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奶奶曾经很自私
作者:谢盛友
上个星期德新社的记者来采访我,工作完毕后,与她闲聊。她跟我讲一个故事: 十几年前她在中国当记者工作时认识一个朋友,之后经常保持联系。这位朋友官至中国政协常委。朋友埋怨她,西方的记者不会做新闻,这次四川抗震救灾,中国共产党走在最前面,为什么西方的新闻媒体不表扬一下?
她讲的故事与时事相关。轮到我讲故事,我的故事与时事不相干,而且讲出来恐怕不太合适。 大概是我七八岁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突然间我发现饭是煳的。我说:“奶奶,你今天的饭煮煳了。” 奶奶:“你怎么这样没大没小的?饭煮煳了就不能吃吗?我一天到晚劳累,不就是为了这个家吗?一点长幼有序的规矩都没有!” 这件事我一直记在心里。我很爱我的奶奶,她离开我已经四十多年了,今天我想思考一下,为什么我可爱可亲的奶奶在这件事上会这个样子。 我今天找到了 答案:我奶奶很自私,至少在这件事上很自私。我奶奶自私的根本原因就是贫困。 当时家里很穷,如果我奶奶富有,第一锅饭煮煳了,她可以潇洒地再重新煮一锅,她当时会发出这样的责骂吗?如果我奶奶的脑子丰富,她的思想内存不仅仅“没大没小”“长幼有序”,她会这样责骂她 心爱的孙子吗? 我得出一个奇怪的结论:我奶奶的自私来源于贫困,物资贫困和思想贫困。尽管不能保证物资丰富者不自私、不吝啬;尽管不能保证思想丰富者就会表达、容易表达,但是,我还是觉得,贫困是自私的罪恶根源。
自私者的所有言行以自我为中心,然而,自私者的言行却以别人的脸色和别人的判断为价值标准。
人性是自私的。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中指出,人即使在婴幼儿时期,对于新诞生的家庭成员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排斥情绪,因为新的家庭成员的到来,终止了他吸吮母乳的那种舒适与安全感,从他那里剥夺了父母的关爱与关注,这种排斥情绪一直沉积在他的前意识或潜意识中,在适宜的条件下显现。
自私就是对自己有利益,无节制的自私便是贪婪,欲壑是对利益占有的主观需求。自私不仅体现在对现世资源的占有,还体现在对恒世的影响,中国人本主义传统观念指出,人只有“立德、立功、立言”才能光耀千秋、彪炳千古。 这就是上述政协常委流露自私的原因之一。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上帝在赋予新的个体生命的同时,给予了每个生命个体的思维器官,赋予了我们思考的权利,成就了芸芸众生中一个个小的相对独立的思维循环,正因为这种独特性,我就不责备我奶奶的自私。
正因为人是自私的,才造就了冲突与竞争,有了成功与失败,有了快慰与失落。
人类没有能力消灭自私。
写于2008年5月25日, 德国班贝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