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专栏作者
解滨水井
一娴谢盛友
施化核潜艇
小心谨慎张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专栏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蝉赵碧霞
开心雨半窗
木然梦梦
上官天乙特务
圆月弯刀小放
         专栏作者
杨柳岸程灵素
法老王铁狮子
谷雨金录
莉莉小猫务秋
蓝精灵枚枚
有点红妆仙子
         专栏作者
索额图辛北
细烟王琰
水栀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说女说林蓝
任不寐文字狱牢头
         专栏作者
老秃笔尹国斌
樱宁吹雪
少君老郸
白鸽子摩罗
朱健国王伯庆
小尼酒心
         专栏作者
伊可京东山人
润涛阎老么
风雨声望秋
峻峰直愚
王鹏令梦子
老黑猫俞行
 
[ads_url_inside]
 
State Farm Drama
网墨文集
 万维网读者->网墨文集->谢盛友->正文
 专栏新作
 - 谢盛友:钝感钝感力
 - 海南女人
 - 谢盛友:海南男人
 - 谢盛友:留学德国海
 - 你也许会遇到的事:
 - 谢盛友:魔鬼无法毁
 - 谢盛友:中国人为什

 
 
一个真实的谢盛友

谢盛友


谢盛友(You Xie),入编《书写德国新闻史的人》。曾用名:谢友;笔名:西方朔、华骅,是一个用中德文双语写作的记者和作家。1958 年出生于海南岛文昌县。中山大学德国语言文学专业学士(1983),德国班贝格大学新闻学硕士(1993),1993-1996在德国埃尔兰根大学进行西 方法制史研究。著有:《微言德国》、《人在德国》、《感受德国》、《老板心得》、《故乡明月》,主编《那片热土》、《东张西望》。1994年荣获台湾中央 日报征文首奖(《中国人的代价》)。曾任德国班贝格大学经济系客座教授、巴伐利亚工商会顾问。现任欧洲《本月刊EuropeanChineseNews》 出版人,华友集团董事长,欧洲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海外校园》欧洲版同工。谢盛友先后被西方主流媒体德新社(DeutschePresse Agentur)、美国联合通讯社(Associated Press)、《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Journal)、《南德意志报》(SüddeutscheZeitung)、《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柏林《日报》(DieTageszeitung)、《德国之声》(Deutsche Welle)、以及RTL、BR、n-tv、Sat1、NDR等电视台专题人物采访报道,入编《班贝格人物志》(PersonBamberg),入选 2010年度百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入编阿克赛尔•施普林格(AxelSpringer)报业出版集团立项研究《书写德国新闻史的人》。

谢盛友1988年坐火车经过蒙古、苏联、波兰、民主德国到西德巴伐利亚自费留学。


同车厢里有两个协和医院的老教授,他们也为了省钱,到瑞典开国际学术会议,不坐飞机,坐火车。还在亚洲,老教授就跟我商量,他们需要一些卢布, 需要我帮忙。那年头,人人中意美金,个个抛弃卢布,美元黑市兑换卢布,是官价的数十倍。老教授年龄大资格老,不好意思下车上黑市倒换卢布,觉得丢人。所以要我帮忙。
我问:“上黑市,丢人。老教授,丢不丢良心?不丢良心,我帮你干!我什么事都干,就不干丢良心的事。”
如数把卢布给老教授,他们对我左一个感谢右一个感谢。我说:“不用感谢。您喊我一声倒爷就行,我像不像倒爷?”
“不像!”“那您到莫斯科就会见我真功夫!反正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莫斯科真的到了,必须在火车站过一夜,第二天才有火车开往柏林。我们存放好行李,先游览红场。在红场的感觉真爽。“啊,列宁1918, 啊,谢盛友1988,我站在红场指点江山!”。下午到一个集市当倒爷。老教授说我不像倒爷,我把所有的东西全卖光了,二锅头, 卖! 拖鞋、牛仔裤、衬衣,卖!连我身上穿的衬衣、背心也被苏联老大哥看中,最后光膀子回莫斯科火车总站。谁敢说,我不是倒爷,我是赤裸裸的倒爷!


