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找到工作后不久,手头儿刚一宽裕,便蠢蠢欲动,张罗买房子置地。那时的房地产市场规规矩矩,还没有次贷搅起的浑水。刚参加工作的同事们工资不高,家底不厚,贷不到大笔银子,所以一般都是循序渐进,先买连栋屋,以后再图发展。碍于乒乓情结,我对房子的要求就不免有些偏离主流,有一条绝对含糊不得,就是地下室必须能舒舒服服地放下一张球台。连栋屋虽有地下室,但一般都很局促,摆上球台,两边所余不足两米,打起球来,几乎没有腾挪余地。记得60年代,中国乒乓球队的近台快攻选手有一个口号,叫做“死也要死在台前”。对他们来说,连栋屋地下室倒是理想的练兵场 -- 要想不死在台前,除非破墙而出,或者身怀奇门遁甲之术。
最后,相中一所独立屋,虽然不大,也有了一些年头,但地下室非常齐整,充做乒乓球室再好不过,于是拍板成交。房子买下后,马上买了一张球台。看着自家的乒乓球室,圆了小时一个大大的美梦,着实激动了好一阵。后来,又添置了一台发球机,里面蓄着七、八十个红双喜、双鱼。练起球来,望着满地乱蹦乱滚的名牌乒乓球,却找不到当年视球如宝贝疙瘩的感觉了。小时侯,偶尔吃上一顿饺子,就当是过年。如今天天可以过年,没了那份期待、盼望,味道也少了许多。想到乒乓球和饺子数量对感觉的反比影响,有时不免问自己:少而浓与多而淡,究竟哪个更可取?
1995年回国探亲,得知庄则栋在北京少年宫体校做乒乓球教练。那时一位亲戚的孩子刚好在乒乓球班,我就跟这位亲戚去少年宫,希望能见到庄则栋。来到乒乓球训练室门外,心跳竟然加快,就像当年走进八机部礼堂时一样。我自认绝非追星一族,彼时彼刻,倒很能体会如今少男少女们何以那般忘乎所以。不巧,庄则栋那天有外事活动,不在少年宫。我从书包里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笔记本,留给一位教练,托她请庄则栋签名。有生以来,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请名人签名留念。几天后,那位亲戚把笔记本带给我。翻开一看,第一页就是庄则栋的签名留言,字迹工整而娟秀:“一个人宝贵的是知识和技术,一个人的成功,不光是对知识和技术的考验,更主要是对勇气和毅力的考验。庄则栋。一九九五年七月二日,于北京市少年宫。”
对一个素未谋面的崇拜者,庄则栋这样认真诚恳地留言鼓励,由此可见他的一贯作风。
近些年来中国人才外流,美国各地、各行各业都有中国的卧虎藏龙。前中国国家队队员黄统生和成应华十多年前来美国谋生,开办了一个乒乓球俱乐部,凭着乒乓王国国家队的响亮名头和一身真本事,俱乐部越办越红火。
儿子小时,送他到那家俱乐部,拜在黄统生教练门下,每星期六上午训练一小时。第一次上课,带去家里最好的红双喜球拍,请黄教练过目鉴定。黄教练接过球拍,用手在胶皮上按了按,再放上一个乒乓球掂了几掂,说道:“这拍子不行,旧了,弹性太差。”口气不容置疑。于是,当下在俱乐部买了蝴蝶球板和胶皮,由黄教练亲自剪、粘。
小时幻想自己有个球台,已是把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至于和国家队选手学打球,则绝对超出了想象力的极限 -- 在我心目中,他们即便不是神,也是半人半神,根本不可企及。儿子跟国手学打乒乓,尽管已是事实,每念及此,还是感到有点儿头晕。
黄教练曾经获得亚运会男子单打冠军,退出国家队后,在广西队担任主教练。他为人极好,热情耐心,认真负责,一招一式地给儿子讲解要领,纠正动作。儿子身在福中不知福,漫不经心,有一搭没一搭,全不把黄教练的话放在心上。看着儿子那副掉儿郎当的鬼样子,我恨不得照他屁股上踹两脚。黄教练也看出这孩子是竖子不可教,叹一口气,感慨地说:“我在省队当主教练那时候,就是站在旁边看队员们打球,时不时点拨点拨,哪像这样,一板接一板,一板不拉地陪着小朋友打一小时。可他没兴趣,也没办法。”听黄教练这样说,我更觉得不好意思了。在俱乐部混了一阵,儿子对乒乓球仍是兴趣缺缺,于是不得不向黄教练告退。黄教练对这种事见得多了,没有露出丝毫责怪的意思。
平心而论,儿子练球不上心,错不在他。依仗身为老爸的权威,硬把自己的兴趣塞给儿子,让儿子替自己过瘾,有失公道。
儿子挂了拍,而老爸打球的兴致丝毫不减。日前和球友打球打到兴起之处,生出万丈豪情,相约只要没病没灾,就要打球打到八十岁 -- 按照时髦的说法,就是将打球进行到底。今生今世,这段乒乓情缘当会伴我始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