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德国基础教育
作者:谢盛友
我们这代人生来就挨饿,上学就停课;该读书的时候,我们在修理地球;该出成果的时候,我们却在尝寒窗苦;该有作为的时候,我们必须养家糊口。 我来德国自费留学时已经三十岁,第二年儿子没有报到就进入我们的家庭,成为家庭的第三成员。当时我太太也是自费留学生,我们轮流带小孩轮流上课,轮流打工,这就是我们当时的边工边读边养的“三边”政策。
环顾周围的德国同学,他们当中的年龄一般比我们小十岁左右,但是,也有不少同学也已经有了小孩,有些同学已婚有些未婚,他们遇到和我们一样的问题。后来,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商量找办法,结果我们决定创办“大学托儿所”。只要有七个人成为会员,我们就可以创立协会,章程通过后在法院登记注册,在税务局审查通过后,所有开销可以免税。 校方非常支持我们,市政府青少年局也十分关怀。我们这些学生家长生活困难,青少年局给给予补助,青少年局还出资给我们聘用一位专职幼儿教员(也是我们大学教育系的硕士毕业生),比较麻烦的是,这个位置的教员每年更换一次。下午我们这些没有课的家长轮流值班,包括打扫卫生和做饭等。
小孩满三岁以后,就可以进幼儿园了。幼儿园是免费的,每个组大约十五个小孩,一个幼师(必须是硕士毕业)一个助理。德国那时的幼儿园一般只是到下午一点,我们这些学生家长特殊,可以让小孩在幼儿园里待到下午四点,多出来的费用,生活困难,经过申请审批,青少年局也给予补助。
我们这个城市百分之九十都是天主教,儿子出生满月后,我就决定给他洗礼,当时只是出于这个考虑:我们是外国人,已经跟德国人不一样了,我们在人家这里生活,应该努力使我们跟人家一样。至少小孩上学时,读宗教课的内容一样,不能让他一个人去读伦理道德,他一孤单,就会自卑,会觉得被德国人隔离似的。关于儿子洗礼信教对他成长的好处,以后慢慢叙述。
我儿子进的是天主教幼儿园,如果你是新教,应该进新教幼儿园。在德国,小孩满六岁后可以进入小学。德国中小学教育体制在制度设计上与世界上多数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上小学,德国基本上不存在家长想方设法为孩子择校的现象。
德国的小学(Grundschule)也叫“基础学校”,学制一般为4年。由于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孩子上学不存在选择学校的问题,一般就近入学。无论是本地人、外地人、移民还是外国常驻德国工作人员的子女,只要达到上学年龄,凭儿科医生测试证明就可申请进入附近小学读书。小学当然是免费的,我们这些学生家长生活困难,青少年局给予适当的补助。
以上当然是一般情况,但是,一般情况下,德国人居住也是分区分块的,医生律师教师往往居住在同一个地区,土耳其人东欧移民往往集中在一块。德国不存在选择学校,但是,我选择学校。根据我的观察和考虑,医生律师教师居住区附近的小学,生源比较好,我就想办法让我儿子挤进去。 我这个人一生是一个穷光蛋,但是,我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有很多知心朋友。我找医生朋友帮忙,把我们的户口安置在他家,这样,我儿子满六岁时就可以通过划区划地段,规划到医生律师教师的后代比较集中的小学。果然有效,我儿子小学四年级毕业时,他全班进入高级文理中学(Gymnasium)。
我有很多德国同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德国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总的给我的感觉是:宽入严出。“宁愿赔钱教育千万个,绝对不让一个诺贝尔奖潜在者漏网”。 这就是德国教育给我的大概印象。
德国小学阶段作业很少,下午没有课,老师经常组织学生踢球、看电影、参观博物馆或到野外散步。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掌握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最让我震撼的是,德国小学的地理课本是从家门口开始,我儿子不像我,先学习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他先学习本地有哪些教堂,哪些河流,多少博物馆,多少面包店, …… 宽松的教学方式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每个孩子的平时表现和成绩都会被老师记录在案。到学期结束时,家长会收到孩子的成绩单,成绩单里除各科成绩外,还有老师的评语。
我的总结:德国小学教育方针是,不要过多不要过早开采、剥夺儿童的资源。这让我想起在国内矿山工作时的情景。一个铜矿就这么多资源,你早开采、剥夺,矿山资源也就早点枯竭。所以,德国的小学教育,尽量让小孩享受童时的阳光和快乐。但是,我说过了,不是放任自流。 小学里注重培养小孩的动手能力和注重开发小孩的想象力和创意,学校里的老师经常会上这样的课,我们中国人家长可能觉得无聊。老师通知家长,明天别忘记了给小孩带来碗碟和餐具,做饭用料等,教育小孩如何做饭吃。手工课是德国小学最注重的,难 |