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专栏作者
解滨水井
一娴谢盛友
施化核潜艇
小心谨慎张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专栏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蝉赵碧霞
开心雨半窗
木然梦梦
上官天乙特务
圆月弯刀小放
         专栏作者
杨柳岸程灵素
法老王铁狮子
谷雨金录
莉莉小猫务秋
蓝精灵枚枚
有点红妆仙子
         专栏作者
索额图辛北
细烟王琰
水栀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说女说林蓝
任不寐文字狱牢头
         专栏作者
老秃笔尹国斌
樱宁吹雪
少君老郸
白鸽子摩罗
朱健国王伯庆
小尼酒心
         专栏作者
伊可京东山人
润涛阎老么
风雨声望秋
峻峰直愚
王鹏令梦子
老黑猫俞行
 
[ads_url_inside]
 
State Farm Drama
网墨文集
 万维网读者->网墨文集->水井->正文
 专栏新作
 - 赵老师
 - 吉林插队的零散回忆
 - 吉林插队的零散回忆
 - 吉林插队的零散回忆
 - 吉林插队的零散回忆
 - 吉林插队的零散回忆
 - 吉林插队的零散回忆

 
 
赵老师

水井


日前和国内的同学通话,得知赵老师身体近来大差,已不能户外活动。听到这个消息,心情立刻变得沉重起来。

 

赵老师是我小学时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从二年级到五年级。那时,赵老师的年纪大约在四十左右,仪态端庄,神情严肃。同学们对她既敬又怕,即使再调皮捣蛋的同学,在她面前也不敢造次。其实,赵老师说话语气平缓,从来不抬高调门。直到现在,我还是纳闷:赵老师这股威严究竟从何而来?是那种似乎能一直看到你心里的锐利眼神?是那些总能打中要害的话语?还是某种天生的不怒自威的气质?

 

当时,中国大陆的知识分子有“新”、“旧”之分。如果在一九四九年之前的所谓“国统区”受过高等教育,便属于“旧知识分子”,以别于“抗大”、“鲁艺”之类以及新中国院校培养出的所谓“新知识分子”。赵老师是一位旧知识分子,而且这种“旧”不但蕴籍于内,而且展露于外。在同年级的女老师里,只有赵老师烫发,化装,穿旗袍、毛坎肩。几位与赵老师年纪相仿的老师或许刻意去旧立新,至少在形象上与属于“新知识分子”的老师打成一片,于是,赵老师的着装打扮就有些“木秀于林”的味道。风平浪静时,同学们看到的是漂亮优雅;待到文革风暴骤然而至,漂亮优雅立即化做丑陋腐朽,遭革命小将横扫。在一个疯狂的国度,黑白都可颠倒,遑论美丑。所幸的是,赵老师出身无大问题,免挨批斗。在校园里,大字报铺天盖地,赵老师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自然也受到批判,措辞不但激烈,而且刻薄。赵老师是否看到这些大字报,不得而知,不过她一下子显得苍老了许多。

 

赵老师讲课极有章法,每开一课,必从作者身世,文风特色,到谋篇布局的要点,遣词造句的讲究,细细道来,让我们这些小孩子认识了朱自清、巴金、老舍、鲁迅、茅盾、赵树理、叶圣陶、许地山等名家。讲课时,赵老师从不照本宣科,而是充满激情,语调时而徐缓,时而高昂,让我领会到朱自清的清丽脱俗,鲁迅的激愤锐利,赵树理的平实幽默。

 

赵老师讲古诗、古文,细致考究。她带读课文时,抑扬顿挫,眼睛半闭,一副陶醉其中的样子,让我们常常也不禁摇头晃脑起来。能让一帮小学生对古诗、古文产生兴趣,即便只是一星半点,也是了不起的。赵老师告诉我们,“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可以读做“霞”音,“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野”可以读做“雅”音,这样一来,既押韵好听,也合语音的规矩;而“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则必须读做“现”。她解释说,“见”和“现”在古代是通用的,诗中用“现”,是将草原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看不到诗人的影子,这是无人之境;如果用“见”,诗人站出来描述自己的观感,就是有人之境,俗了 --- 一字之差,诗的境界高下大相迥异。现在,无论是播音员播音,还是歌手唱歌,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未见有人把“见”读做“现”。每逢此时,我都为曾有赵老师这样一位好老师而感到骄傲。

 

赵老师讲课出色,因此不时有其他老师来听课。记得有一天,随着上课铃声,教务处的刘主任带队,十多位老师鱼贯走进教室,每人带一把椅子,坐在教室后面。那天讲的是冰心的散文《小橘灯》。我觉得,这是赵老师最精彩的一次讲课。赵老师一手持课本,一手握粉笔,一步步把我们引入作者营造的意境。听着赵老师精辟的讲解,望着赵老师飞扬的神采,同学们听入迷了,也看入迷了。下课铃响起,听课老师一齐鼓掌。同学们笑了起来。赵老师向大家鞠了一躬,也笑了。日后,每提起《小橘灯》,心中就会充溢一种异样的感觉。曾经重读这篇散文,如果不是有赵老师点拨,我绝体会不到文章的味道和妙处。同学们聚会时,聊起小时学过的课文,不是你忘了这一篇,就是我忘了那一篇,可人人记得《小橘灯》,也都记得赵老师那天的动人风采。

 

赵老师写得一笔好字,版书不必说,毛笔字也很见功夫。当时学校规定,每天下午有二十分钟的书法课,学写毛笔字。赵老师有两条要求,第一是不用墨汁,要自己研墨,第二是只准写柳体。赵老师说:研磨必须平心静气,不急不躁,可以磨炼性格;柳字注重骨架,骨架有了模样,再学其他各种体,就会事半功倍。为便于同学们入门,赵老师自己用九宫格纸写下十六个字,发给同学们拓写。赵老师对选字很有讲究,横竖撇捺等各种笔划都涵盖在内,用心之细,由此可见一斑。

 

优雅斯文的赵老师,烟瘾却很大。每星期六下午,照例是两节作文课。每次上作文课,赵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下题目,布置写作要求,然后就搬一把椅子,坐在教室的角落,燃起一支香烟,静静注视着同学们写作文。偶尔抬眼望去,烟气缭绕之中,赵老师似乎竟有了几分仙风道骨。那时并不知二手烟的危害,所以赵老师在课堂吸烟,倒也无可指摘。

 

小时学习成绩不错,便不免自我感觉过于良好,按当时的话说,就是“骄傲自满”。老师对学习好的学生,难免会有一些偏爱,赵老师也不例外,但从不放松要求,总要不时敲打敲打。一天课间休息时,赵老师把我叫到讲桌旁,先是凝神注视了我几秒钟,确定我已进入聆训状态,便拿起茶杯(说是“茶杯”,其实是玻璃罐头瓶,套着彩色塑料线 --- 当时称做“玻璃丝” --- 编的套子),在讲桌上倒一点儿茶水,以指代笔,以水代墨,端端正正写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八个字,然后,语重心长地向我灌输“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记得,当时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我嘴上唯唯诺诺,可一心盼着赵老师早点儿结束训话。比起操场上正玩儿得热火朝天的“官兵捉贼”,做人的大道理实在太枯燥乏味。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回忆起那天的情景,赵老师那专注的目光、殷切的神情,还是清晰如昨。赵老师当时说的话,现在已记不太清,然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八个字,却是深深刻在心底,永不会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