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专稿:中国政府 终于开始反击!
译者:捷夫
由“中国出口产品质量问题”所引发的一系列“国际丑闻”败坏了“Made in China”的总体声誉,这场从去年就开始酝酿的“危机”,使中国政府和中国出口经济付出惨重的代价;在海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危机”目前甚至已经达到“谈中国货色变”的地步。
“中国产品丑闻”引发抵制风潮
“中国产品质量丑闻”所危及的西方国家一反常态,迅速将普通商业行为上升到政府行为和政治行为,“力图从法律和政策上严格把关,减少生命损失”。美国国会在今年盛夏采取紧急行动,针对中国出口食品的安全问题展开听证会和研讨会。
据美联社2007年7月22日报道,预计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将通过法案,对中国进口食品予以更加严格的监控与管制。正在讨论的法案内容之一要求食品“必须标明来源地名”。国会不仅仅将矛头对准中国,同时还严厉地批评美国药物与食品管理局(FDA) “在中国产品特别是食品进口管理方面的严重疏忽”。
时至8月初,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怀疑和抵制已蔓延到欧美以外的其他国家,涵盖东南亚和拉美等地区。
“中国产品丑闻”给了中国政府当头一棒
在国际上潮水般的控诉之中,中国政府的辩解一开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其实,“中国出口产品丑闻”只不过是泛滥于大陆的产品质量危机的某种延续。国内和国外的受害者给了中国领导人当头一棒,使他们不得不坐下来认真考虑对策。
“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和CNN等美国媒体都报道说,中国总理温家宝除多次发表讲话对产品质量表示“严重关切”之外,2007年7月25日,他还主持召开了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草案)’”。“草案”着重强调,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同时也“关系到国家形象”。
共同社和“产经新闻”等日本媒体的评论认为,“丑闻”若能真正引起中国领导人的重视并唤醒中国企业的良知,应该说是一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缓冲与调整。据统计,外贸出口总额占中国GDP的大约40%,因此“对出口产品全面和严格的整顿将有可能导致中国国民经济在国内和国际的双赢局面”。
中国政府 终于开始反击!
当然,中国当局决非坐以待毙;相反,它一直在寻找机会反戈一击。
各国媒体回顾说,在一个月前中国海关禁止部分欧美食品和饮品入关后,中国官方不断反驳西方关于中国出口产品质量问题的宣传。最近几周以来,北京方面明显加大了反击力度,在执行产品质量与食品卫生标准的同时,严词抨击西方媒体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问题的“夸张报道”。
据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驻华记者8月2日报道,“中国政府本周四以罕见的强硬口吻为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进行辩护”。面对“中国产品质量危机”,大陆商务部长薄熙来对外国媒体宣称,“99%以上的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合格并具备安全性能”。在中国商务部官方网站上,这位部长还呼吁,“希望有关各方客观、公正和理智地对待中国出口产品,不能因为少量产品的质量问题损害正常的对外贸易交往”。
中国政府在对媒体和公众表达上述态度的同时,还表示愿意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加强出口产品质量检验方面的合作。“金融时报”报道说,本周,“美国联邦政府公共健康事务的高级主管官员飞赴北京。据信美中两国已经达成协议,建立一个新的管理体制用于加强中国出口食品与药物的安全”;“今年年底之前,美中两国政府之间将有可能签订一项相关谅解备忘录”。
到万维读者网记者8月3日凌晨3点20分(PST)发稿为止,“金融时报”上述报道、其他相关英文报道及其总转载量多达1667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osted on www.creaders.net: 2007-08-03 09:54:57 http://news.creaders.net/china/newsViewer.php?id=7423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