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閒逛,踫到一位很久沒有聯係的朋友。這位朋友給我發過來一首歌,其中有一句歌詞是:“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我很喜歡這句話。
好像是亞裏斯多德說過的,“人是社會的動物”,沒有誰能脫離社會或群體真正獨立生存。至少在人還不能自立的年齡裏,人們往往需要來自不同層面的幫助。於是在一般世人的眼裏,似乎只有合群才是正常的。大家都認爲只有合群才能免除孤單,只有合群才能得到幸福。但事情有時候並不總是像想象中的那麽美好,儅一個群體不但不可以給自己免卻孤單,反而帶來更大的孤獨感的時候,人們開始明白,孤單其實並不僅僅是一種生存狀態,更是一種心理狀態。君不見有的人即使長期孤燈獨處,卻並不覺得孤單;而有的人即使是夜夜狂歡,心裏面卻還是只有無邊的寂寞。所以孤單與否,有時候並不在于你在什麽地方或者擁有什麽,而在於一個人怎麽去看待這個世界上的一切。
在經歷了一種叫做“年輕”的歲月后,我開始漸漸地感受到了平靜。這種平靜不但給了我更多的思考空間,也讓我逐步學會了和“自己”相處。一旦有了“自己”的陪伴,孤單也就無從說起。由此想起有些人常常抱怨國外的生活太苦悶,太無聊,這實在是因爲他們不認識“自己”的緣故。沒有“自己”的人永遠是孤單的,即使一起狂歡的人再多,狂歡的會所再豪華,充其量也只能造成暫時的麻醉。曲終人散后留下的空虛,比孤獨本身更可怕。
有人說我的思想裏有很多佛道的味道,我很慚愧。說實話,我倒沒有想過自己會那麽高深,之所以有時候會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實在只是想和那些認識或者不認識的朋友們分享一下自己對生活的感受。人生很短,生死只在一線之間,不曾想過自己可以有很多的時間可以抱怨。匆匆走來,禪悟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體驗。
“吃飯時就要吃飯,睡覺時就要睡覺。”大師如是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