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以阿局势可以用两场战争和一场和会来概括,如果说得再具体一点的话,那就是一场不该打的战争却打起来没完、一场该打的战争却没打起来、一场开成了的和会跟没开差不多。
【巴勒斯坦:一场不该打却打起来没完的战争】
以阿冲突总是充满了意外和惊奇,以至于在这里描述有效战争手段的词汇都是“惊奇”,要是我对胜利充满信心,我就说:“我这儿还有很多惊奇等着你呢。”要是我手段用完了,我就说;“已经没什么可惊奇的了。”
2007年最大的惊奇就是巴勒斯坦内战导致的实际分裂,这是一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该打起来的战争,一场让国际社会看傻了眼的战争。一个接受国际社会最大规模、最长时间援助的民族不仅不能按照国际社会的愿望放弃恐怖主义,走向和平,反而把战火烧到了自己同胞兄弟的头上,而且烧得比任何人都残酷。战争使巴勒斯坦暴民政治的凶残本相在世人面前暴露无遗,以色列六十年都没能成功破坏的巴勒斯坦形象哈马斯在2007年6月的短短几天内就办到了,谁说恐怖组织无能?战争使一致对外的巴勒斯坦民族分裂成了两个政府,两个国家,以色列六十年都没能成功破坏的巴勒斯坦团结哈马斯一夜之间就办到了,谁说当年以色列宽容哈马斯不是一项深谋远虑的策略?
跟这场最大的惊奇相联系的是最大的失望。2007年最让人失望的是哈马斯。作为一个民选政府的执政党,哈马斯本来应该因势利导,完成从恐怖武装组织到现代政党的转变,获得国际社会的接纳,取得进一步发展的资源和空间。然而哈马斯政治领导层既没这种头脑也没这种意志,听任手下的街头匪帮把自己拖进一场血腥屠杀,莫名其妙地在把所有的罪责都揽到自己头上的同时丢了半壁江山,把自己关进加沙那个铁笼子里动弹不得。更让人失望的是,在全世界面前上演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血腥屠杀之后,哈马斯居然没能趁机将加沙的武装力量统一起来,至今法塔赫(虽然占着下风)还有能力在那里跟哈马斯较劲,而伊斯兰吉哈德这样的小规模恐怖组织毫发未损,仍然自行其是。以色列不久前冷冷地拒绝了哈马斯求和的建议,不是因为以色列不想停火,而是以色列根本不相信哈马斯的统治能力。
2007年,人类评选出了新的世界七大奇迹。我的建议是:如果巴勒斯坦能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国家的话,那么应该将其评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以色列:一场该打却没打起来的战争】
2006年第二次黎巴嫩战争之后,以色列军方便不断通过媒体放出话来,说由于战果不理想,恐怖组织和恐怖主义国家(指叙利亚)都气焰嚣张,最短几个月、最长两年,以色列将不得不在北方自卫而打一场“真正的战争”。后来这场战争的具体时间又被定在了2007年夏天。谁都明白,如果以色列在北方打一场“真正的战争”的话,那么对手一定是叙利亚。于是以军国防军进行了一系列针对叙利亚的军事演习,甚至把攻占模拟的叙利亚村庄的演习镜头发给了大刊小报,显示以色列要跟叙利亚大打一场的决心。与此同时,以色列政界则警告叙利亚不要玩火,用奥尔默特的话说,叫做“不要误判局势”。但跟这些战争警告混在一起的却有被“民间人士”透露出来的叙以秘密和谈的“天大机密”,一时间,叙以局势扑朔迷离,让人摸不着头脑。
直到2007年9月,叙利亚扭扭捏捏地抱怨说以色列战机侵犯了叙利亚领空,事情才慢慢露出真相。回放起来,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那个被以色列摧毁的战略目标(无论是什么)应该是很早就被以色列盯上的,摧毁这一目标的作战计划应该是在2006年第二次黎巴嫩战争之前就已经制订好了的。如果没有这次战争,以色列大概不会放任何烟幕,直接找一个晚上开进去炸掉就是。但第二次黎巴嫩战争让以色列多了一个担心,担心叙利亚误判局势,以为自己有能力跟以军较量,会在轰炸后进行大规模报复,从而引发一场真正的战争。
以色列不想跟叙利亚开战,倒不是因为叙利亚军队太强,而恰恰是因为叙利亚军队太弱。叙以边界是以色列最平静的一条边界,不仅没有袭击事件,甚至连走私事件都很少发生。以色列最不愿意看到阿萨德政权倒台,从而引发乱局,使伊斯兰极端组织在叙利亚找到立足之地。因此,以色列不想在几天内把叙利亚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把叙利亚的基础设施炸得七零八落,导致阿萨德政权的不稳或垮台。然而叙利亚那个装置又太危险,不炸不行,因此只有一个办法,让小阿萨德明白他的处境和以色列的意图。
这就是以色列军方和政界在战后一年内所释放的那些烟幕的真正目的:让叙利亚明白第二次黎巴嫩战争并未改变力量对比,让叙利亚明白以色列捍卫自己领土的决心并没有任何动摇,让叙利亚在挨炸之后作出温和反应,从而避免一场让两国摊牌的战争。
到目前为止,以色列的目的可以说是完全达到了。目标拔除了,叙利亚的反应则正是以色列所期望的,烟幕生效了。事实上,要不是以色列战机在土耳其扔掉了几副油箱,要不是欧美那些媒体吃饱了撑的没完没了地挖事实真相,事情本来还可以更圆满一些。以色列不会说,因为以色列不想让叙利亚丢脸而无路可退;叙利亚不会说,因为阿萨德不会让自己丢脸而无路可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大家都可以放心睡大觉。现在事情闹出来了,叙利亚大概无论如何得想个法子给自己挽回点面子,但这法子至今尚未出场,原因是阿萨德跟以色列有一样的担心:他也不愿意跟以色列开战,所以大概也在苦苦思索一个既能挽回面子,又能让以色列自制的报复办法。因此,这一场该打的战争没打起来,以色列军方的公关烟幕功不可没。
