时,其后也无法证明伊朗一方使用过化学武器,美国政府却交待外交人员散布“伊朗一方也施放毒气”的假消息。不论如何,该事件14年之久无人追究而不了了之,受难家属与伤残者也得不到任何一方的关注、照料与补偿。2001年,911事件发生,美国政府为了攻打伊拉克,突然又把该事件提出来作为摸黑萨达姆的凭据。到此为止,哈拉布亚事件应当已是取得共识、真相大白了。那么,为何皮勒迪教授此际却突然提出异议呢?
据笔者推测:一种不太可能的可能即是他的专业能力有问题,或说他根本就没有深入探讨问题的道德、兴趣与能力;二是,以他的任何一重身份,不可能不接触联合国调查小组的报告。于是乎,如果“刻意散布假消息”的推测能够成立,便极为可能是又受到政府的交待,要趁机把伊朗一并摸黑,并为攻占伊拉克之后的下一场战争制造舆论。
就客观意义而言,笔者发表的《一个中东问题专家兼情报官员的证言》文稿,以及所有做了同一报道的国际媒体与评论员,都不自觉地充当了美国中情局的传声筒。该事件不啻说明一个事实,即在一个强大的国际力量刻意压制信息和制造假情报时,即便是一个新闻系研究“情报与宣传手段”的学者,也难逃阴沟里翻船的厄运。2007/1/4
参考一:Salar Bassireh; Der CIA-Mann und der Giftgas Einsatz gegen Kurden im Irak http://www.kurdbun.com/basireh/Jungewelt.pdf
附件
一个中东问题专家兼情报官员的证言
911事件过后,美国皮勒迪教授(Stephen C.Pelletiere)的反应极为令人瞩目。事发两天后(13日),他即对媒体表示:美国政府将把该事件当做战争对待;美国的客观情况虽无改变,但今后政策会使国家改观;本拉登虽不具备策划该事件的能力,但会被美政府当做替罪羊;美国即将攻打阿富汗…。
皮勒迪教授还认为,美国的新政策并非政客、媒体要员的即兴之作,而是智囊团与政策研究机构的长期结晶,今后政策只有在商业利益直接受损的情况下才会改变。
皮勒迪为加州伯克来大学政治学博士,主攻中东问题,曾在母校执教,现职为美国陆军大学教授。皮勒迪还在中东担任过记者和研究员多年,82至87年两伊战争期间曾以美国政府情报官员身份,专门分析该次战争情势。以下,不妨顺便介绍一下,他对若干热门问题的解释:
1.伊拉克施用毒气弹杀害库尔德族问题:根据皮勒迪接触过的美国政府机密调查报告,以及他本人所领导的军方调查,他说,“我们确知,毒气弹事件发生在两伊的战斗过程中,伊拉克曾尝试使用毒气弹杀害占领伊拉克哈拉布亚镇(Halabja town,靠近伊朗)的伊朗士兵,库尔德人并非伊拉克的攻击目标,只是不巧陷身于战火之中。该战役结束后,美国国防情报局(USDIA)向所有有关机构提出的机密调查报告指出,库尔德族实际为伊朗一方的毒气弹所杀害,而非伊拉克。
情报局查证两方均曾在该地区互相使用毒气弹。就库尔德人死者的迹象分析,可推测死于伊朗一方拥有的氰化物毒气弹(Cyanide-based),而一贯使用芥末毒气弹的伊拉克,则在当时还没有氰化物毒气弹…据调查所知,双方再三使用的化学武器均使用于战斗中,而非针对平民”。
2.双方执意夺取哈拉布亚镇的原因:“伊拉克可能是世界石油蕴藏量最丰之地是众所周知,但就区域政治和地缘政治意义而言,更关键的可能是伊拉克拥有中东地区最发达的河流系统…公元六世纪时,伊拉克的灌溉系统已是四下密布,并成为该地区的谷仓。两伊战争之前,伊拉克在库尔德人区域建立了庞大的水利系统…伊朗占领哈拉布亚镇的目的即在于控制规模最大的水坝(Darbandikhan)。九十年代即经常见人提议建一条所谓的“和平管道”,把幼发拉底、底格里斯河的水引至干旱的海湾国家及以色列,但由于伊拉克不合作,并没取得进展。如果伊拉克落在美国人手里,情况自然改变。美国一旦控制伊拉克的石油,甚至控制
它的水源,则完全可以改变中东地区的人口密度,由是可能在数十年内没人能够对美国进行挑战…打仗之前,美国政府似有必要把实情向美国百姓交待…除非美国政府能够证实萨达姆的其他严重罪行,否则必须解释清楚,为何我们在再三责备伊拉克的人权问题之时,却同时在支持那么许多的暴政?”
编译资料取自美国陆军大学战略研究所,参见:
http://www.carlisle.army.mil/ssi/bios/prev/spelletiere.html
2003/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