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经济与股市风暴
本月21日,全球股市狂跌造成了所谓的“星期一风暴”。其时正值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会议)在瑞士召开(23日开幕)。这个组织的初衷在于集合全球财经界精英、洽商如何采用经济手段促进国际社会发展。如今,由于股市震荡,却蜕变为商讨如何发动国际社会拯救面临崩盘的经济领域。
经过数天的探讨,该论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大体上出现美国国务卿莱斯为首所主张的“放任”,与“投资专家”(也有人做“投机专家”的评价)索罗斯建议的“设立管理机制、加强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督”的两种意见。实际上,这两种意见也在国际媒体广泛出现,因此少有人还关注此时此地有这么个会议的存在。
不论是会内或会外,大多论客均把焦点集中于美国的次级信贷问题,认为美国建筑业与房地产的“泡沫经济”为导致这次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同时,尽管美国中央银行将主导利息猛降0.75%(昨日再降0.5%)、暂时平息了这一场风波,却仍旧有许多人批评该措施“来得太晚”;或者,甚至责怪前任行长格林斯潘长期采取低息政策,以至于造成2004年前后出现的“泡沫经济”。
何谓泡沫经济?
严格说来,经济领域产生“泡沫”是个古今中外司空见惯现象。以农民为例,当部分人看到今年某种农产品的畅销,便倾向于一窝蜂地大量生产同一品种,结果却导致次年的贱卖与血本无归。即便当前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欧、美洲,上述情况也经常发生。譬如,几个建材公司虽经认真市场调查,取得的调查结果却内容雷同。一旦他们同时做出结论,“某地区具有巨大开发潜力”,并竞相进行投资、建立建材超市,随即会发现这种重叠投资,根本就超过市场需求,于是又导致若干公司的“战略撤退”。至于各国房地产的情况也非例外,只要社会处于景气好的地位,必然会使各方的投资蜂拥而至,结果既提高房地产价格,又造成“泡沫”现象。
这些例子说明,就一般情况,一旦出现“泡沫”现象,只能期待生产方、投资方的自我调节。对各个当事方而言,错误投资固然要蒙受损失,但对社会整体说来,未必会造成太大损害。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让国家出面进行协调,甚至给与辅导或善后补贴、贷款,也是无可厚非的事。当前需要过问的是,为何美国的次级贷款问题会在全球引起连锁反应?
多方的警告
2007、2008年之交,先后有许多专门机构对2008年的展望提出警告。例如:国际货币基金提出,全球将面临经济衰退;许多欧洲政府对通货膨胀感到忧虑而将预估之增长率下调;世界银行预言世界经济增长将减缓;世界劳工组织提出5年来飞涨的油价将使失业率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全球风险网报告(Global Risk Network Report)指出,油价飞涨所带动的物价提高与通货膨胀,将使今后世界经济面临萧条;Pricewaterhouse Coopers (PWC,一家著名的企业咨询公司)对110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后,指出越来越多的企业担心即将面临的经济衰退会对本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综合上述反应,我们知道国际上普遍存在的忧虑并非由美国次贷问题所造成,而是石油价格的飞涨所导致的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就此意义,美国的房地产问题,多少是由于中央银行2004年开始、为压制房地产业的泡沫与油价所造成的通货膨胀、被迫大幅度提高主导利息,最后却导致债务方的破产与世界各地债权方的呆账。换言之,当前的问题不仅仅是美国的泡沫经济,而更严重的是普遍存在的油价上涨与通货膨胀问题。继而要提出的问题是,为何全球股市此时此刻受到冲击?
金融市场的泡沫
据统计,1970年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金额至多只占总交易金额的5%。如今,不只是超过95%,甚至已达到国内总产值的一百倍左右。构成该泡沫现象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一.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1960年全球最富的20%人口与最穷的20%之间的收入比例为30:1。如今,差距应当在100:1左右。当前全球500名首富的财产相当全球半数人口财产的总合。不言而喻,聚集在富人手中的财产不可能都拿去投资于传统实业或服务业,而更加有利的做法,便是运用各种软体、硬体优势,进行金融市场的短线投机。这种追求近利的办法,不仅仅又给富者创造了更多财富,同时也深深影响许多工、商企业的投资取向,即把相当一部分的资金也投入金融投机交易。结果是,一旦金融市场发生大动荡,受影响者几乎遍及全球经济领域。二. 大多数的金融投机活动均非由富人自己操作,而是委托年轻专业人士经手。这批人多不在乎传统投资家所重视的基本因素(如公司的业绩、开发取向、经营策略、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政治动态等等),而是专注于指数的技术分析。只要他们的判断达成行动一致,便可能在某个指数抵达某一低点时进行自动抛售,由是对股市构成庞大的压力。三. 自从90年代广泛使用电脑后,更加对投机活动起着推波助澜作用。不难理解,一旦股市受到国际投机热钱的严重冲击,其乱局绝非一般国家当局所能对应。除此之外,我们还可预料,随着贫富两极化的进一步扩大,今后延伸的投机花样将益加百出,金融市场动荡的机率也会更加频繁,对社会的震撼也会越来越大。如今股市的崩盘,刚好就是全球投机家根据技术分析以及上述专家的分析,不约而同地做出“看跌抛售”决定的时刻。
出路何在?
言及此,美国中央银行所做出的提高或降低利息的政策决定,譬如,2004至2006年之间,美国政府为控制房地产“泡沫”现象而连续调高16次的主导利息;或上星期为对付股市动荡而采取的降息策略,固然可发挥一时的调控作用。然而就整体看来,个别政府的干预手段依旧无法约束国际“热钱”在全球范围的横冲直闯。就此意义,赖斯提出“政府无能为力”的意见的确有几分道理。至于索罗斯提出的设立“监督机制”的建议,则令人感到十分滑稽。原因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单凭索罗斯的投资公司的外汇炒作,便能够迫使英镑大幅贬值,并使其公司大发其财。另外,我们也同样无法想象,如果联合国都无能为力,又怎能期待国际社会额外建立一个机制,去防止地缘政治纷争(如伊拉克战争)?如何消弭此类纷争所造成的石油价格暴涨与通货膨胀的连锁反应?如何对不受国内法约束的跨国公司与停泊在各个“逃税绿洲”的热钱加以监督?
显然,当前并不存在任何解决问题的药方。如果今后还会有任何出路,可能就得等到全球股市低迷到国际上的热钱无形“蒸发”、失去投机手段的地步。那时刻,大家自然会意识到,唯有具有实质内容的工商企业才是理智的投资对象;同时,也会意识到,没有必要再去建立一个超然的监督机构,只需要加强现有的国际机制,便能够更妥善地规划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2008/0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