2007年,是以色列十年来情况最好的一年。黎以边界已经一年半平安无事,应该说是个奇迹。巴勒斯坦人自相残杀,以色列渔翁得利,在以巴冲突中多了一个梦寐以求的平衡手段。与此相关,以色列境内恐怖活动基本中止,生活完全恢复平静。以色列的“后英雄世代”在经历了战火与丑闻的双重考验之后逐步站稳了脚跟,日趋成熟。以色列的经济在第二次黎巴嫩战争后强劲增长,股市上扬,失业率直线下跌。国家经济支柱之一的旅游业在2007年首次恢复到2000年巴勒斯坦人暴乱之前的水平。在军事方面,以军从换将开始的整军工作成效显著。以军近期在加沙地带稳准狠的定点清除显示以军战斗力明显提高:清除了几十名恐怖分子却未伤到一个平民,这是巴勒斯坦人暴乱7年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就目前来看,以色列唯一的烦恼是来自加沙的火箭袭击。不过考虑到火箭弹的破坏力实在有限,再考虑到加沙在哈马斯手里,因此有一点实行封锁打击的理由并不是什么坏事。
2008年,以色列的理想状态是维持目前的各方态势,保持并推进国内各个方面好转的势头。
【安纳波利斯:一场开了跟没开差不多的和会】
2007年2月,以色列与约旦河西岸的“法塔赫斯坦”在美国主持下召开和会,正式宣布中止冲突,重开和谈进程。除了伊朗及其两个小兄弟之外,中东有实力的各方都参加了和会。
说这和会开了跟没开差不多,是说这和会开了跟没开还是不完全一样,但这差别确实极其有限。具体说来,这差别大概有两个。
首先、和会宣告持续了7年之久的巴勒斯坦人第二次“阴帝发达”(阿拉伯语“起义”之意)正式结束。第二次“阴帝发达”开始的标志是以阿拉法特为首的巴解组织撕毁奥斯陆协议,中止用和谈解决纠纷的努力,转而与哈马斯等恐怖组织同流合污,与以色列重开战端。因此,这场“阴帝发达”结束的标志自然是巴解组织放弃暴力诉求,回到谈判桌前来。不过,时隔七年,此巴解已非彼巴解,不仅没了阿拉法特这样的强势领导人,而且在内战中被打得灰头土脸,只能靠着以色列的力量在西岸勉强维持半壁江山。这样一个组织回不回到谈判桌前来不能说没有差别,只能说这差别实在太有限。以色列跟这样一个组织谈判,不要说实际上谈不成,就算能谈成,签下来的协议能有几个巴勒斯坦人认帐也大可怀疑。因此和会的指导思想是先不考虑执行的问题,而是先设法谈成一个协议,这跟七年前那种谈完马上实现的和谈性质完全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场和会最多也只能算是一场“画饼充饥”的和平努力,而考虑到目前连纸上的那个饼子都还八字没一撇的事实,会议只能要求以巴双方共同努力,在2008年底把饼子画圆。至于这纸饼子何时变成能吃进嘴里的真饼子,只能借用一句阿拉伯语:因沙拉,只有上帝才知道!我们只有祝福以巴谈判双方能比临刑前画圈的阿Q强那么一丁点,虽然一抖一抖的,但勉强能把那个圆合上。
其次、这和会开启了建立中东对抗伊朗统一战线的可能性。伊朗虽然反以口号叫得凶,但真正受到威胁其实是海湾阿拉伯温和派国家。在这一点上,温和派阿拉伯国家跟美国以色列有着无可否认的共同利益,正像约旦国王所说的那样:约旦跟以色列面临着共同的敌人。当然,由于阿以之间的积怨,中东的事情并不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那样简单。这个统一战线今后能否真正形成还有很多可变因素,因此这次和会所起的作用依然非常有限。
和会之后欧洲国家推波助澜的给巴勒斯坦人几十亿美元的援助保证也不会起到多少积极作用。外援的实质历来是“把富国穷人的钱送给穷国的富人”,对巴勒斯坦来说,外援倒未必真“送给富人”,但“送给贪官和恐怖组织”大概是八九不离十的。不解决外部世界对巴援助的监督使用问题,外援破坏和平、激化巴勒斯坦内外矛盾的作用将超出其对和平的积极影响。
【结论】
2007年的中东核心事件是巴勒斯坦内战。这场内战所造成的以巴间“三足鼎立”的局面在这一地区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均衡:巴勒斯坦双方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以色列的政策而存在,以色列则需要这两方的共存来左右平衡,因此三方其实都有不愿意打破这种均衡的实用动机。这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至少以色列和西岸的人民有机会过上“头脑清醒”(以色列情报机关对巴勒斯坦内战后西岸巴勒斯坦人精神状态的评语)的生活,唯一的缺憾是哈马斯不能把加沙人民也引导到这种生活中来。
2008年,维持这种均势是以巴三方共同利益之所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各方领导人要“头脑清醒”,不要再被某些美丽的幻影(和平主义、宗教战争)冲昏头脑,冒冒失失地把以巴人民拖进另一场血腥冲突里去。停火虽然不是和平,但总比战争强。
张平 2007年12月31日 于特拉维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