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與稀有動物
在國外看野生動物片,常會聽到把某種動物絕跡的原因歸咎到中國人身上的評論。舉例說,大象之獵捕是因為中國人好用象牙器和象牙飾品;犀牛、老虎之滅絕又是因為中國人把犀角、虎骨當作壯陽藥。此外,中國人好吃毒蛇、熊掌、娃娃魚、貓、狗等等,也都是常遭人拉扯的小辮子。
中國人餐桌上花樣不斷翻新是個不爭事實,在保護動物領域覺悟不高也無可否認。但是,把清熱、解毒、去濕的犀角與虎骨當作“壯陽藥”,就有些醜化得惡毒、離譜了。除此之外,對上述“異獸”有偏好的中國人畢竟是極少數。以廣東省為例,如以壹人壹年壹蛇計,全亞洲的蛇恐怕就不夠吃。前壹陣子聽說廣東每年向臺灣銷售大量毒蛇就令人感到納悶,為什麼廣東至今還有蛇可捉;歐洲人不吃蛇,可在此住了三十年就見不到壹條野生蛇。
記得曾經看過壹篇有關澳洲南部塔斯馬尼亞島的報道。該島上的土著於十九世紀為英國移民趕盡殺絕,最後僅存的壹名土著甚至出於“研究”目的給帶到了英國去。待其死後,該土著“入土為安”的遺言始終不獲實現,屍骨至今仍作為標本存放在博物館裏。其實,自殖民主義時代以來,許多少數民族的命運與稀有動物大同小異。壹些動物之成為稀有動物,原因就在於殖民主義者和歐美冒險家長期以濫殺無辜為樂、拿捕殺大獵物(big game)來炫耀其“陽剛之氣”。以美洲為例,自白人登陸之後,沒幾年就捕殺了五千萬頭野牛,該數字不過比同期殺害的兩千萬印地安人略多壹些。印度,至今幸存的老虎、犀牛也多是英國殖民主義者的漏網之魚,且早在中國人“染指”之前就已列為保護動物了。
盡管中國人背上黑鍋、臭名昭著,國際上對當前組織捕殺稀有動物、進行走私販運者多數為德國人的事情,知情人數就像是稀有動物,少之以少。這些不法商人知法犯法,唯利是圖,性質自然要比作為“終端用戶”的中國人惡劣幾等。不過,就像中國制造的廉價商品壹樣,盡管外商賺了大錢,中國得個零頭,但要追究起什麼“傾銷”,總是中國遭殃。
就保護動物而言,鑒於中國人的人口與具有不良“嗜好”者人數成正比增長,中國朝野確有必要提高覺悟和加強對菜單、藥單的管制。然而盡管如此,也不能在頻頻受“主犯”、“元兇”指控時,顯示話語能力的笨拙與無助。 原載於《華聲月報》,95年4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