老教授看见我光膀子,让我赶快穿上衣服,担心我着凉。其实,我身体不凉, 内心早凉。惜别,我往柏林,老教授往瑞典。老教授握我手,拥抱我:“小谢,我们老了,心有体会,看得出,你有读书底气,到德国还是专心读些书!……”
到德国后通过医科院的朋友了解,两位老教授曾是黄家驷(毛泽东的医生之一,国际著名医学家)先生的助理,对老教授,我历来非常肃然起敬。

二十年前,刚到德国,我骑着那辆破旧的黄色自行车到班贝克劳工局找工作。在很远的地方,我就看到劳工局门口前面的德国国徽,真是威严。我提心吊胆地走入劳工局,看门者叫我站住,问我干吗的。我说:“找工作!”
“找工作?不可以!”
“这里不是劳工局吗?”我刚到德国,自己判断,是自己的德语水平不够好,听错了。
“是,这里是德国劳工局。”看门人还不算很坏,知道我是外国学生,然后慢慢地为我解释道:“外国人在德国找工作,必须有劳工许可。一个工作位置,德国劳工局先满足德国人,再满足欧共体 (现在是欧盟)国家的人,然后才满足外国人。您是外国学生,在假期里可以打工两个月,可以直接到 Bosch这样的大公司找假期工作,这里劳工局没有您的份。”

左一个感谢右一个感谢看门人后,我懊丧地离开劳工局,再次看到那个庄严的国徽。我心里暗地发誓,德国劳工局,我终将再来,不是来找工作,而是作为老板,来要工人。

1993年在班贝克大学读完新闻学硕士,雄心勃勃到爱尔兰根大学读法律。因为是第二学位,只要在民法、公法、刑法拿到学分,就可以开始写博士论文。导师定好了,题目定好了,想写东西,那题目还真的是个东西,德国的东西。东德西德1972年签的基础条约,一东一西签的条约:双方都是德国,统一是德国最终使命。为什么要研究这东西,当年太冲动、太愤青,而且我们“中国人不打中国人”风凉话总是挥之不去。德国人还真的不打德国人,而且是东西签约,我们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只是单方面保证。所以,我觉得不对劲,因此,很想研究东西。
1993 年底与郝柏村座谈,问他这题目好不好,“好!”“您当然郝!还柏村呢!”学分拿到了,而我自己没钱生活了,我一个人还好办,但是还有老婆小孩呢,怎么办?东西先凉拌。我们谢家先找饭吃。找谁给饭吃?当然是自己给自己找饭吃。老爸老妈从小这么教育。

到爱尔兰根读法律时,每天带自己的面包和热开水,中午休息时在大学校园里闲逛,在外面马路上闲逛,看到那些鬼佬学生与我一样可怜,啃冷面包。灵机一动,对!开中国快餐店!“伟大正确”说过,按既定方针办!

找饭,先得找个位置,找个店面。一个婴儿用品商店关门,老板问我要不要。哪有不要的道理,找饭吃的人,哪有什么不要的。我死猪不怕烫,胆大包天。七弄八弄,星期二开张,生意火红得不知道怎么找形容词形容,那些大中小学生成百成千地排队等着买我炒面。那些大中小学生也怪,不管炎热夏日还是飘雪冬天,天天来排队买炒面,有时长龙在冰天雪地里,拿着雨伞撑着排队,看到那风景线,可不壮观! 让我感动无限。炒面炒得我天昏地暗。

炒面炒得越多,卖得越多,体不累心越累。这回自己暗夜梦游,又是灵机一动,对!出版月刊,不然那么多德国公法、民法、刑法,怎么地公?如何民权?谁刑谁?总得给中国人同胞交待那点不忍的心,按自己微薄的能力做一点事。

回答读者问,为什么是“异议作家”?
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书写表达,笔名:华骅,希望自己是中国的骏马,不过只是“老婆加上儿子”。1994年的一个晚上,突然间接到香港争鸣杂志社的编辑的电话:能否换个(加一个)笔名,港台媒体“华骅”出现的频率太多。好!笔名“琼文”出现,人言:天下文章是自己的好。其实是我的家乡海南岛文昌县。八十年代第一个提出“和平演进”的概念,建议中国共产党学习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经验,和平演进。第一个呼吁中国应尽早成立政治特区。这个世纪以来,第一个提出“白血病”的概念,指出中国国内权力腐败、权利贫困就是“白血病”。第一个呼吁彻底“消灭”农民工。

为中国新闻自由奋斗,为消灭权利贫困呐喊,九死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