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系我們 關於萬維
專欄作者
解濱水井
壹嫻謝盛友
施化核潛艇
小心謹慎張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專欄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蟬趙碧霞
開心雨半窗
木然夢夢
上官天乙特務
圓月彎刀小放
         專欄作者
楊柳岸程靈素
法老王鐵獅子
谷雨金錄
莉莉小貓務秋
藍精靈枚枚
有點紅妝仙子
         專欄作者
索額圖辛北
細煙王琰
水梔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說女說林藍
任不寐文字獄牢頭
         專欄作者
老禿筆尹國斌
櫻寧吹雪
少君老鄲
白鴿子摩羅
朱健國王伯慶
小尼酒心
         專欄作者
伊可京東山人
潤濤閻老麼
風雨聲望秋
峻峰直愚
王鵬令夢子
老黑貓俞行
 
[ads_url_inside]
 
網墨文集
 萬維網讀者->網墨文集->謝盛友->正文
 專欄新作
 - 謝盛友:馬英九這壹
 - 謝盛友:臺灣共識對
 - 謝盛友:專制是壹灣
 - 謝盛友:請宋楚瑜回
 - 謝盛友:民國百年土
 - 謝盛友:中華民國不
 - 謝盛友:宋楚瑜,成

 
 
陳水扁是個好東西

謝盛友


 

陳水扁是個好東西


作者:謝盛友


當下北京流行:民主是個好東西。
借用這句話,我可以這麼說:“陳水扁是個好東西”。說陳水扁是個好東西,絕對不是說陳水扁本人是個好東西,我是說陳水扁這門功課是個好東西。說陳水扁不是個東西,不是我說的,是臺灣前總統李登輝說的。號稱“臺灣之父”的李登輝呼籲說,陳水扁不要老講政治話,哪有政治迫害,自己做錯了,不要怪罪全世界。

壹路提攜陳水扁的李登輝可以說是“臺灣之子”陳水扁的“政治父親”,李登輝認為臺灣的司法很認真,檢察官起碼做了多少該做的事。記者追問“陳水扁聲稱被羈押是政治迫害、是被冤枉的”、“檢察官偵辦此案是否有魄力?”李回應:“讓政治歸政治、司法歸司法”。

在臺灣2008年大選之前,臺灣藍綠互杠,陳水扁曾壹度說出要嚴肅思考宣布戒嚴、緊急命令、延期選舉、選舉無效、撤換地方選監人員,等等等等。陳水扁進行以上的步驟,都受到許多法律的限制,沒有得到立法院的同意,陳水扁全然不顧臺灣的整體利益,以免下臺後身陷囹圄,阿扁不擇手段企圖弄翻整條臺灣船。可是,如今臺灣這條船沒有翻,而陳水扁被捕入獄。

陳水扁是個好東西,我們應該如何上陳水扁這堂課,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如何學習民主,所以說民主是個好東西,陳水扁當然是個好東西。

大陸有民眾自問自答:
“阿扁上臺,妳們說是臺灣自由民主的勝利;阿扁入獄,妳們還是說臺灣自由民主的勝利。到底哪個是臺灣自由民主的勝利?”
回答:
都是民主的勝利!阿扁上臺,是民主,是體現了民意;阿扁下臺、入獄也正是民主!刻舟求劍的故事妳也不明白嗎?所謂此壹時彼壹時!別拿這個為那些獨夫民賊做幌子,混淆是非。我們的大陸表面上冠冕堂皇,永遠光榮偉大正確,自封為人民當然的代表,實際上骯臟透頂了!睜開眼看看壹個個逃到外國去的貪官吧!再看看華南虎的鬧劇、看看奶粉事件、不斷的礦難........聽聽在房價飛漲時的調控聲,聽聽在房價滯漲時要穩定房價的聲嘶力竭就不難明白xxx黨是代表什麼的了。(百姓 廣州)

(引文 完)

“民主”,即“人民當家做主”,但是,到底誰是“人民”,是妳還是我?憑什麼是妳而不是我?是“妳做主”還是“我做主”?

民主政治制度並不能天然地遏止腐敗。縱觀當今世界政壇,貪汙腐敗問題已具有全球性、普遍性,陳水扁腐敗的迅速,再度證明民主政治制度並非防腐的萬金油、百靈丹。美國歷史學家彼得‧蓋伊(Peter Gay)曾指出,19世紀歐美的普遍民主初期,就充斥著煽動政客及政黨,利用矛盾而切割人群,使得價值標準錯亂,甚至出現雙重或多重標準,因而成了常態。喜歡玩弄“政治迫害”遊戲的陳水扁,其實就是壹個得滿分的煽動政客。

臺灣社會給大陸人的整體印象就是壹個字:亂。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訪問臺灣,在街上看到臺灣什麼樣開車的都有,無孔不入,交通混亂得很,可是,每次都有驚無險,奇怪的是臺北的交通事故很少。我跟同行的臺大教授開玩笑:“看來我們中國人需要壹種亂,在亂中尋找秩序。”臺大教授說我的“臺北交通感悟值得玩味”。

臺灣藍綠惡鬥,社會極度政治化與分化,看到臺灣的亂象,作為壹個大陸學人感到心寒,畢竟臺灣是中國的壹部分,大陸人總希望,臺灣的這部分民主經驗能夠給大陸有借鑒的意義。面對臺灣的亂象,我們大陸人仍然有壹種期待:期待臺灣的司法獨立;期待臺灣的社會是亂中有序,而不是亂中無序。

司法不獨立的社會就會亂中無序,在這樣的社會裏,陳水扁就會墮落成北京的陳希同、上海的陳良宇。若亂中添亂,陳水扁將與楊佳壹樣,享受同等待遇。

司法獨立還不壹定能保證社會亂中有序;司法不獨立,社會肯定亂中無序。

獨立司法首先需要獨立人格,而獨立人格則需要人們有信心、信念、信仰。這就是壹門很艱難的功課。

李登輝說的很多話我都不愛聽,可是,“讓政治歸政治、司法歸司法。”這可是壹個“好東西”。


寫於2008年11月20日星期四, 德國班貝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