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万维网读者->网墨文集->捷夫->正文 |
|
|
|
|
万维专稿:缅甸革命 使北京面临泰山压顶 |
|
捷夫
|
万维专稿:缅甸革命 使北京面临泰山压顶
约一周前骤然爆发的缅甸僧侣革命,将国际社会的视线集中到亚洲,并立即形成两大焦点,一个是革命的最前线仰光街头,另一个则是与缅甸军政府保持特殊关系的中国。国际媒体在就缅甸政情做出报道的同时,矛头直指北京当局;西方大国首脑已经对中国领导人发出强烈信号:中国对缅甸局势负有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
国内报道小心谨慎 国外报道翻江倒海
北京官方媒体在报道外交部发言人平淡而谨慎的表态后一度默不作声,中国似乎变成世界上唯一一块对缅甸局势漠不关心的大陆。稍后新华社说,中国领导人已与西方大国领袖“就缅甸问题进行过电话联络”。
国际媒体就缅甸局势所做出的报道却是另一番天地。据不完全统计,从9月中下旬缅甸政局开始出现动荡以来,东西方国家各主要报章和网站所发表的英文报道与评论早就超过了3000篇。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是,许多报道与评论都对中国政府在缅甸问题上的立场发起了超乎寻常的严厉抨击。
外电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也进行了广泛的报道。canada.com说,“正对国际社会摆出一副民主开放姿态、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似不太愿意与臭名昭著的缅甸军政府沾边”。而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的一篇英文评论则指出,“中国人的‘谨慎’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它表明北京不愿使人从仰光血案联想到‘六四运动’,另一方面更不想曝光中缅之间的秘密交易”。
西方媒体 对中缅秘密交易穷追不舍
西方报章对北京最为直接的谴责,莫过于中国曾于今年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对缅甸军政府实行制裁时行使否决权;舆论公认,中国对缅甸军政府的纵容导致缅甸社会更大的动荡。
国际媒体深入剖析了中缅战略合作的核心,即能源和石油开采、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方面,比如如何彻底摆脱困扰中国多年的所谓“马六甲海峡难题(Malacca Dilemma)”----经由狭窄的、由缅甸所控制的马六甲海峡海上石油运输线脆弱的安全性。“马六甲海峡难题”不仅在中国是难题,对于台湾、日本等对中国构成威胁的潜在敌人同样是难题;所以谁掌控缅甸,谁就赢得了战略主动,而这正是中国不惜一切代价对缅甸军政府实行援助和保护的根本原因。
不过北京没有料到,缅甸军政府的稳定性好象比马六甲海峡的安全性还差。如不加以改革,即便不是因为此次僧侣革命,这个依暴力维持的血腥政权也终将会被历史淘汰。
缅甸革命 使北京面临泰山压顶
中缅关系是中国与亚洲各国关系中最具戏剧性的双边关系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同缅甸共产党一直保持着密切接触。在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中共对以德钦丹东、德钦巴登顶等人领导的缅共反政府武装提供军援;直到1980年代中后期中共政策转变,加之缅共领导人或投降变节、或堕落成毒品贩子,这种党际合作才告结束。
与此同时,中缅国家关系经历了多次反复,缅甸政府既煽动过大规模反华排华运动,又和中国保持过被其称为“胞波(缅文‘同胞兄弟’之意)”的“友好情谊”;据称,已故总理周恩来曾经九次出访仰光。中缅关系的发展,到上个世纪末逐渐演变成北京当局和当年围剿缅共武装的缅甸军政府之间的“政治经济同盟”。
但这一同盟把中国拖到一个死角,使北京蒙受了罕见的指责羞辱、承担着巨大的国际压力。中国外交,正处于一个亟需反省的关口:究竟是否应该继续与北韩、伊朗、苏丹、津巴布韦、委内瑞拉、古巴,以及这个悍然以武力镇压僧俗民众的缅甸军政府为伍,从而自己败坏自己的声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osted on www.creaders.net: 2007-09-29 12:58:17 http://www.creaders.net/newsViewer.php?nid=321542&id=7533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