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重贴按】这还是将近一个月前写的文字。成文不久,哈马斯跟法塔赫便签下了第五份停火协议。然而墨迹未干,双方便又杀得血流成河,哈马斯更发明了把巴勒斯坦总统卫队厨师捆上手脚,从十五层楼上扔下来活活摔死的残暴手段。旧文重贴,不胜唏嘘。
巴勒斯坦人几天来在加沙地带的自相残杀已经导致几十人死亡。两天前,恐怖组织哈马斯在袭击一辆巴解安全部队的吉普车时,将车内已经失去反抗能力的伤员一个一个拉出来枪决。几个月前,哈马斯袭击一位巴解安全官员的住宅并将其杀害,行凶后将这位官员十六岁的侄子绑在椅子上进行折磨。当这位少年拒绝饮用他们端来的一杯硫酸时,他们将这杯硫酸泼在了少年的手上,并在少年的惨叫声中狂笑不已。事实表明,邪恶就是邪恶,恐怖组织的恶魔本性既不会因为披上某种宗教或政治口号的外衣而改变,也不会因为受害者是自己的教友同胞而减弱。
从中东和平的角度看,这次巴勒斯坦内部冲突的性质比以前历次都要严重,因为它意味着沙特阿拉伯主持的今年二月在麦加签署的停火协议对巴勒斯坦人毫无约束力。这使人怀疑听起来魅力十足的阿拉伯和平建议是否有可行性。
阿拉伯和平建议是2002年3月阿拉伯各国在贝鲁特峰会上提出的一揽子和平方案。该方案要求以色列放弃1967年中东战争中获得的土地,“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作为交换,阿拉伯国家将全体承认以色列国,同时宣布阿以冲突正式结束。
阿拉伯和平建议的背景是从2000年开始的巴勒斯坦反以大暴动,以及愈演愈烈的巴勒斯坦恐怖主义行为,它的实质是剥夺巴勒斯坦人代表自身利益跟以色列进行谈判的资格,转由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国家集团与以色列进行和平谈判。与此相应的是阿拉伯方面在没有提高和平价码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了以色列可以获得的利益——从“以土地换取与巴勒斯坦一国的和平”变成了“以土地换取与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和平”,因而除了难民问题以外,整个计划对以色列显得极具诱惑力。第二次黎巴嫩战争之后,特别是战争责任问题报告出台后,走投无路的奥尔默特政府更是对这个计划倍加青睐,双方谈判代表都在跃跃欲试。
然而他们大概都忘了巴勒斯坦人是如何失去他们的谈判资格的。
巴勒斯坦人失去谈判资格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缺少让步的决心和能力,二是他们没有遵守协议的能力。
谈判便意味着妥协,但阿拉法特在戴维营的僵化表现表明这位巴勒斯坦领导人缺少做出妥协的基本能力和决心。例子之一是当以色列愿意就自己控制下的、古代犹太人的第一圣地——圣殿山的归属问题做出妥协(阿拉伯人拥有地表主权,犹太人拥有地下主权,实际控制权不言而喻在阿拉伯人手中)时,弱势一方的阿拉法特却死活不答应。评论者认为阿拉法特的僵硬表现是因为他害怕被整个阿拉伯世界骂成叛徒。从这一点上说,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集团应该会有比较正常的妥协应变能力。
巴勒斯坦人缺少遵守协议的能力的问题其实在2000年反以暴动前就已经表现出来。在奥斯陆协议签署之后,虽然阿拉法特已经在谈判解决问题的协议上签了字,但仍然鼓励和怂恿巴勒斯坦恐怖组织袭击以色列。戴维营会谈失败后,巴勒斯坦人更是抛弃奥斯陆协议的基本精神,对以色列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恐怖主义袭击。随后又选举哈马斯组织政府,不承认以色列国的生存权,完全撕毁了奥斯陆协议。往前追追,巴勒斯坦人不肯遵守协议的问题早在1970年的“黑九月事件”中就已经暴露无遗。事件发生前,约旦王室跟巴解组织多次签署和解协议,每次都被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的暴力行为所破坏。最终酿成了约巴间的大规模战争。就最近的例子看,阿巴斯代表巴勒斯坦所有武装组织跟以色列达成了加沙停火协议,自协议生效之日起,直到近几天哈马斯从加沙向以色列发动大规模攻击之前,以色列都严格遵守了协议内容,巴勒斯坦人却在此期间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数百枚火箭弹,造成几十人受伤,大量建筑被破坏。
因此,阿拉伯和平建议的核心问题并不在于跟以色列谈判,而在于如何约束巴勒斯坦人遵守协议内容。2006年,虽然国际社会表面上制裁哈马斯政府,对巴勒斯坦人的实际援助却增加了三倍,总数近十亿美元,其中四亿来自沙特阿拉伯。因此,当沙特阿拉伯出面调解巴勒斯坦两派冲突时,谁都不敢抗拒。然而巴勒斯坦人的老毛病并未改掉,签协议时慷慨激昂,转过脸去阳奉阴违。对自己亲手签的协议尚且如此,对自己的骨肉同胞尚且如此,鬼才相信一盘散沙的巴勒斯坦人将来会遵守其他阿拉伯国家跟死敌以色列人签署的协议。
巴勒斯坦人的暴民政治倾向和政治上的严重不成熟一向是中东和平的最大障碍。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种障碍消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中东和平的机会也同样虚无缥缈。其实当年联大分治决议的最大错误不在于建立了一个犹太国,而在于建立了一个从未存在过的,本地阿拉伯人也并不认同的巴勒斯坦国。假如当初把巴勒斯坦的土地分给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埃及四国的话,这四个国家会欣喜若狂,犹太人不会有意见,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不会这样严重,问题成堆、毫无凝聚力的“巴勒斯坦”民族不会成为实体,阿以冲突也大概早就解决了吧。
张平 2007年5月18日 于特拉维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