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政客与媒体的平常心
俞力工
去年底,美国即将进行总统选举时刻,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眼看声望坠落的布什政府成为他的绊脚石,便不时地提醒选民,“他与布什有所不同”。与此同时,保守派见大势已去,投资基金纷纷抛售股票,投机家也趁势参与看跌交易,于是顿使金融界出现60多年来的最大震荡。
布什内阁班底中,及时为自己的声誉与前途做其它打算的两个代表人物,尤属长期主管外交决策机构(Defense Policy Board)的皤尔(Richard Perle 参见注)及国务卿赖斯。
皤尔于10月22日接受德国《时代报》(Die Zeit)记者约菲(Josef Joffe)采访时,便一改数十年的鹰派形象,坦称“尽管我们抱着极好意愿…却无法预料我们会在伊拉克遭到如此惨败。我们没有估计到彼处情况的复杂性”(大意)。奥巴马胜选揭晓后不久,赖斯亲赴伊拉克探访美国士兵时,也公开表示对“战前误以为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而让美国士兵拖进这场战争”表示歉意。该两发言,西方媒体均广泛地做了如实报道。
就媒体而言,不加评论地转述这些美国要员的发言,算是给自己的脱身做了个妥善交待:追根究底,仗是这些政客要打的;事后发现情况不妙,政客们也做了坦诚检讨。至于媒体本身,如何在开战前一面倒地影响媒体受众,如何造成90%以上西方媒体为这场战争敲边鼓的奇特现象,则丝毫不需要细加追究。自然,往后也不难想象,它们会毫不犹豫地继续充当战争的吹鼓手。
就政客这方面,也不外是用一种极其泰然的“平常心”,尽求轻描淡写地“检讨”自己的失误。更具体地分析,他们的言下之意其实是:就因为伊拉克的情况太过复杂,而使得美国人好心办了坏事;同时也因为大规模毁灭性武器造成误导,使得美国士兵必须奔波于沙场。如此这般,牺牲者、受害者反而成了美国人。至于2003年以来伊拉克至少损失的50万条性命,400万散居国内外的难民,彻底崩溃的社会治安与全面破坏的基本设施,以及缺水、缺电、甚至缺燃料给生活上带来的诸种不便与痛苦,伊拉克人民除了自认倒霉之外,还能让谁来承担责任呢?如此这般,政府要员们至多走马换将,重新制定政策,媒体也必然尽其职守地向受众推销新议题。大家平平安安地过着自己的日子,政府永远是善意的,媒体是自由可信的…。 无论从道德或是法律角度审视,这种“平常心”的真正作用,在于粉饰战争罪行。
(注)皤尔的特征介绍如下:犹太后裔。90年代起便吁请克林顿攻打伊拉克,并组织解放伊拉克委员会。2001年中旬起,布什聘其为国防政策局咨询委员会主席。曾指控美国记者赫希(Seymour Hersh)为“亲近恐怖主义”,原因是该记者揭发皤尔假公济私。长年为美国新保守主义派的精神领袖。始终与大媒体企业(如芝加哥周日报,耶路撒冷邮报)保持密切关系,甚至于政府任职期间担任某媒体总裁职。据2008年美国报刊报道,他曾为库尔德地方政府、土耳其石油企业牵线,开发库尔德地区的油矿。否定联合国的作用与多边主义。主张先发制人,对伊朗、北朝鲜、叙利亚等国进行预防性攻击。 2009/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