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了有关胡锦涛的“不折腾”折腾了翻译人员的文章,感慨万千。作为一个双语工作者,三十年的“苦大仇深”,真是一言难尽。“不折腾”的翻译,外行人看热闹,我们这些“内行”人未必就能看出门道。
Agent,这个词用得甚多,但在不同语境下,具有的意义差别甚远。在法学或经济学中,当与principal相对时,是用来指“代委托、代理”的意思,但是在道德哲学则并非如此,而是指的是具有能动性(agency)的行为者的。在英文中这两个词背后是相通的,代理人与行为者都要主动去做事的意思。 Realism 这个词在中文中翻译成“现实主义” 、“实在论”、“写实主义” 等,在哲学中主要指一种形而上的立场,即指实在论,但当用于法学中时,主要是代表一种法学流派,即法律现实主义(legal realism)。尽管用的是同一个词,但意义是大不一样的,还有positivism,尽管现在很多人不管是在哲学中还是法学中都译为实证主义,但两者的意义是相差甚远的。 plausible,这个词在字典里一般翻译成“似乎有理的”、“花言巧语的”、“似是而非的”等,但在学术论文中的用法却恰恰相反,恰恰表示是可行的、合理的或讲得通的,主要是用来形容一种观点或理论体系的。
以上是翻译折腾事,以下是翻译折腾人。
过去我写过《一国两字》(简体字和繁体字),今天我说“一国两译”。 大陆人“齐美尔”,台湾人非要“西美尔”或“齐默尔”(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年3月1日生于柏林,1918年9月28日逝于斯特拉斯堡,又译为西美尔或齐默尔,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主要著作有《货币哲学》和《社会学》。是形式社会学的开创者。)
大陆人“达芬奇”,台湾人非要“达文西”。 (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Leonard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又译达文西)
以上是翻译折腾“死”人,以下是翻译折腾“活”人。
大陆人“布什”,台湾人非要“布希”。 大陆人“戈尔巴乔夫”,台湾人非要“戈巴契夫”。 管你“布什”还是“布希”,也没几天总统好当了,反正美国已经奥巴马了(台湾人非要“欧巴马”)。
以上的翻译折腾人,只是表面折腾,阅读到了,大家都知道翻译表达的是什么。以下是实实在在地折腾活人。
德国的大学学位制度与英美的不一样,主要是没有学士学位这一档,本科就是硕士,读博士学位时才叫做研究生。中国的德汉词典把Diplom翻译成学士学位,从改革开放开始,一共折腾了几万留德学生,把他们折腾来折腾去。 在德国修完专业课程,完成毕业论文,通过毕业考试,即可获得相应的学位。毕业考试根据不同学科分为高校考试、国家考试和教会考试三种。大学的理科、工科、经济学和社会学某些专业的学历文凭为Diplom;语言、文化、法律和部分经济、社会等人文学科的学历文凭为Magister/Magistra Artium (M.A.);考取教师、律师、医生和药剂师等则授予“国家考试 (Staatsexamen) 证书”。应用科学大学的学历文凭均为Diplom (FH)。艺术和音乐院校的学历文凭为Magister或相应的证书。
八十年代初,浙江大学少年班派来德国留学的学生苦读五六年后,获得Diplom学位,回国后被当成“学士”派用场,个个不满意,个个再度折腾返回德国工作。 二十年前我刚到德国就撰文指出,德国的学位制度要改革,不然你拿个Diplom在世界上找工作,人家不懂你这是什么学位,也不仅仅是中国人看不懂,全世界人也搞不清楚。现在德国真的改革了。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任我举办“回国就业研讨会”,在会上同学问我:“谢老师,我们的Diplom,在国内被当成学士学位,怎么办?” 我回答:“请你们到大使馆开张介绍信,证明Diplom是硕士,不然你们去找张玉书(他主编德汉字典)算账。” “我是Diplom,又不是要饭的,干吗找工作要介绍信?”来自安徽的小黄这么说道,折腾得与会者个个苦笑。
从2004年开始,德国许多高校对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作了调整和改进,很多专业设立了用英语或英、德双语授课的国际课程。此外,攻读学位也是全新的途径,设立“学士” (Bachelor) 学位(一般三年),接着攻读“硕士” (Master) 学位(一般两年)。如果你获得“硕士”学位后,成绩优秀还可以继续攻读“博士”(Doktor) 学位。
当然,现在国内的人才市场已经“面目全非”,再加上金融海啸,连华尔街的高级人才都往国内跑,你德国的Diplom,不管是硕士还是学士,都要真才实学,才管用。
写于2009年1月12日,德国班贝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