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系我們 關於萬維
專欄作者
解濱水井
壹嫻謝盛友
施化核潛艇
小心謹慎張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專欄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蟬趙碧霞
開心雨半窗
木然夢夢
上官天乙特務
圓月彎刀小放
         專欄作者
楊柳岸程靈素
法老王鐵獅子
谷雨金錄
莉莉小貓務秋
藍精靈枚枚
有點紅妝仙子
         專欄作者
索額圖辛北
細煙王琰
水梔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說女說林藍
任不寐文字獄牢頭
         專欄作者
老禿筆尹國斌
櫻寧吹雪
少君老鄲
白鴿子摩羅
朱健國王伯慶
小尼酒心
         專欄作者
伊可京東山人
潤濤閻老麼
風雨聲望秋
峻峰直愚
王鵬令夢子
老黑貓俞行
 
[ads_url_inside]
 
State Farm Drama
網墨文集
 萬維網讀者->網墨文集->施化->正文
 專欄新作
 - 施化:大難啟發良知
 - 施化:民主是個好東
 - 施化:善惡之道,此
 - 施化:我的價值觀
 - 施化:紫微,潑婦還
 - 施化:《色戒》終於
 - 施化:平等是基督教

 
 
施化:道德的迷惑

施化


 

 

有消息報道,中國九月十九日評選出了53個道德模範人物。官方的新華社說,為了進壹步推動社會道德建設,經過群眾推薦、投票評選等程序,今年有53人榮獲全國道德模範稱號。就在道德模範推選的同時,南京市發生壹件雷鋒死了的哄動案件。某公司職員彭宇因攙扶摔倒的老太太並送她上醫院,反被告上法庭。法院作出壹審判決,裁定彭宇補償原告40%的損失,達45,876元。判決書稱從常理分析,彭宇與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醫院。在今天的中國社會,道德這個東西給人們的迷惑,從上面的兩個極端中展現無余。

 

壹方面,道德被尊為萬尊之首,文人學士言必稱道德,用如喪考妣的哀痛心情,追憶失去的往日道德。另壹方面,道德像雪崩似的淪喪,無論官民,都視道德於無物,社會再也不存在美好的道德。道德究竟是個什麼東西?道德和人與社會之間到底是什麼關系?以什麼標準來判斷壹種道德究竟是道德還是不道德?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重建壹種社會所真正需要的道德?所有這些都是呈現在國人面前的壹團亂麻。本文限於篇幅,只能拋磚引玉。

 

新當選的53個模範人物之壹,58歲的鄉村醫生劉玉蓮,行醫41年,醫治患者30余萬人次。她挑起新疆哈密市二堡鎮二堡村1000多口人健康的重擔,使小病不出村的基本醫療目標在這個全鎮最窮的村子成為現實。她的主要事跡之壹,是為了給人治病,把11個月大的女兒綁在炕桌上,以至於病死。這種在中國的先進道德,到了西方是犯罪,會被指控上法庭,輕者失去監護權,重者坐牢。可見,人們朝思暮想的道德,不是同壹樣東西。

 

道德是壹種價值準則。這個準則主要適用於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壹定的道德準則在某個時期某種程度上規範人的交往行為。所以說,荒島上的魯濱孫不存在道德困惑。不同的經濟文化會形成不同道德規範。遠古和今天不可能共享壹種道德。“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今天再延續這種道德,結果就是男女比例失調的災難。由此看來,道德不是壹成不變,至高無上的法則。道德標準本身處在壹個揚善抑惡的進化過程中。如果道德被看作僵化的巖石,那就是道德迷信。被迷信的道德扼殺人性,比道德淪喪還要害人。

 

道德的形成是壹個很長期的過程,通過口耳相傳,潛移默化。最初的道德在簡單的鄉裏關系中形成,比如殺人償命,借債還錢。隨著社會形態的復雜,道德規範也隨之復雜。道德是上壹代人從更上壹代人那裏傳下來的。所以這壹代的道德水平,體現的是上壹代的水平。建國初期的道德水平,反映的是民國時代的道德水平。文革時期的道德水平比現在還好,不是因為老毛的原因,而是毛掌權之前那些人的功勞。到了八十年代以後,社會道德才開始反映文革時期的真正水平。

 

道德和信仰有關,信什麼就遵從什麼道德,什麼都不信就什麼道德都沒有。過去人們相信輪回,相信因果報應,所以做壞事不敢做得太絕,生怕閻王的板子,來世只能做牛馬。後來人們相信共產主義,大同世界,所以拿公家的東西不慚愧。到現在什麼都不信了,只信錢,所以怎麼撈得快怎麼來,管他害死多少人。壹個不可抗拒的事實,如果信仰繼續被摧殘,下壹代人的道德只會更淪落。

 

道德的壹個重大功能是形成秩序。壹個制度和法治有缺陷的社會,尤其依賴於道德來維護秩序。壹個特別迷戀道德的社會,壹般來講,基本是法治不健全的社會。為什麼這麼說?法治社會由於以法為主要行為規範,分擔了道德的大部分功能,所以不特別強調道德。有壹種說法,法律是最低標準,道德是最高標準。是不是強調道德的社會,已經具備了最低標準了呢?相反。法治不全的社會由於缺乏最低標準,不得已把最高標準則降低,來補償最低標準的缺失。道德被推上尊崇地位只不過由於法治的孱弱。

 

在南京彭宇案事件中,民意沸騰的焦點,全部集中在社會道德淪喪問題上,只有很少幾個人從法律的角度來拷問這個案子的審理過程中有什麼法律漏洞。這壹方面說明社會全體性地法治淡漠,另壹方面說明社會全體性地道德狂熱。這是壹個不能不讓人焦慮的嚴重的社會問題。

 

道德壹向來由社會中少數掌握話語權的人制定。所以,道德維護的秩序主要是上層社會的秩序。底層社會不是不需要秩序,但是在專制制度下,底層沒有話語權,普通百姓對道德規範的影響微乎其微。中國小學課本裏寫入愛黨愛國家的道德,制定權只屬於課本的編撰者。民主制度下的國家,不但沒有全國統壹的道德課本,也沒有哪壹本允許寫上愛執政黨這種道德。由此可見,道德本身不是系統學科,只取決於有權利對道德發言的那些個人。從這個意義上講,用知識來作判斷,比用道德作判斷更加可靠。

 

魯迅說過: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壹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茍有阻礙這前途者,無論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墳》《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圖,金人玉佛,祖傳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先生的這段話說出壹個道理,無論是古是今的道德規範,必須以現今百姓的利益為準則重新衡量。凡是不符的,則不必迷信。

 

這並不是鼓吹道德虛無主義。不是說不要道德,但是第壹要在健全法治的基礎上來談論道德,避免法不足,道來補。第二要打破壟斷,開放話語權,給宗教更多自由,讓盡可能多的人參與信仰的重建,建立符合今天的經濟文化的新道德。最後,必須統壹對道德構成的核心原則的認識,這個原則不能是別的,只能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