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万维网读者->网墨文集->捷夫->正文 |
|
|
|
|
万维专稿:抵制北京奥运 究竟能否成功? |
|
捷夫
|
万维专稿:抵制北京奥运 究竟能否成功?
北京申办奥运过程中的反对呼声,在中国最终获得2008年奥运申办权后立即转变为“抵制北京奥运”的国际性运动。这一“抵制运动”始终伴随着中国大陆举国上下就奥运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西方报章曾经指出,“‘抵制北京奥运’与中国就北京奥运的准备一直在‘同步进行’”。
“抵制北京奥运”的国际力量大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已经形成某种“国际运动”,其影响正在不断扩大之中;第二部分则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具体形成和发展还取决于形势的变化。
在第一部分已经形成国际运动的那些抵制力量中,抵制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人权和对外政策问题,其中最大的几股竟然是与苏丹“达尔富尔危机”紧密相联的组织或个人。
据国际媒体统计,在这类国际抵制运动的发起者中,有两位法国著名政治家和2007年法国大选的总统候选人弗朗索瓦·贝鲁和赛格莱娜·罗亚尔。他们和以他们为代表的法国与欧洲左翼政治力量十分激进地反对中国政府在苏丹“达尔富尔危机”中的立场。不过这两位总统候选人已在法国大选中失利,不然法国和西欧抵制北京奥运的国际势力还会进一步发展。
另一些与苏丹“达尔富尔危机”相关的抵制运动领袖还包括苏丹学者、“华盛顿邮报”编辑、美国导演和美国国会议员。美国最著名的电影导演之一、被聘为“北京奥运艺术顾问”的斯蒂芬·斯别尔伯格代表了美国左翼艺术家的抵制呼声,而强烈抗议北京奥运的美国106名国会议员则具有较大的政治能量和选民基础(占美国参众两院535名国会议员的20%)。
因“达尔富尔危机”抗议中国对苏丹外交与军事政策进而抵制北京奥运的国际力量是2007年初逐渐形成的,其影响还在不断扩大之中。如果中国政府继续坚持其对苏丹的政策,这种抵制力量有可能进一步加强。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不仅中国政府根本不把就“达尔富尔危机”作为缘由抵制北京奥运的多股国际势力放在眼里,中国大陆民众和海外华人媒体也对“达尔富尔危机”以及中国政府的作为漠不关心,因此这一国际抵制力量几乎没有在中国国内和海外华人社区造成任何影响。对国际抵制运动而言,另一个不利因素是美国的态度。到目前为止,布什行政当局对北京奥运一直采取支持态度。2007年6月4日即“六四事件”18周年纪念日的当天,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正式宣布美国政府将不就“达尔富尔危机”对北京奥运实行抵制。
号召对北京奥运进行抵制的另一些国际力量,还包括“自由西藏学生组织”(发起原因为中国政府镇压西藏独立)、“记者无国界组织”(发起原因为中国政府限制言论自由)、日本自民党政调会长中川昭一(发起原因为大陆可能攻击台湾和中国政府限制人权)、东京市长石原慎太郎(发起原因为2004年亚洲杯赛日本队遭中国球迷攻击)、协助北韩难民组织(CNKR)(发起原因为中国政府将抓获的北韩难民遣送回国)、国际著名歌星保罗·麦卡尼特(发起原因为中国虐待动物),等等。
目前,上述分散的抵制北京奥运的国际力量还难以形成对中国政府的实际压力。此外,某些国际抵制运动实际上是迫使中国当局采取改革措施的因素,比如针对北京空气污染的抗议,中国政府不得不作出让步(首钢公司迁址就是一个例子)。
1979年12月,苏联出兵阿富汗,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弹,并直接导致世界奥运史上最大规模的抵制事件。1980年3月21日,卡特总统正式宣布美国将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世界上5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其中包括日本、加拿大、联邦德国以及刚刚获得国际奥委会席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类似莫斯科奥运会的抵制运动和抵制规模,就北京奥运而言,或许只有一两种情况可以比拟,那就是台湾宣布独立导致大陆武力攻台,或类似“六四事件”那种大规模民众抗议运动遭到政府血腥镇压。前者的主动权基本上不在大陆一方,事态的发展要看陈水扁当局的进一步动作;而后者的变数更大并更具有突发性,大陆官方的选择也较多(例如为了奥运而对民众骚乱采取比较温和的处理方式),因而亦需密切关注。
应对上述两种“潜在”的国际抵制运动,中国政府很可能仅以“主权”作为底线。国际媒体曾经援引解放军将领的话说,“举办奥运不能以牺牲主权作为代价”,集中说明了中共最高决策当局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osted on www.creaders.net: 2007-07-05 22:25:41 http://www.creaders.net/newsViewer.php?nid=313380&id=7367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