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3):分流
(本系列应国内教育学院联网编写)
作者:谢盛友
德国学校采用6分制,1分最好,6分最差,4分及格 。小学阶段的主科(德语、数学、常识)成绩是选择中学的关键,但学生日常提问、回答问题和与同学合作的情况及其反应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同样是决定他们所升中学的重要因素。 小学4年级毕业后,学生根据自己在小学阶段的表现和成绩,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 在结束小学阶段后进入此层级,主要分为三个类别: 职业预校Hauptschule、实科中学Realschule、文理中学Gymnasium。
在小学这个阶段的最大特色即是不给于孩子功利的分数成就导向Leistungsdruck,因此在小学的一、二年级并没有各科成绩单,而是以老师评论来作为学习成果的考量。所以对于需要学习能力或学习成效较差的学生则是采取加强措施而不是留级制度。除此之外,针对国小的课程也有些新的改革,例如在外语课程上也实用许多;而且在教学方法上则是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育理论的实践,而非专业性的知识授予,例如像是自我自由工作、主题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另外,小学的课程型态也反映出现今的社会现况的改变,例如:全面性的半天课程、跨年级的课程,以及班级中学生程度的异质性等……。
德语3分、数学3分、常识3分(或更差)只能上职业预校。 1)职业预校Hauptschule,5年制: 职业预校起初是由国民学校进阶级Volksschuloberstufe,而从1964年更改为此名。其发展是以职业教育为主,并强调实务性与方法操作的面向。虽然原先强调的是在职业上的实用价值,然而却产生许多问题与批评,例如:在职业预校中只有少部的学生有实际上学,但他们绝大部分都有着较弱势的社会背景,或是德语并非其母语等严重的问题。以学生人数比而言,在乡村中,职业预校学生的比例远高于城市;像在Bayern州与Baden-Württemberg州的学生就佔了30%;为因应这样的情况,教育委员会Kultusministerkonferenz决议,开放实科中学与职业预校的转学制度,以强化职业预校学生的学习能力。
德语2分、数学3分、常识3分(或3、2、3或更好)可以上实科中学。 2) 实科中学Realschule,6年制: 实科中学是仿效普鲁士的中学而建立,因应较高等的职业教育需求而生,而且实科中学也一直是德国教育体系中的典范,具有良好的教育成效,其学生的来源背景主要是社会的中产阶级,其成功因素是奠基在两方面:一方面实科中学的教学内容重视德国转形成第三级产业的社会背景;另一方面由此毕业的学生可获得中级文凭,并具有许多选择发展的可能:可以选择较高等的职业发展;也可以继续升学,例如进入职业导向的文理中学,因而往高等教育体制迈进。 所以实科中学在德国为教育体制中发展较成功的学校类型。
德语2分、数学2分、常识2分(或更好)可以上文理中学。 3) 文理中学Gymnasium,9年制 (现在改为8年制): 在1955年的Düsseldorfer Abkommen条约中规定,凡是走向普通高级中学导向者,皆称为“文理中学Gymnasium”, Gymnasium此字的概念是缘由于希腊时代运动、辩论的场所,引申为所有哲人的聚集之处。因此此类型中学有浓烈的人文主义背景,过去主要以古老语言或是非职业性教育内容为主题,但至1990年以后,愈来愈多的学生在第二级初阶的选择上,走向文理中学,因为这是一条最容易获得高中毕业考Abitur通过文凭的路,并且可以直接进入所有高等教育学校类型,不论是职业教育体系、技术学院或是大学。即拥有Abitur 者可以直接进入大学读书,德国没有类似国内的统一高考。
特殊类型:综合中学Gesamtschule(只有北部部分地方有这类学校): 综合中学是以“机会平等”为其创办基础,希望所有成绩较差的学生,并不会只因某些科目的成绩不理想而丧失更佳的学习机会,他们可以依据个人的偏好与兴趣考量来发展,不会如社会淘汰的机制一样,因为弱势而失去更好的发展。 但是反对者却从实际层面来进行批评:过多的学校类别在工业国家中是十分罕见的;另一方面,综合中学生的竞争力也受到挑战。 综合中学主要分为两类:整合性综合中学integrierten Gesamtschulen,在这里学生完全整合,没有成绩分组;另外一类则是也就是协和性中学kooperativen Gesamtschulen,在这类学校里,学生在部分科目中,必须依据成绩分组上课。
德国教育很灵活,在文理中学里,成绩变差了,会掉到其他学校;但是,哪怕在职业预校,成绩变好了,也可以改进入实科中学或文理中学。
写于2008年6月14日,德国班贝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