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萬維網讀者->網墨文集->捷夫->正文 |
|
|
|
|
新聞放寬話音未落 中共再提國家安全威脅 |
|
捷夫
|
新聞放寬話音未落 中共再提國家安全威脅
譯者:捷夫
大陸最重要的新聞媒體之壹星期三說中國必須加強安全危機意識,改善國家安全戰略機制,以應對所謂的“非傳統威脅”。
據路透社2006年12月13日北京報道,官方通訊社新華社以十分強硬的口吻宣稱,中國應該做好壹切準備以對付國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瓦解和顛覆”,從而更有效地保證“國家的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和信息安全”。這種表述與壹段時間以來中國大陸比較溫和的政治氣氛相去甚遠。北京消息靈通人士私下透露說,新華社評論員的文章很有可能反映出中國共產黨高層密會的最新動態。
新華社的文章聲稱,“非傳統的安全威脅日益增加,金融風險、能源衰竭等危機不斷惡化,民族、種族與宗教矛盾的交織愈發顯著”。中外政治觀察家們註意到這種提法過去很少聽到,似乎帶有某種強烈的暗示。然而文章並沒有羅列這些“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具體內容。但北京政權在2008年奧運會到來之前,已經在做努力加強首都和各地機場的安全檢控。
直到不久之前,中國當局仍然堅持其對政治異議分子的監視和打壓。批評者爭辯說,“安全”和“穩定”從來都是中共政府鎮壓政治敵對者的壹個借口。
國際人權組織則指出,中國還利用其對美國反恐戰爭的有限支持加強對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控制。在著名的石油產地新疆,維吾爾族穆斯林民眾壹直在爭取更大的自由與獨立權。新疆的穆斯林社區遭到中國政府和警方的指控,說極端分子在1990年代制造過多起爆炸和謀殺事件。但在最近的壹些年這種事件已經減少。這種對少數民族的控制還明顯地表現在其他許多地區,比如中國的青海、寧夏、內蒙古和西藏,那裏聚居著中國的穆斯林、蒙古族和藏族民眾。
政治分析家們還註意到,就在兩天前,國際輿論曾高度評價中國政府放寬新聞管制的努力。路透社和其他西方媒體本周壹援引新華社的報道說,中國政府當局正在草擬壹系列放寬信息管制的新政策,用以加強政府活動和決策過程的透明度。美國和英國的記者那天紛紛報道說,當時對此事進行正式宣布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竟壹反常態,罕見地以由衷的情感對中外記者保證說,寬松的政策決不僅僅有效至奧運會,2008年以後只能會變得“更加寬松”。
近十年來,中國政府當局花費巨款控制民眾使用互聯網,篩選、過濾和封鎖了大量的海外網站。在中國大陸的新聞媒體經常甚至是定期地接到中共宣傳部門的“指示”:哪些新聞不得見諸報端,哪些新聞必須置於頭版頭條。
“國家機密”、“國家安全”或“政治與社會安定”,在中國政府的詞典中從無嚴格定義,其任意性和官方色彩是舉世聞名的。執政的中共政府各級官員極少公開吐露真情,因為這些重要的政治概念歷來是壹把雙面利刃:對外可以防範“國際敵對勢力”,對內則可以打擊異己。就是在中共內部,開明的改革派高官也曾被戴上“泄露國家機密”和“破壞安定團結”的帽子從而被逼退政治舞臺,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和因1989年六四事件遭到清洗的壹大批中共高級官員就是壹個最典型的例證。
北京的壹些消息人士分析說,由此或許可以進壹步做出判斷,本周星期壹和星期三這兩條同是由新華社發出的消息和評論,在壹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共黨內高層的派系爭論。
外國特別是西方記者在中國境內的活動常常受到監視和騷擾,這與中國大陸的強勢經濟改革形成鮮明的對比。根據設在美國的國際新聞記者保護委員會2006年12月初的壹份統計,中國是世界上監禁新聞記者最多的國家,在中國被以各種罪名羈押的新聞記者多達三十壹人。到目前為止,在華外國記者想要到北京或上海以外的地方進行采訪還必須提出書面申請,以取得政府有關當局的許可。
胡溫當政以來中國大陸的政治氣氛有了相當大的改善,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提出的“和諧社會”的政治理念受到了國內外輿論的壹致好評。盡管如此,也盡管2008年奧運會可能為中國的民主與人權狀況帶來某些“暖流”,但真正的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在中國大陸還將有壹段漫長的道路要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osted on www.creaders.net: 2006-12-13 13:38:49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id=6954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