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万维网读者->网墨文集->捷夫->正文 |
|
|
|
|
万维专稿:中国网民的一幕幕悲喜剧 |
|
捷夫
|
万维专稿:中国网民的一幕幕悲喜剧
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一亿四千万,在最近一两年内将肯定成为世界上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自从国际互联网开始普及,一个新名词就于1992年应运而生,即“Netizens----网民”。根据网络词典的权威解释,“网民”是指具有某种生活方式的人群;作为一个“称职”的“网民”,他或她每天都要花上几个小时在网上,或工作、或学习、或娱乐、或交流。
中国网民具有中国特色,这些特色举世无双。北京当局直到现在都还牢牢地控制着国际互联网中中国大陆那一块天地,这当然是中国网民的不幸。不过网民们依然能在当局的严格管制中享受足够的乐趣,而这又是中国网民人数激增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警方当局和广大百姓之间,似乎有一点令人吃惊地具有“共识”,即人对互联网依赖过度会产生心理疾患。现在,这一问题已经日益严重,人们、特别是中年家长们对此感到忧心忡忡。国内外的一些社会学家认为,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是造成和加剧“互联网心理疾患”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曾长年沉湎于网络游戏的中学生在自杀前写给警方一封信,披露了他痛不欲生的压抑心理。这位家中的独子说,“只有从网络中,我才能看到一线虚幻的光芒;而现实却离我越来越远、也越来越难以接受”。2007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网民中具有成瘾倾向的人群在平均年龄上“要比西方国家的同类人群小大约10岁”----“在中国是14-19岁,而在西方国家则是20-30岁”。
大陆网民的民族主义倾向是众所周知的,无论对台湾、日本还是美国,他们都曾一马当先,甚至跑到了政府的前面。其实“国际主义的中国网民”也很出色,其中最为著名的事例之一莫过于7年前的“印度航班劫持事件”。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外长辛格先生于新德里“电脑高峰会议”上透露,在1999年圣诞前夕的一次印度国际航班劫持事件中,第一时间获得来自航班内部报警信息的既不是印度政府、印度航空公司,也不是印度媒体,而是印度驻华使馆;三名中国网民以最快的速度向印度驻北京大使馆报告了飞机劫持和人质状况的细节,事后印度驻华使馆高级外交官专门向他们衷心致谢。
原来,人质之一、20岁的航班乘客Rkghosh于劫持者的监控间隙在机舱角落用手机与笔记本电脑配合上网,随意选择了一个ICQ号码,居然把SOS信息传到了中国;而偶然发现这条求救信号的三个天津网民连夜设法与印度使馆取得联系,并保持了与Rkghosh先生长达两小时的网络沟通,直到确证劫机者的手榴弹是玩具后,才使印度政府与罪犯的谈判处于主动地位。
事件中,Rkghoshà中国网民à印度驻华使馆à印度外交部à印度政府当局与劫持者谈判这一基于互联网以及其他通信方式的联络渠道,被认为是国际航空劫持危机处理历史中的奇迹。当包括妇女、儿童和老人在内的150名人质获救,他们都还不知道真正的“救命恩人”其实是三位遥远的中国轻年。
当然在中国的网络社区所能听到的不总是好消息。据路透社2007年9月18日发自北京的报道,一名20多岁的中国网民在广州网吧猝死。警方迅速排出了“自杀”的可能,因为他醉心于网络游戏,连续72小时不曾间断。就在今年4月,中国当局掀起了一场清除“网络垃圾”的运动,网络游戏也受到严格控制。现在看来,控制还远未奏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osted on www.creaders.net: 2007-09-18 23:03:39 http://www.creaders.net/newsViewer.php?id=7513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