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专栏作者
解滨水井
一娴谢盛友
施化核潜艇
小心谨慎张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专栏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蝉赵碧霞
开心雨半窗
木然梦梦
上官天乙特务
圆月弯刀小放
         专栏作者
杨柳岸程灵素
法老王铁狮子
谷雨金录
莉莉小猫务秋
蓝精灵枚枚
有点红妆仙子
         专栏作者
索额图辛北
细烟王琰
水栀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说女说林蓝
任不寐文字狱牢头
         专栏作者
老秃笔尹国斌
樱宁吹雪
少君老郸
白鸽子摩罗
朱健国王伯庆
小尼酒心
         专栏作者
伊可京东山人
润涛阎老么
风雨声望秋
峻峰直愚
王鹏令梦子
老黑猫俞行
 
[ads_url_inside]
 
State Farm Drama
网墨文集
 万维网读者->网墨文集->湘君->正文
 专栏新作
 - 湘君:告别林黛玉
 - 湘君:《战废品》—
 - 湘君:王佳芝与郑苹
 - 湘君:丹.布朗 –
 - 湘君:文字精灵张爱
 - 湘君:《黄金甲》--
 - 人性的赞歌:《妈妈

 
 
湘君:告别林黛玉

湘君


当你读《红楼梦》时,你心里会有一个你自己想象中的林黛玉吗?如果有,现在,这个林黛玉还在吗?

观众或读者对文学名著以及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的兴趣有这样一个心理定势,或许也可以称为定理:如果你先读了文学原著,那么你还想看看根据文学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但如果你先看的是根据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那么你再也没有兴趣去阅读原著了。

这个定理是我女儿发现的,她说对于那一部接一部的《亨利•波特》,如果她先读了原著,就很想看一看后来根据原著拍成的电影,但如果先看了电影,就再也没有兴趣去读原著了。联系到我自身的经历,发现她说得极有道理。

金庸的十四部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原著,我只读了十三部,只有一部《射雕英雄传》没有读过,原因很简单,我先看了八三版黄日华,翁美龄的电视连续剧,便再也没有兴趣读原著了,几次拿到原著,都没有办法读下去。而金庸的其它作品,还有都梁的《亮剑》和《血色浪漫》等,我都是先读的原著,之后还可以饶有兴味地看完根据原著改编而成的电视剧,正符合前面提到的那个心里定势。

这样的心里定势的形成,说起来其实很简单,这是由于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在人心理上造成的不同的刺激而导致的。具体说起来,文学作品比较模糊而抽象,影视作品比较具体而真实,文学作品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读金庸的《天龙八部》,里面的绝色美女王语嫣会让你有许多想象,你也许会把她想象成生活中遇到的某个人,也许她在你心里只是一团没有具体形象的虚无缥缈的东西,无论如何,你都会有兴趣想看看根据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看看影视中的王语嫣是否符合你心中的想象。当你看完央视版电视剧《天龙八部》以后,你心中的王语嫣便一下子变成了那个真真实实的刘亦菲,无论这个刘亦菲的王语嫣是否符合你的想象,你没有选择,刘亦菲就是王语嫣,不光王语嫣,一切的人物,情节,场景都落到实处,一览无余,全部塞进你脑中,在这种情形下,你还会有兴趣去读一遍原著吗?我想,除了资深的追星一族,一般的读者或观众恐怕再也没有兴趣去读原著了。我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竟然还看到过《大宅门》,《天下粮仓》这样完全根据电视剧改写的书,天知道这样的书会有几个人去读。

在中国大陆长大的现在四十岁左右的这一代人,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八三版黄日华,翁美龄的《射雕英雄传》是武侠电视剧中的经典,很难超越。这样看法的形成,除了电视剧本身的高水准以外,先入为主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黄日华翁美龄的《射雕英雄传》是很多人一生中看过的第一部武侠电视剧,而且此前根本不知道金庸其人,没有读过他的书,也就没有想象中的郭靖与黄蓉。《射雕英雄传》就这么来了,黄日华就是郭靖,翁美龄就是黄蓉,你没办法怀疑,也没办法挑剔,只能一古脑全盘接受,然后在心里扎根,以至成为一个标准。后来看到的武侠电视剧你都要拿来跟《射雕英雄传》比,后来看到的郭靖黄蓉你都要拿来跟黄日华,翁美龄比,如果有不符合的地方,那就是别的电视剧和演员出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张纪中重拍《射雕英雄传》命定了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其实把任何一部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都很难讨好,流行越广的名著越难拍,象《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名著简直就是没有办法拍,勉强拍出来,也一定是惨不忍睹。电影导演谢晋喜欢拍当代名著,《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最后的贵族》等,这样的电影肯定会有人看,导演也会出名,也能获奖,但却很难拍出自己的个性,也很难获得观众的好评。这方面张艺谋和陈凯歌要聪明得多,他们不拍名著,却制造名著,这样制造出来的名著是否有人去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忙忙碌碌,没有多少时间可以静下心来读书。不过,没有关系,不读书,还可以看电视。只是当你看《红楼梦》电视剧时,那已经不是你心中的《红楼梦》了,那只是别人心中的《红楼梦》,你看到的林黛玉也不是你自己的林黛玉,她只是陈晓旭或者是别的什么人而已。

于是我们自己的心灵世界正在逐渐丧失,我们的心灵正越来越多地是活在别人为我们建造的世界里。

二00八年二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