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访华在即,众多议题如关于中美关系的定位、合作的范围、经贸问题以及东亚共同体问题,都引起人们很大的关注,另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是人权问题以及即将采取的方式。
日前,白宫国安会亚州事务主任表示,奥巴马在访华中,会直接向胡锦涛表达他对人权问题的关注。据媒体报道,奥巴马访华时,将采取与胡锦涛私下直接对话的方式谈论人权问题,即“尊重和礼貌”的方式,而不是采取公开谈判专案,要求中国让步的方式。
奥巴马访华为什么要谈人权以及采用这种方式谈,可以先回顾今年希拉里克林顿和波洛茜的访华回避人权问题的表现。
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曾在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妇女大会高调发言支持推进人权,在今年二月访华前夕,被认为有可能在人权问题上采取同样的立场。但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希拉里克林顿行前表示美国没有把人权问题放在处理中美关系的首位,事实上希拉里在华期间提都没有提起这个话题。
接下来是被称为西方人权领袖的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波洛茜,这个曾在天安门广场拉过条幅的“刺玫瑰”,访华行前就声明主要谈气候能源经济等等议题,行程中回答关于人权问题的时候说,主要谈环保问题,又补充说:环保也是人权议题之一。使许多人权组织和团体大失所望。
实际上,奥巴马上台以后,并没有如一些观察家预测的那样,基于民主党的传统,在对华人权问题上做出重大的直接的政策改变。较之共和党对华政策中的民主、人权政策服从于其反恐战略,民主党更关注民主、人权本身。但在这个问题上,奥巴马不仅不比布什政府更具进攻性,相反,采取了更加柔软的身段,希拉利和波洛茜访华时关于人权采取回避的态度,就是可以理解的。
这一切当然和美国的经济危机和中国的崛起有关。虽然希拉利波洛茜以及白宫官员都一再表示,美国一直是把人权问题放在心上,但是所有的迹象都表明,奥巴马会在人权问题和经济、安全问题之间作一个很微妙的平衡,毕竟中国的崛起对美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于是就有了从希拉里、波洛茜访华的言论,一直到这次将采取“尊重和礼貌”的方式。
就像白宫国安会顾问罗茨日前说的那样,奥巴马期待和中国建立“坚强,正面与全面的”关系。奥巴马在接受路透社专访时表示,中国既是美国的重要伙伴也是美国的竞争对手。在气候变化,经济复苏以及核不扩散等关键议题上,中美必须鼎力合作,因为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实现目标。在经贸问题上也是如此。因此,合作是基础,竞争是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只要不是敌对关系,竞争本来就是正常的。
随着中美关系发展的走向成熟和稳定,和奥巴马采取的多边主义策略受到欢迎,意识形态方面的淡化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奥巴马上任一年以后,在美国国内的挽救经济危机和在国际上努力修复美国的形象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成效并不显著,因此,他手中并没有新的筹码对中国的人权问题提出更多的要求。
但是没有新筹码也要谈,奥巴马毕竟不同于希拉里和波洛茜,作为美国总统访华,不可能抛弃这个历来就是中美之间重要的议题之一。加之不久前民主党在新泽西和弗吉尼亚的州长选举中被共和党挫败,来自民主党内部的压力大增,奥巴马决定在访华前不与达赖喇嘛会面,已经招致批评,如果在这个被视为民主党传统的问题上没有作为,很可能对明年的国会中期选举造成影响,同时,人权团体和宗教团体的压力,也使奥巴马在访华的时候不能像希拉里或波洛茜那样回避这个问题。
不能不谈,又没有新筹码谈,所以就礼貌地谈,尊重地谈,不公开地谈,私下里谈。奥巴马已经将一种新的理念带入美国外交政策,对中国也一样,不拘于以往的对华外交经验,试图开拓出一条新的中美相处之路。在这种情况下,就像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说过的那样,美国不会把人权问题放在处理中美关系的首位,这也是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实用主义传统所决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