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通讯 一个英国记者眼中的巴格达
译者:捷夫
伊拉克已经陷入内战,或至少已经接近内战的边缘。然而无论已经内战还是正走向内战,巴格达这座悲难的都城都是全世界注视的焦点;那里仍然在继续的生活由于激烈的教派冲突而变得更加令人消沉和恐惧。当驱车行驶在巴格达市区,车窗外到处都是关闭了的店铺、堆满路障的街道和空无一人的民宅。入夜,这座宵禁的城市立即被身份不明的武装分子接管。
根据路透社驻巴格达记者的特别报道,与巴格达人交谈,你所能得到的反馈只有充满恼怒和惊恐的话音----“我们害怕,沮丧,我们失望之极,”一位33岁的巴格达妇女说。她的名字叫Lina,这个月应该是她一辈子最高兴和幸福的时光,因为她快要结婚了。就象这座底格里斯河畔的城市的许多妇女一样,Lina根本不敢对外国记者说出她的全名。“我一想到婚礼就紧张得不行,我简直不敢想象那天会发生什么”。
今年以来,巴格达市区的死亡人数在直线上升,从每周死几十人发展到每周死几百人。两周前,一场炸死二百多人的大爆炸事件使事态坏到极点。每个月已经有超过十万伊拉克民众逃离故土,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巴格达的技术专才。而现在,无论属于逊尼派还是什叶派穆斯林,更多的伊拉克人萌生去意,想到安全有保障的地方去谋生。
商店和学校大都关闭了。为数不少的工人、商人和政府公职人员遭到绑架,有些人后来被发现陈尸街头,身上还带有被严刑拷打的痕迹。老师们被从教室里拖走,人们甚至听到他们在学生面前对蒙面枪手苦苦求饶。
“我们不敢去拍婚纱照,我怕极了,”即将做新娘的Lina声音颤抖地说。“今年六月我的朋友结婚时治安就够坏的了,可现在更坏。我都不敢去买东西”。“人们说我应该高兴,但我根本高兴不起来”。
而对有家室的Abu Marwah来说,11月23日的什叶贫民区大爆炸改变了他的全部生活。Abu Marwah今年四十岁,曾经当过翻译,又开过商店。在Abu Marwah的邻居被迫击炮炮弹击中成重伤后,武装敢死队的人又击毙了两个平民并把他们的尸体扔到他的家门口。他的妻子早已辞去工作,而他也早把自己的店铺关了张。
但在大爆炸发生的那个夜晚,Abu Marwah终于艰难地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先是手持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愤怒地发誓要杀死任何敢于接近他的人;但就在一瞬间,他突然意识到他们可能必须抛弃家园了。
由于害怕他所居住的地区遭到攻击,他持枪来到外面,与一个陌生人谈妥加入到自卫武装的行列,那人正是自卫武装的召集者。“在我的家族中,既有什叶派又有逊尼派。但我必须做出选择----因为我的房子正跨越两派控制的地区交界处。”背靠着他家的短墙,坐在黑暗处的Abu Marwah又说是他盖的这栋房子而且他和家人已经在此居住了十六年。现在,连他也想走。“如果我死了,那是神的旨意。我不怕,”他说道。“但我老是在担心,万一出了事我的家人怎么办? 这个星期我终于下了决心,离开伊拉克。”
成千上万伊拉克人的出走,已经严重地损害了伊拉克的经济和商业。正如一个名叫Wisam Badia的巴格达商贩所说,“在巴格达,你有一种感觉,好像人都走光了----要么就是躲在家里不出来,要么就是逃出国了。”频繁的绑架和爆炸事件极大地破坏了巴格达的市场经济,通货膨胀率达50%,物价高得吓人。
巴格达的美发师Um Khaled对伊拉克商业经济的下滑感到十分悲哀。听听她怎么说:“萨达姆时代才真正是黄金时代。”这反映出许许多多伊拉克人当前的真实心态----尽管他们当时曾经热烈欢庆美英军队推翻独裁统治。“哪怕是一年前,情况都比现在好得多。那时我有很多顾客来照结婚相,眼下可少多了。就是有人来找我照,我还担心新娘子在归途被人劫持呢。”
在这座可怕的城市,受害最深的恐怕要数巴格达的孩子们。被打死打伤的暂且不论,就他们的生活和教育条件而言,说是处在水深火热一点都不过分。只有鬼才知道那些武装分子为什么要袭击小学、中学和大学,为什么要枪杀教师。高中生Mohammed对记者说,这个星期他从学校逃走的原因是一伙武装分子持枪冲进学校并拽走了他们的校长。
对于很多伊拉克人来说,财力和是否能受到欢迎的疑虑阻止了他们的离去。“我今年曾经试图逃到约旦去。”Um Khaled继续说,然而出于某种原因没有成行。“我依然怀念我们巴格达的木头推车,但它们现在却用来驮运被炸死的市民尸体 …”
Um Khaled最后说,“我不走了。因为我爱我的祖国伊拉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osted on www.creaders.net: 2006-12-07 23:28:04 http://news.creaders.net/world/newsViewer.php?id=694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